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代统一新疆后,在伊犁修建了惠远城。其目的最初是为了在伊犁驻防的满洲八旗官兵的居住,同时因为伊犁将军的驻扎,使惠远城成为功能强大的军事重镇。但是,随着在新疆开发的深入,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惠远城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文章拟就通过对于这种变化的剖析,发现地理环境因素在其过程中的作用,总结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清朝统一新疆后,先后实行了军府制度和行省制度,伊犁将军和新疆巡抚成为这两种制度之下清政府治理新疆的最高官员,二者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新疆巡抚取代伊犁将军,郡县制代替军府制,实现了新疆与内地政治制度的统一,也实现了新疆内部政治体制的统一,是晚清边疆民族政策的历史性转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前清统治者在新疆建立军府制,实行八旗绿营驻换兵制,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军事。之后军府制趋于衰亡。1884年新疆建省后巡抚刘锦棠因地制宜改革军制,收军权于巡抚。清末新政时期间,巡抚联魁将军长庚响应中央决策在新疆筹练新军创办警政,致使新疆军事制度凸现了近代化内涵。清末新政的军事改革对新疆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42 杨增新集权步骤之一——改伊犁镇边使为伊犁镇守使。新疆建省后,政治重心从伊犁移到迪化,新疆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但是伊犁将军仍然保留,还有相当大的权力,还负责伊犁、塔城地区的军事和满、蒙、哈萨克事务,使伊塔地区成为事实上的特权。在伊犁将军之下,设有左翼副都统一员,随同将军驻惠远城办事,另有右翼副都统一员分驻塔城,接办参赞  相似文献   

5.
18世纪中期,清政府平定西北地区准噶尔部贵族和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年间,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军府制的实行,对加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疆历来是中国古代各个朝代备受重视的领土,自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汉政府在新疆设立西域都护,统辖南道和北道各国,到后来唐朝政府在新疆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作为唐朝在西域的的最高统治机构,一直到清朝乾隆二十四年定新疆、二十七年在伊犁设伊犁将军,并在新疆各地筑城设营驻扎军队以戍边,其中以伊犁惠远城是为大城,为新疆各地总会之所。  相似文献   

7.
28 新疆建省的过程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清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于1726年(乾隆二十七年)在新疆实行军府制,设“总管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驻节惠远。下设都统、参赞、办事、领队各大臣,分驻全疆各地。伊犁将军是新疆最高军政长官。在民政方面,新疆实行着三种制度:在汉族聚居的乌鲁木齐、巴里坤、古城等地实行与内地一样的州县制。在吐鲁番、哈密及蒙古部落实行的是扎萨克制。在南疆广大维吾尔族聚居地方,实行的是伯克制。军府制在新疆实行了100多年。阿尔泰地区那时尚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管辖。  相似文献   

8.
清朝前期,新疆推行军府制。它始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伊犁将军的设置,最高行政首脑为伊犁将军,下辖各地参赞、办事及领队大臣。但是,新疆地域极为辽阔,远非其他地区可比。因此,军府制的特点只能是:只管军政,不理民事。民众事务不得不依靠众多的当地民族头目自理。这种体制造成中央政府对新疆的实际控制能力极为有限,进而导致新疆地区动乱频仍,统治者面对动乱,往往力不从心,难以应有,十九世纪后半期发生的阿古柏叛乱,即为最典型的例证。叛乱给新疆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虽然叛乱历经数年,很快为左宗棠平定,但原…  相似文献   

9.
伊犁辛亥革命中的锡伯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政府为了巩固其腐朽的统治,实行所谓的“新政”,1907年11月,伊犁将军长庚从北洋陆军中征调一营官兵,改编为“伊犁陆军模范营”;1908年1月,又从南洋鄂军各协标营内挑选四百名官兵,并在黄陂、孝感两县招募二百名新兵,由陆军四十一标二营管带杨缵绪任统带,出防伊犁.”南北二洋军”组成了伊犁新军混成协.鄂军人新,带来了大批民主革命的仁人志士,惠远城成为当时伊犁地区的革命中心.将军署于1910年3月,在惠远城北大街,创办了汉、满、蒙、维四种文字的《伊犁白话报》.冯特民当主编.他利用《伊犁白话报》阵地,宣传革命思想,颇受新满营(均为锡伯族)、锡伯营群众的欢迎,均来函报馆表示支持《伊犁白话报》的爱国行动.《伊犁白话报》在伊犁起义的前夕,做了大量的启蒙工作,为伊犁起义做了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辛亥年11月19日晚,伊犁革命党人决定提前起义.杨缵绪为总指挥.经过一夜战斗,  相似文献   

10.
同治三年(1864年)以前,清政府在新疆实行军府制度,设伊犁将军镇守。光绪十年(1884年)以后,新疆建省,普遍实行郡县制,军府制土崩瓦解,行政建置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对这一演变的原因、具体过程及历史意议进行了探讨。作者指出,近代新疆的行政建置由军府制演变为郡县制,有利于抵御国外侵略势力的威胁,有利于促进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借鉴国外军事教育的先进经验,是推进我军院校军事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西点军校的军事教育注重与普通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在目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等方面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该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军事网游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军事教育手段的优缺点、结合学员的心理特点,总结出适用于军事教育的军事网游的关键特征,并提出了如何把军事网游和军事教育结合起来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3.
14.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部分,如何集兵应战,是所有国家统治者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略述汉代的兵和兵役问题。我们这里所说的兵,是指战士,然而在汉代,作为军队基本要素和基础构成的战士,主要不用“兵”来名之。“兵”字在当时主要的含义是指武器,当时多用的名称是“士”或“卒”,如:“战士”、“甲士”、“介士”、“卫士”、“骑士”、“楼船士”;“士卒”、“吏卒”、“甲卒”、“县卒”、“戍卒”、“卫卒”、“正卒”、“更卒”等。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士卒”和“吏卒”。以“兵”指称战士个体,则比较少,而且往往是与“士”或“卒”相连为一个…  相似文献   

15.
军事高技术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军事高技术的竞争 ,要求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军事高技术的竞争 ,要求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 ,必须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 ,必须具备良好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古今名家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体系不同文化解读的回望,揭示出这一问题在孙子学研究上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价值。其所以重要与特殊就在于它关系到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传统军事文化如何实现现代性转型。面对西方强势军事文化的冲击和信息化战争形态的飞速到来,在对《孙子兵法》的文化解读上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吸收外来文化,做到“洋为中用”,从而建立起跻身于世界军事之林的共同话语体系,使之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立足楚汉战争的丰富实践,讨论和分析了优秀兵家人物运用兵法思想的不同特点和成就。韩信的天赋与兵法"悟"的妙境、项羽的勇武与兵法之"势"的发挥、张良的谋划与兵法之"道"的价值、陈平的奇计与兵法之"诈"的功效都是各具特色的兵法思想及其运用,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兵学著作。书中蕴涵了丰富的兵学文化思想。着重讨论了《孙子兵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价值以及在兵学文化意识方面的若干内容,诸如竞争意识、支配意识、应变意识、时效意识等。  相似文献   

19.
从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发展变化对新型指挥人才培养需要切入,分析了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内涵和特点,指出了基于多样化军事任务军校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基于多样化军事任务军校教育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军事翻译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种类增多,中译外和口译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我军对军事翻译人才的需求因而越来越大,对军事翻译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的翻译形势和地方院校翻译教学的现实却决定了军事翻译人才的培养不能依靠地方院校,必须依靠军队院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