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引导学生探究久置硅酸钠的"另类"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潮"这个词通过网络全方位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新风""时尚""前卫"的蕴意,几乎可以遍及方方面面,从服饰到用品,从风格到行为。在教育领域里,从大学到小学也就有了"潮课"的另类呈现。在"云计算"时代,由"在线学习"生成的大学慕课,并由此带来的"翻转课堂",不仅挑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开辟了教学方式的全新路径,同时也深度影响着基础教育的课堂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型。这就不可  相似文献   

3.
王蒙的文学思想在促进中国当代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对新的文学观念的倡扬,对"另类"文学现象的正视等方面具有独特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2期刊发了崔小凤老师的《小人学语文,快乐无穷尽》,其中《谁是另类》故事中,出现了这样一道习题,要求从"蟒蛇、刺猬、蚂蚁、青蛙"这四个词语中画去一个不同类的词语,从而引发了崔老师的课堂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另类"学生的另类思维。对此,《小学语文教师》2014年第4期倪运萍老师对崔老师的课堂表现提出了质疑与批评,倪老师指出崔老师在课堂上对"另类"学生的"另类"回答充满  相似文献   

5.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陆小艺可谓别具一格,尤为"耀眼":她是一个相当另类的"女权主义者"——"权"的彻悟者、极端崇拜者、狂热追求者和"权"令智昏者;她是一个另类的"女权主义者",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另类女性形象中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6.
满清在服饰上的威权改制使得"满"渐渐影响"汉","汉"慢慢融合了"满",这种演变和融合起到了推进民族服饰发展之作用。满族服饰制对《红楼梦》中服饰的材料、纹样、色彩及服饰配件均有影响,红楼服饰既有汉民族的特点,又有满族的色彩,红楼服饰是清代的服饰政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不走寻常路     
"另类"的语文教师打造"另类"的语文课堂。语文教育应该有着"乌托邦式"的诗意情怀,语文教师应该有着对现行"耕好应试一分田"的学习生活形态的超越,让我们用自己的"另类",自己的"个性",使语文教坛清风袅袅,好景频出。  相似文献   

8.
"另类写作"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既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包括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等),又有独特的文学真实。"另类写作"反映了。另类"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情绪体验以及价值取向。虽然如此,但是它有着天生的意义缺失。因此,我们应以人文关怀的态度去进行美学拯救之。  相似文献   

9.
周代服饰的颜色总体上分为"正色"和"间色"。尽管夏商时人们就已经有了基本的颜色尊卑观念,但直到西周时期,服饰的颜色才有了严格的尊卑等级制度。周代服饰颜色等级制度要求服饰颜色总体上遵循"正色高于间色"的原则,服饰的各个构成部分也有着独特的颜色等级要求。而导致这种服饰颜色等级制度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周代严格的阶级等级制度的产生以及礼仪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经典人物形象,在人物服饰描写方面笔墨浓重,是人物性格和地位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登特-杨父子译《水浒传》(英文名:The Marshes of Mount Liang)中"笠"的翻译为出发点,探索古代头饰"笠"的英译方法和策略。研究发现,对于"笠"的翻译,登特-杨先生父子首选"hat"作为译文,只有一处译为"cap"。对比分析二者意义,笔者认为"hat"比"cap"更适合翻译中文的"笠"。译者对于"笠"的翻译,服饰词汇用词前后多处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此外,译文存在误译现象。最后,译者多次对一些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省略其翻译。  相似文献   

11.
湖湘服饰反映了湖湘文化多姿多彩的特色.利用影视剧制作展示湖湘服饰艺术更是继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的途径之一.为了在影视艺术创作中正确运用湖湘服饰艺术,首先应该进行事先的调查研究,了解其现状、地区差异和历史特点.湖湘汉族服饰与其他地区差别不大,虽经历史之变迁,但仍保存着一些传统的样式.尤其是婴幼儿服饰和寿衣保留着许多民间俗信的成分.湖湘少数民族的服饰有着不同的样式和特征,在千百年来的岁月之流中变迁不大.  相似文献   

12.
元朝在确立服饰制度时,施行了汉制衮冕与蒙古族传统质孙并行的服饰双轨制,使元代服饰呈现出多元的、南北文化融合的局面。元代的服饰制度从实施的过程到其形式都颇具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汉法”与“旧俗”碰撞与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服装外轮廓原意是影像、剪影、侧影、轮廓,在服装设计上引申为外形、外廓线、大形、廓型等意思。服装外轮廓是一种单一的色彩形态,人眼在没有看清款式细节以前首先感觉到服装的外轮廓。服装廓型是服装整体外形。形状广泛,种类丰富。不同的服装廓型。预示着服装的流行趋势。在掌握其廓型设计元素的同时,对不同的廓型进行合理搭配组合,可提高服装的品质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金属针布磨损实验的基本原理,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依据金属针布实际工况,设计了金属针布耐磨性实验系统,介绍了金属针布的磨损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峨眉武术服装现状的考察,对峨嵋武术服装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峨眉武术服装设计理念和基本原则。对峨眉武术服装的设计构思和现实化,有助于弘扬峨眉武术文化、促进峨眉武术运动的规范化和峨眉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文化内涵的推崇是我国品牌服装当前最为热衷的话题。通过对品牌服装文化现象的解读,揭示了品牌服装文化内涵及其特点,围绕如何进行品牌服装文化建设这一主题,从文化建设途径,建设内容,建设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品牌服装的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居住在怀化的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瑶族的服饰丰富多彩,是其自身文化身份认同和民族文化物化的集中体现.以罗子山七姓瑶为例,首先回顾了该瑶族服饰传统文化及特点,对其部分遗存的服饰工艺进行了分析,报告了七姓瑶族服饰的文化现状,提出了生产方式、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七姓瑶服饰文化嬗变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民族极富艺术才华,中国苗族、侗族的刺绣、蜡染、织锦在中国南方民族服饰工艺文化中享有盛名。为深入探究中国民族服饰工艺,从而促进现代服装设计发展,作者以《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研究》为课题,以苗族、侗族为例,以其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必然性为出发点,从中国民族服饰工艺相关概述入手,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中国民族服饰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即积极学习中国民族服饰工艺文化,以民族特色为基础,塑造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9.
在多年汉代服饰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跳出以往仅观察汉代服饰的局限,站在更高的角度综观汉代服饰发展的整个历程,将其置于更广阔的中国及世界古代服饰发展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结合时空概念,兼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从七个方面对汉代服饰进行了更深入的宏观认识:汉代中原地区汉族主体服饰整体的考古类型学的发展演变规律;地域及民族性上发展的特点;在美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先秦以礼和伦理性为主导的服饰观向魏晋玄学以人为主导的服饰观转变的量变积累过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对汉代服饰的影响;发展中存在的两对矛盾;汉代服饰发展中始终存在的"正统"与"世俗"两个系统。  相似文献   

20.
民族服饰色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在组合服饰色彩的形式要素和意义要素时,有着不同的组合法则和结构关系。这种内在的组合法则和结构关系正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异族的文化标志之一,也是他们在文化、心理上进行认同的“乡音”。服饰颜色是一个民族对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反射,通过色彩来激发人的想象和情感体验,来表达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民族文化心理。文章从畲族传统服饰的颜色——青、蓝色来解读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