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看到“我与《小学青年教师》”征启事,又激起我的情感涟漪。《小学青年教师》(原《小学教学》)伴随我走过的日日夜夜,又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使我备感亲切,备感温馨,促使我欣然命笔,记下《小学青年教师》伴我成长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带着泪水读完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真有一种挥不去而又抹不掉的缕缕情愫涌上心头,真想与作者同喜、同哀而又同乐。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数学报》伴我在数学王国中成长。她为我提供了数学研究、发表见解的平台,在这个严谨、生动而又多彩的平台上,我成长着,收获着,快乐着! 我是江苏农村的一位小学教师,我与《小学生数学报》有着深厚的感情。20多年来,我一直关心《小学生数学报》,支持《小学生数学报》,先后为《小学生数学报》撰写上千篇稿件,其中数百篇被录用。  相似文献   

4.
我与《甘肃教育》因工作而结缘。从《甘肃教育》筹办开始,我先后在《甘肃教育》编辑部工作了近10年。1988年调回西北师大美术系任教后,我又义务做了两年兼职编辑工作。在那段日子里,我有缘和各位在全省都数得着的优秀编辑老师们一起学习、共事,对我这个20出头、初出茅庐的人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相似文献   

5.
黄伟杰 《学子》2004,(11):13-14
当我与《学子》杂志总编辑贾立范商议《学子》本期《文化名人》专栏的首位采写对象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位共同的熟人,就是陈凤翚。谈论间,又随即闪出一个题目,就是《踏遍青山人未老》。其实,这是我沉淀多年的一个印象。我想,以这个题目来写凤翚:“踏遍青山”是背景,“人未老”是重点。而“人未老”者,又在其心态、在其品格也。  相似文献   

6.
金华情 《教学随笔》2016,(8):147-147
读完《樱桃》的第一感觉,就像尹树觉得白樱桃的名字那样,又美又怪。满纸美文,现代而又志怪,凄婉而又沉郁,让人自觉意想为一部动漫版的聊斋志异。《樱桃》的故事情节虽未能深深吸引我,但其中尹树的形象和枫林路的景象,却给我一点小小的震颤。  相似文献   

7.
近日,京龙同志送来了他的新著《齐国人本思想研究》,粗略翻阅,颇有感慨。我与京龙,既有师生之谊,又有同人之缘。我们一起在《管子学刊》编辑部工作了近10年,互相切磋,相得益彰。京龙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思路敏捷而开阔,文笔流畅而平实,工作勤谨而刻苦,研究上善与人交流而又敢抒己见。这些年来他的学术成果渐显,在青年学者中堪称佼佼者,这决不是时运,而是他长期不懈努力累结的硕果。  相似文献   

8.
教完《两小儿辩日》,我对“学生”与“教师”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两小儿辩日》讲的是古代教育家孔子与两小儿之间的故事,故事虽只有百来字,但我却以为它言短而意长。  相似文献   

9.
伤心考场上     
刘晓林 《现代语文》2001,(10):17-17
《母亲》在《难老泉》边捡了一串《项链》,我《毛遂自荐》连《夜》到《内蒙访古》找寻失主,结果无人认领。我又《与朱元思书》《致恰达耶夫》寻求帮助,他们派了司徒雷登来协助我。第一天我们来到一个村子,  相似文献   

10.
当看到《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5期关于《怎能如此评优》和《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争鸣文章时,我感觉《怎能如此评优》及其同类文章的观点是合理合法的,但同时我又认为,有与《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样观点的教师又大有人在,而且这种观点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挖掘《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为前人忽视而又极富暗示意义的一个 关键性细节入手,剖析女主人公本我、自我与超我间激烈的较量与冲突,力图揭示这篇小说女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挣扎。  相似文献   

12.
史铁生,当代名作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969年到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治疗,1981年病情加重,又患了严重的肾病,手术后只留下了一个受损的左肾。病后致力于学创作,1979年他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集《爱情问题》《学习对话》《病隙碎笔》等。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中散《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的影响最大。近期,他又推出力作《我的丁一之旅》。《我与地坛》入选中学语教材。  相似文献   

13.
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序傅璇琮我曾为吴汝思、胡可先同志《全唐诗人名考》作序,现在,我又为自应同志的这部《全唐诗人名考证》作序。为这两部性质相近而各有特色的著作的出版,能尽我的一点微力,表达我对著者的钦佩之情和谢意,我觉得这是我的荣幸.吴、胡两位的《全...  相似文献   

14.
芊芊 《教师博览》2005,(12):54-54
诗人泰戈尔说:“日光把金色的涛琴,赠给恬静的繁星,让它弹奏永恒的光明。”而对我来说,《教师博览》则如一泓蕴涵无限生机的清泉,给我疲惫与倦怠的心田带来前所未有的清新。读着那一则则生动感人的故事,一篇篇质兼美的散,我如同在聆听智的教诲,又像在与一切平凡而又伟大的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15.
人鸟情依依     
夏飞 《教育文汇》2007,(9):44-44
今天,我准备给学生上《珍珠鸟》。说实话,对于这篇散文,我起初并不是十分喜欢,因为在我看来,它既没有《安塞腰鼓》的恢宏壮观,又没有《华南虎》的浓烈抒情;既没有《登上地球之巅》的惊心动魄,又没有《伟大的悲剧》的曲折情节。只有在描写珍珠鸟与作者建立信赖关系后,“嗒嗒”啄着作者颤动的笔尖时,语言才渐趋活泼、但较之《丑小鸭》,我总觉得它好像还是少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16.
当我偶然从同桌那里看到一本《语文世界》的时候,我的心便激动起来。我一页一页翻看着,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听课。直到老师提问,我才回过神来。   到了订刊时节,我毫不犹豫地订上了《语文世界》。   终于有了自己的《语文世界》,我欣喜若狂,爱不释手。可看了几期后,心里就有点犯嘀咕了:我是个初中的学生,可每期《语文世界》上都有许多高中生的内容。虽说看看高中生的内容也能长长见识,可许多的栏目总让我觉得与我自己的生活距离太远,而许多参与性的栏目,又总让我觉得高不可攀。我失望了,开始后悔当时的冲动了。   当 2000…  相似文献   

17.
想像大串联     
1《夏日》的下午,《我》趴在桌子上,《他们说》明晚就要开家长会了,心里特别烦恼。《我》《最烦心的事》不是《家长会后》《父亲》会怎样处置我,而是舍不得这里的生活,因为下学期《我》就要转到一个《小镇》的中学就读。望着《窗外》的《老树》,《我》不由想起《我的初一生活》。我舍不得《咱们班》的同学和村子里的朋友。353000福建省南平市金山路53号601室张莹2夏夜的微风徐徐吹进了闷热的教室。作文课上,班主任要《咱们班》写一篇作文———《生存与信念》。喔!我不禁蹙眉,又要写作文了———因为《作文我最怕》。…  相似文献   

18.
夏目漱石与《我是猫》   夏目漱石 (1867~ 1916)日本明治时代小说家。原名金之助,别号漱石。生于官吏家庭,帝国大学 (今东京大学 )毕业,曾留学英国,回国后在大学任教。 1907年起任《朝日新闻》特约作者。 1911年拒绝接受日本政府授予的博士学位。早期作品长篇小说《我是猫》为其代表作,描述一群对社会不满而又自命清高的知识分子的空虚生活,揭露当时日本社会的黑暗;中篇小说《哥儿》以学校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个出于个人义愤而反抗现实的青年形象,讽刺教育界的腐败。中期作品《三四朗》《后来的故事》《门》等,多反映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9.
校园散文《有月亮的晚上》,载1999年第1期《人民教育》杂志,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她。通篇流溢着“我”对山村、对学生的爱。正是这种爱,使“我”体味出山村的美、孩子们的美;而又正是因为山村和孩子们的美,加浓了“我”对山村和孩子们的挚爱与深情。文章中的“我?..  相似文献   

20.
1991年初冬,《神州学人》杂志社约我采访,当我从那位清秀的女记者靳平手中接过一份新出版的《神州学人》杂志,见到它那清新而又跃动的封面时,带着几分欣喜和赞许。这次采访的成果,一篇以《久远的歌》为题的文章刊于《神州学人》1992年第1期上。而后,我的名字和照片大约在杂志上又出现过三五次吧。我想,我应该可以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向《神州学人》20年的庆典和编辑部所有热情而又勤奋的工作人员,表达我真诚的谢意与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