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语言的分化往往是从移民开始的。不同类型的文化从相互隔离到进入渗透和交融状态.继而向人们选择的认为具有政治地位的语言.或者经济地位的语言靠拢,有时还会在特定场合选择能够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语言.这样就产生了语言的演变。新疆在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之间几次大的移民潮带来了全国各地的方言。各种方言相互影响,天津话作为当地的一种主流方言.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新疆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与新疆移民、屯田的历史紧密相连,不同的移民来源形成不同的方言特色。汉语在西域使用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形成新疆汉语方言则是近二三百年的事情。文章从汉语在西域流传使用、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方言分布、发展演变等方面概述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安泽县移民及移民后代人口占到全县90%,移民来源复杂。其中安泽境内今河北武安移民方言有丰富且复杂的文白异读,一定程度继承了源方言晋语邯新片底层且与境内山东冀鲁官话、河南晋语邯新片获济小片、中原官话汾河片在晋语上党片包围下融合更替,历经百年的接触积淀,叠置着不同的语音层次,透过山西境内今河北武安移民方言观察到语言接触下山西境内百年移民方言文白异读声母经历了语言叠置、音类移植、音类仿拟、自身演变两种或多种形式叠加的演化路径且武安型正在形成新的文白异读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4.
方言与移民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方言的形成发展依赖于移民的迁徙,移民的方言是某一地域方言形成的语言胚胎,因而移民的迁徙走向与方言的空间分布、方言类型与移民类型存在对应性。此外,本文还从交互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移民在双言环境中的言语交际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移民方言与迁入地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进行了描写.  相似文献   

5.
现代哈尔滨方言是与中国民族共同语很相似的一种北方方言,是中国官方推行的普通话的基础。哈尔滨方言中有许多外来语借词,方言发音也与普通话有所区别,儿音较重。这是语言接触的产物,其历史成因与哈尔滨的移民背景密切相关。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浅析哈尔滨方言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6.
甘雨 《考试周刊》2009,(40):31-31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等原因。本文归纳总结了辽宁省海城市方言的几种形成方式,并列举了一定数量的实例。在对比海城方言和周边城市方言及东北方言的异同过程中,更加突出了其本地方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安康方言南北融合的现象。所谓“南”,指移民从原居地带来的湘、鄂、赣、吴、闽、客家方言;“北”,则指官话方言。安康移民经过200多年语言接触,融合成现代安康方言,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汉语语音演变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社会方言是属于特定社会阶级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变体,社会方言的研究关系到言者群体语言使用中的各种参数,诸如年龄变体、性别变体、社会地位变体,此外,社会方言的选择也将俚语、禁忌语及委婉语的选择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在方言的分化和演变的过程中,在方言区的交界处或移往外地的方言岛,由于语言接触和渗透,有些方言兼有不同时代、不同方言的特征,对应繁复,异读多、同义手段多,归入哪区都不合适,以往的学者已经提过“混合型方言”和“过渡型方言”.本文先就比较典型的几种过渡型方言归纳了一些类型特征并区别了不同的等差.然后,就湘南、粤北和桂北的连片方言,在众多学者们的调查报告中,提取了16条语音特征和60条常用词,拿9个方言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和已知的混合型方言的类型特征是相符合的.文中还就这一片混合型方言的社会文化特征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定海方言与岱山方言词汇作异同比较,分析这两地方言词汇差异性质;由舟山群岛明清时期海禁、展复及移民史的角度阐释差异成因;并从与移民来源地方言词汇的历史学比较结果来推定,岱山方言是一种以镇海方言为骨干,具有鄞州、宁波方言特色,同时又包含有奉化、绍兴、萧山和余姚方言成分的一种混成性方言。  相似文献   

11.
现代镇江的方言自公元4世纪开始因移民的不断植入,而从吴方言演变为北方方言;又因为地理和经济的原因,在镇江一线形成吴方言与江淮方言的过渡带。在过渡带呈现出一系列相应的语言特征,其发展趋势是江淮方言成分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2.
安泽境内河南林州移民方言在离开源方言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声、韵、调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形成了既不同于源方言,也与周边方言包括其他移民方言不一样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周边方言、普通话、源方言及自身演变等多种因素都密切相关。其中,周边方言尤其是晋语上党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普通话,再次是源方言和自身演变,其他移民方言则几乎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方言及其承载的口传文化是一种民间的、地方性的、不可复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巩留县位于伊犁河谷地区,古往今来都是多民族多移民聚居地,因而这里的汉语方言承载了更为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尤为突出的是,这里的汉语方言词汇中存在大量来自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词,伊犁河谷地区的山水地名多从少数民族语言词汇系统中音译而来,这些音译地名词语呈现了多民族地区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方言岛是一种语言现象,其形成多与移民有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农民因支边垦荒移民东北人口达百万之多,大部分来自鲁西南地区,于是在东北地区特别是在黑龙江境内形成了众多的移民聚居群落。由于这些群落内部通行鲁西南方言,在地理上呈点状分布并在一定区域内聚集,因此形成了方言岛群。当地群众把方言岛内的方言称之为支边户土话。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看,该方言依然保留了典型的鲁西南方言特征,属于中原官话。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一代移民渐渐老去,从第二代移民开始多已改用东北方言,这表明东北的支边户方言岛实际上处于濒危状态。面对方言岛的语言生态问题,应采用技术手段对其语料进行系统整理和采集,建立方言有声档案,典藏于后世。  相似文献   

15.
盐城方言的形成与当地的历史沿革和移民情况有关。新石器时代盐城境内有淮夷部族聚居,他们与中原民族不断接触,到汉代使用一种属于古吴语的方言。永嘉丧乱后,大批北方移民迁入,移民方言与当地方言相互融合,形成了盐城方言的最初面貌。明代的移民,又使得盐城方言具有了南北方言过渡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根据乌鲁木齐方言的客观语言事实,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在对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的特点及其社会成因,揭示了乌鲁木齐方言社会称谓语的社会复杂性及文化多元性。  相似文献   

17.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演变的直接动因可以归纳为语言系统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和外来语言的相互影响两个方面。语言演变是有规律地进行的。方言的分歧跟语言演变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方言分歧是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异在空间上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8.
方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它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内蒙古喀喇沁旗地形复杂、产业多样化而畜牧业发达,汉语方言喜用动物名称形容人或事物。在多民族聚居、大量移民迁入等多种社会因素影响下,喀喇沁旗汉语方言积淀了蒙古语、满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遗存,也杂糅了山东等地的汉语方言。在社会迅速发展背景下,喀喇沁汉语方言正濒临消亡。人们应该积极保护、传承这种“不可再生”、“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一、泰国概况 面积:51.21万平方公里 人口:5453.6万人(1988年) 宗教:泰国在吉蔑族安哥越王朝时期,已接受了印度的佛教文化,成为佛教国,又称黄衣国。90%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 语言:泰语为国语,但几种中国方言也十分流行,潮州方言最为普遍。 首都:曼谷,545万人(1986年) 二、泰国移民条件和赴泰探亲旅游手续 (一)泰国移民法对接收外国移民规定 对前往泰国定居的移民。泰国严格控  相似文献   

20.
铜仁地区汉语方言素有"东四县"与"西五县"之分,到底有哪些差异,为什么不同,一般都说不清楚。本文试图从历史沿革、移民及语言本身的角度对铜仁地区汉语方言的内部差异及其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