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丽 《阅读》2014,(9):18-18
苏轼年少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常受人夸奖,不觉有些飘飘然。有一天,苏轼在自家大门上写下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瞧这口气,真有“天下第一”的样子。过往的行人看了,有的夸赞,也有人摇摇头,觉得苏轼的海口夸得太大了。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读”是语文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而学生“读”的能力是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指导学生“多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多读”呢?传统的认识是,读的遍数多,读的篇数多。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强调对一篇文章要反复读,即读的遍数要多。又云:“读书破万卷”,这  相似文献   

3.
伊洛 《阅读》2013,(1):58-62
新年快到了!亲爱的小朋友,Do you know the legend(传说)of“Nian”?你们知道中国新年的来历吗甲为什么过年时要放鞭炮、贴红对联呢甲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个关于“年”的古老传说吧。  相似文献   

4.
齐立 《阅读》2008,(9):20-21
今天,六(一)班正在上《山谷中的谜底》一课。金老师问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小书虫反应极快,立即举手回答道:“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老师表扬了小书虫,  相似文献   

5.
《阅读》2010,(9):32-33
一 明代思想家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数百年来这副对联曾激励和鼓舞过许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为大家,步出书斋奔天下。  相似文献   

6.
最早的春联     
姜王华 《阅读》2012,(12):19-19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7.
暖如阳光     
薛峰 《阅读》2010,(1):21-22
一个小女孩曾经问过爷爷:“您有花皮球吗?”爷爷说:“没有。”不料孩子并不满足.而是一口气把这个问题问了四遍。爷爷挺纳闷儿.于是在连续回答了四次后反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老是问这个?”弦子说:“我喜欢听您说.没有。因为在您说‘没有’的时候,胡子一翘一翘的.特别好看。”  相似文献   

8.
对联,俗称“对子”,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字形式之一。它历史悠久,题材广泛,风格多样、长短不拘、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在中国几千年社会中,不同时期的对联展示了一副副描绘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历史画卷”,可以说对联是一座历史资料的宝库,充分利用好这座宝库,有利于开辟历史教学新途径、新空间。笔者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对联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荣飞 《阅读》2012,(9):20-21
“从前.有一个贼被捉住后披枷带锁游街示众。有个亲戚问他:‘你犯了什么罪,怎么被弄到这步田地?’贼说:‘我偶然从街上走过时,看见地上有一条草绳,以为没用,捡了拿回家去,谁知却惹下了大祸啊!’有个过路的人听见了说道:‘误捡了一条草绳而已,何至于犯这样大的罪呢?’贼说:‘因为绳子上还有一样东西呀。’过路人又问他是什么东西,贼回答说:‘是一头小小的耕牛。”’  相似文献   

10.
"勤学习,苦煅炼,干劲冲天捷报傅;巧安排,细打算,饭菜样多味道鲜."这是贴在学生第一食堂门口的一副对联,这当中表明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也表扬食堂给同学们安排了"饭菜样多味道鲜"的生活.在员工食堂也是这样,这几天同志们都在议论着这件事:"食堂里的花样太多了,吃都吃不过来".总之,无论到什么地方听到的都是一片对食堂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在《论辩的魂灵》一文中说:“二十年前到黑市,买得一张符,名叫‘鬼画符’。虽然不过一团糟,但贴在壁上看起来,却随时显出各样文字,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箴。……今夜看出来的大题目是‘论辩的魂灵’。”“辩论的魂灵”是什么玩意呢?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摘录了许多条,其中有一段是这样:“我骂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2.
张福星 《阅读》2014,(12):19-19
有一年,书法家王羲之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正值年末岁尾,王羲之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人们都非常崇拜王羲之的书法,春联刚一贴出,就被人趁夜揭走了。  相似文献   

13.
义卖     
王云舒 《阅读》2012,(4):25-26
“妈妈,病也治不好,我们不治了。好吗?”这是患白血病的小云铜对妈妈说的话。 当我看到这两句话的时候.心情非常沉重。我又认真地看了一遍楚州网的这篇帖子。心里想:我能为小云铜做些什么呢?想来想去.决定还是靠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小云铜,我想到了义卖玩具。  相似文献   

14.
朱国来 《阅读》2011,(5):19-19
“日本的儿童小说《兔之眼》,你看了吗?超给力啊!”小书虫兴奋地对小隐士说。“等等,虫哥,什么叫‘给力’,是巧克力吗?”小隐士是个糊涂虫,平时只知道埋头啃书本,所以对网络新词一点也不了解。  相似文献   

15.
孙伟 《阅读》2008,(1):22-23
什么是名著?据说,《魔鬼辞典》对“名著”的解释是:人人都希望自己读过,但人人又读不下去的作品。这虽然是一句玩笑,但是,读名著确实不像读武侠小说那样轻松。可是不读又不行,因为按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规定,一个六年制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这大约相当于10本小学语文课本的量。  相似文献   

16.
朱志军 《阅读》2009,(6):16-16
同学们,读了《海底世界》,你一定觉得课文写得挺有趣吧? 有趣的开头——“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开头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激发了我们的兴趣。是呀,海底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往下读吧。  相似文献   

17.
释“东西”     
俗称物品为“东西”(“西”读轻声),当与方位南北东西的“东西”有关(“西”不轻读).新《辞源》即由此推想而释义为:“物产于四方,约言之日‘东西’,犹记四季而约言‘春秋’.”乍思之似乎近理,细思却很可疑,因为古人确实习以“春秋”指代四季,指代一年;然而却不习惯于以“东西”概括四方,概括四方的常常总是“南北”.,不惯用“东西”概括四方,正如不惯用“冬夏”概括四季——然则这里总该有什么特别的道理在其中吧!就以“春秋”可概括四季来看,这是因为“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所以后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后来历法日趋详密,由春秋二时再分出冬夏二时,所以有些古书所列的四时顺序不是‘春夏秋冬’,而是‘春秋冬夏’”(王力主编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说它有着特殊的意义。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书读的熟、透,对内容理解的就深、准,能很好地掌握文章的内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以读为主,以讲助读,读为讲服务”。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是指导学生读书,教会学生读书。讲的活动也就应围绕着读来进行。那么,怎样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呢?1、自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自读是学生大致了解课文的内…  相似文献   

19.
树丫 《阅读》2008,(4):16-17
自从进入四年级,面对越来越长的文章,许多同学开始苦恼了:这么长的文章,阅读起来可真累啊!有的同学读了后面,忘记了前面;有的同学阅读时,“拦路虎”接二连三;有的同学干脆是坚持不下来。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晓庄小学四(2)班的王小豆同学可有办法了。  相似文献   

20.
摘要:以我国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现实工作任务为对象,以“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文件精神为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从“校园足球发展需要理念引领”、“校园足球是学校体育教育事业中的‘特种兵’”、“高校是校园足球的排头兵”、“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中学生们应当知道些什么?”、“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中教师应当做些什么?”等5个主要方面就今后如何以正确的理念引领开展我国的校园足球进行了分析讨论。这些观点阐述为我国校园足球活动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广大学生、足球教师和足球教练员以及相关人员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