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闻周刊:动物有权利吗? 赵南元:当然没有。把权利概念应用于动物的根本问题是动物不可能承担任何义务,比如老虎把人吃了,好多人说要枪毙。不能,因为这是它的本能,它没有义务不咬人。它没有义务也就意味着没有权利。 新闻周刊:你不认为人与动物是平等的,或者是朋友? 赵南元:任何物种之间都不平等。平等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概念。人与动物是不同的物种,动物也不是人类的朋友,只是养它的那个人的朋友。 邱仁宗教授说,“人类有义务善待动物,向它们提供生存必须的物品或服务”。真是荒谬绝  相似文献   

2.
上架新书     
《蒙曼说唐武则天》,《动物档案》,《第6罐可乐》,《把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北方佳人》,《书之归去来》,《善待嫉妒》,《女人心事》  相似文献   

3.
如果人们要将一种动物带人人的生活空间,就必须给它们相应的福利保障,这不仅仅是彰显人类对动物的大爱.更重要的是,它最终会影响到人们在一个城市中的安全指数和幸福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请善待读者     
读罢《军事记者》今年第二期卷首语《善待媒体与媒体自律》,我脑海里突然蹦出这个题目。善待读者。或许这本是多余的话。报纸也好,刊物也罢,抑或网络等新媒体,说到底都是办给人看的。没有了读者,再好的媒体又有何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善待读者是媒体之本份,  相似文献   

5.
由江苏淮阴师范学院萧兵教授历时15年、数易其稿而写就的《龙凤龟麟:中国四大灵物探究》一书,将于2013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四灵"(龙、凤、龟、麟)是中国文化、中国古代宇宙观或意识形态的重要"象征符号",在中国古代宇宙观、天下观"多元一体"格局里举足轻重,无论是人类学还是宗教学,也不管是艺术学还是故事学,都不能绕开它们.萧兵教授力图把《龙凤鬼麟:中国四大灵物探究》当做艺术人类学兼文学人类学的一个"标本"或"个案"来写作.作者使用的虽然是传统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却由于牵涉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动物的互动关系,写起来就有点像新兴的"生物人类学"的作品.既然是"人类的",就应该是世界范围的观照,包括跨文化的"比较"和超时代的"贯通".因而该书具有人类性与艺术性、世俗性与宗教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等多元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由"归真堂活取熊胆"事件谈到我国动物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动物最基本的要求是善待动物,呼吁人们提高善待动物意识,希望国家尽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唐威丽 《出版参考》2009,(13):28-28
动物文学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狼图腾》、《藏獒》、沈石溪的系列动物小说是长期活跃在读者书架上的图书。但与加拿大、奥地利、美国、英国等有上百年动物文学史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动物文学发展还相当年轻。与原创动物文学的晚起步相比,动物文学的翻译工作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不管是世界经典的动物文学,还是国外正在畅销的动物文学,数量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8.
只有人类才具备真正的技术。而动物的所谓“技术”是以它们使用工具劳动的能力来衡量的。这种劳动可能会十分艰苦,或者不可能靠动物本身的器官完成。工具可以是诸如未经加工的石头、木棒、刀片等。也可以改进工具,改进得越大,说明动物的技术越高超。众所周知,猴子会在树上朝它们的敌人掷果子和树枝。鹫能用石子砸鸵鸟蛋。 另一种类型的技术表现在很多鸟类、昆虫、蜘蛛和河狸中,它们的兽穴窝巢的筑造已经达到了相当复杂的程度。有些  相似文献   

9.
名刊要览     
美国《时代》2月20日动物友谊的奇妙科学科学家在几十年的长期观测中都发现了非血缘个体间存在的长期和持久的友谊纽带。在友谊的作用下,它们共同捕猎,相互帮助,而任何一方的去世带给另一方的痛苦和震惊,让人感觉到是那么熟悉。而对动物友谊现象的研究,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了解友谊是如何对我们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5月 17日 ,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第二届“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中 ,由读者投票产生了全国“读者最喜爱的 11种杂志” ,分别是《读者》、《知音》、《家庭医生》、《女友》、《家庭》、《故事会》、《青年文摘》、《当代歌坛》、《妇女之友》、《演讲与口才》、《少男少女》。它们几乎都是全国性有重要影响的品牌杂志 ,其中因有 2种杂志并列第 10名 ,因此共有 11种杂志入选。这 11种杂志大多都是读者喜闻乐见的综合文化休闲杂志。调查人员认为 ,这些杂志的入选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在全国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与价值 ,…  相似文献   

11.
《新华字典》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少了“其他”人在种属关系方面无可争议地隶属于动物,正如第10版《新华字典》“人”字条说的人是“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高等动物”也仍然是动物也仍然只是动物中的一个类别即人类,在分类学的意义上与山林毛狗属于动物中的野兽类、宠物狗属于动物中的家兽类为同一层级。但是,第10版《新华字典》在有些地方就想不通这个道理,来看具体的“想不通”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高琪 《新闻通讯》2013,(6):49-50
访谈作为一种文体出现,或许可以上溯到《柏拉图对话录》和《论语》。它们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高度,仰之弥高,也使我们确信这是一种可以引领人类精神的传播形式,更使我们在做访谈时心怀谨慎与谦卑。这谨慎与谦卑不是对采访对象而言(在采访技术上,对名人有时更需要平视),而是对我们所做的事、所面对的关于“人文”的命题而言。  相似文献   

13.
名刊要览     
动物们在想什么 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人类总以为动物是因人类的高兴而存在的,它们不会遭遇到像人类那样的痛苦,不会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进行思考。但人类自认为的和动物之间的各种差异正在一个个消失。各种最新实验都迫使人类以全新角度来看待动物,了解它们头脑中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武维娟 《现代传播》2007,(5):165-166
人有人的故事,动物也有动物的故事.在人的世界以外,动物们用人类不懂的语言进行着他们和星际之间的沟通.在这样的世界面前,人类应该感到谦逊. 很早以前,我们所接触到的关于动物的纪录片大部分来自《动物世界》.近些年动物纪录片越来越多,不仅只在电视上观看,在电影院我们也可以看到《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这样的动物大片.  相似文献   

15.
归来兮,我们!──燕之《求索集》序朱光烈“我发现人类的各种性格都可以从动物身上找到生动的写照。动物其实可爱之极,世界有了它们,才变得如此多彩。其实动物对人的贡献很大。”在燕之笔下,陶瓷艺术家周国桢教授如是说。燕之继续写道,但是现时代的瓷都景德镇陶瓷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开始真正登上电影历史的舞台,随着人类对动物界的深入研究和认识,大批优秀的动物电影开始在电视荧幕上活跃,并逐渐涌现出一些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如《导盲犬小Q》、《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忠犬八公》等。这些电影不仅更为全面地介绍动物,还具有生态学、美学和人类学价值,同时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研究领域。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动物题材电影的形式、叙事方法、创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当下动物题材电影的创作现状及其在中国不景气的原因,以其为中国动物题材电影的创作总结出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避免人类因为自己的勤奋而感到自命不凡,对动物处于不活动期间的合理分析显示,这种一动不动的行为从来就不是毫无目的的懒惰,而是起多种作用的。有些动物四处闲逛是为了保存可贵的热量,另一些动物闲逛是因为想改善一下它们刚刚消耗的热量,有些是为了  相似文献   

18.
档案与档案管理是和社会各项事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对它们进行研究时就必须从这种联系出发。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张辑哲先生在其新作《维系之道———档案与档案管理》(以下简称《维系之道》)一书中独辟蹊径,突破社会各项具体事业的局限,将档案与档案管理和人类...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虽冠以“人类”之名,其研究对象却局限于原始或落后地区的人类及其活动。我们先来看一看中文辞书对“人类学”下的定义的微妙变化。1915年版《辞源》:“研究人体构造或心理或有理性动物之科学。”1980年版《辞海》则去掉“有理性动物”一句,谓“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类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倘若1980年版《辞海》“人类学”词条的撰写者认为“人类”  相似文献   

20.
交流是人类作为社会动物的主要需求,对话是交流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对话活动从两干多年前就已开始,其中最著名者,西方有《柏拉图对话录》,探讨人类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中国有《论语》,主要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罕见因而令人神往的思想大爆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