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痛恨贪官污吏,而对清正廉明的官群众则称之为衣食父母。故历代留下的刺贪颂廉诗也如同一颗灿烂的明星,始终放射着光芒。伐阅史册,贪官们贪财、贪色、贪权,纵欲弃义,欺压百姓,鱼肉黎民,自然遭到人民群众的切齿。故多有刺贪佳作传于后世。如《传家宝》的作者石成金曾引录一首讽咏回任官的诗,其诗是:来如猎犬去如风,收搭州衙大半空。只有江山移不动,也将描入画图中。这首诗深刻地揭露和讽刺了那些贪官们的嘴脸,如果山山水水能搬动的话,那也肯定会被  相似文献   

2.
井中鱼主人待馆宾,每食设鱼,多无中脔。馆宾问曰:"鱼从何所得?"主人曰:"池中养者。"馆宾曰:"恐是井中养者,不然如何这等短。"  相似文献   

3.
买伞、换伞面,这本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平凡小事,但在现实主义小说家莫泊桑的笔下,这平凡小事却被赋予了深刻内涵,作者藉此描画出一个贪吝、自私的小资产者形象,活画出一个女守财奴的卑琐灵魂。《伞》是莫泊桑1884年创作的一个短篇,主要内容是写资产者奥莱依太太生性节俭,千方百计聚敛钱财。在丈夫的一再坚决要求下,她极为心痛地花费十八法朗买了一把绸面雨伞。但不出两天,伞面被烧了很多个小洞,奥莱依太太非常气愤,她狂怒地与奥莱依大吵大闹。经一位朋友建议,她鼓起勇气去保险公司索赔。架不住她的软磨硬泡,保险公司主…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促织》作为《聊斋志异》中的代表篇目,其刺贪刺虐的深刻性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吝祸     
金华有豪名李甲,克众肥家。居近古刹,有僧颇为村人所钦仰,往求施,人多喜舍,亦时时受甲妻之密惠,甲知之。衔忌尤深。一日,二僧以事至其家,甲故为殷勤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严监生兄弟,都求利求名,但他们的做法却大相径庭,也因此而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7.
一“卓异”县宰的真实面目蒲松龄先生的《促织》虽然重点描写的是成名的遭遇,但同时也以极俭省的文字为我们刻画了以华阴县宰为首的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作者是如何展现这华阴县宰的本质的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莫贪     
彭长征 《高中生》2014,(12):43-43
遭遇欺骗的人.往往是那些被贪婪蒙住双眼的人。  相似文献   

9.
巧惩吝秀才     
张秀才喜欢读书,可家里很穷,买不起书,只好向人家借书读。 与他在县学同窗读书的李秀才则是位富家子弟,家里藏着祖上留下的许多好书,偏偏这位李秀才却不想读书,只爱吃喝玩  相似文献   

10.
说贪     
何谓“贪”?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欲物也”。而王逸注《离骚》则曰:“爱财曰贪,爱食曰婪。”王注并非独出心裁,也是有所本的,因为那《史记·伯夷传》上写得明白:“贪夫徇财。”不管“欲物”也好,“爱财”也好,凡和“贪”字沾边的都不那么光彩,早在《诗经》中就发出了“贪人败类”的诅咒!其他诸如好酒贪杯、贪天之功、贪生怕死、贪得无厌之徒,也无不是被鞭笞的对象。纵观历史,凡贪者结局都不那么美妙。谓予不信,不妨信手拈来一二。  相似文献   

11.
12.
东晋殷浩说:官本腐臭,钱本粪土。魏晋时却有诸多吝啬之人,其悭吝程度,令人发指。和峤人称钱癖。他的小舅子找他家要李子,他打发几十个了事;再要时,竟按所吃李子核的个数收钱。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2010,(7):9-10
东晋殷浩说:“官本腐臭,钱本粪土。”魏晋时却有诸多吝啬之人,其悭吝程度,令人发指。  相似文献   

14.
论“贪”     
“贪”,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能一概而论,但通常被定性为贬义词,其实不尽然,它有褒义和中性的一面.贪念,在部分人的潜意识里是长期存在的,关键是看个人的控制能力和修为,看贪念发挥的领域及作用的地方,这样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古代廉贪鉴     
自古以来,做官的就有贪有廉,廉洁的称清官或廉吏,被当时和后代人所敬仰;贪黩的称贪官或赃官,如果他的名字能留传下来,则落万世骂名。  相似文献   

16.
常大忠,顺治十六年(1659年)任潜山县令。当时潜山全部亩册毁于明清兵火,常公亲自重新规划区界,制定细则,严令属下,秉公测丈。为此常公走遍全县,其间多在寺庙作炊借宿,  相似文献   

17.
前修时贤说《蒙》卦初六爻之贞兆辞“以往吝”,歧义颇多。本文通过对《周易》古经含“往”字的句式的归纳分析,认为“以往吝”之“以”为衍文。  相似文献   

18.
董正琼 《考试周刊》2011,(77):22-22
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是一个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民党官僚、党棍。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情节的巧妙设置和独特的讽刺语言体现出了强烈的讽刺艺术,成功刻画了一个自命不凡、虚伪贪婪而又世故庸俗的政客、党棍加文痞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木虫 《学习之友》2013,(9):56-56
贪婪金钱,玩弄异性,渴望升官是贪官的死穴,也是贪官的快乐之穴,更是贪官的必由之路。当然,也是他们能够被人识破的秘密。然而.还有另外一种贪婪,是极为隐秘的一种贪婪,是披着美丽外衣的贪婪。这种贪婪更具有欺骗性,更具有戏剧性,更具有悲壮性。那就是贪官的英雄情结。一个官员,如果陷入一种个人英雄主义情结,不能自拔,总是渴望成为不可一世的豪杰,渴望成为万人仰慕的大英雄。  相似文献   

20.
很高兴参加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在此发言,我倍感荣幸。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这是我们面临的共同挑战。借此机会,我想介绍一下日本东北大学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方面所采取的行动和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