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统编版语文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无论哪一个学段,都通过隐性的语文要素力求扎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形成了一个统整的言语训练系统。小学低年段是识字写字最为关键的时期,教师要用儿童感兴趣的语言有效落实识字写字教学目标,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本文以统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乌鸦喝水》一课为例,探寻在语文要素指引下的小学低年段识字写字"童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 《识字4》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识字课。本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描写了小动物在夏天的活动情况。这里写的小动物大多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带有虫字旁。教学本课时,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游戏中、在阅读中识字,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把握住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识字、写字,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将这些任务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分析】《中国美食》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文。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传统文化”,语文要素是“识字写字,发现偏旁之间的关联”,单元的核心目标是“在识字写字、发现偏旁之间的关联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本课例教学内容不只是识字、写字,没有基于文本内容和特点对接现实生活,围绕年夜饭“吃什么—在哪里吃—怎么吃”构建了“争当年夜饭小小美食推荐官”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给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以“解密菜单”为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4.
刘现芬 《云南教育》2007,(6S):27-2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这可以看出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意义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下面,谈谈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5.
一、观察缘起2019年秋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已全面投入使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以同一"主题"安排每组课文,每一单元在编排的过程中,都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形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结构。这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新教材的特色之一。整合单元预习目标、整合单元习作训练、拓展单元主题阅读,能使教学更具整体性、完整性,能有效落实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6.
中年级在小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上册教材分别从单元编排、课文选编、课后习题阅读链接、综合学习等方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要把握好全册教材、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各项语文活动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7.
比较分析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对字量、字种、字序、识字法、写字要求进行比较分析,为基础教材编写人员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数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采取了识字前置、拼音后移的编排方式。在识字前置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的编排特点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9.
《田家四季歌》是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识字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以儿歌的形式呈现了农家四季不同的景象。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儿歌,立足学段特点,引导学生在儿歌中识字、用儿歌来理解课文、在儿歌中想象、用儿歌学写字,从而让语文学习实实在在又充满童趣。  相似文献   

10.
统编本教材提出"语文要素"这个概念,涵盖语文知识,基本语文能力,适当的教学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要求上不断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困难。每个单元融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根据语文教材安排分为阅读版块、口语版块、习作版块,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文以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以下简称:四上)教材为例,探讨小学语文课程的阅读策略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课文和相关的练习。教学时,教师要读懂编者意图,梳理、构建阅读要素、习作要素的图谱,将知识点、课文前后进行关联,并在头脑中形成语文要素网络。只有这样,才能从更高的视角把握教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年级在小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上册教材分别从单元编排、课文选编、课后习题阅读链接、综合学习等方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要把握好全册教材、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各项语文活动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宋晨芳 《小学语文》2008,(1):102-104
一、内容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四个板块。其中,“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这两种识字方法,并认识七个生字。“日积月累”板块包括三项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多彩的春天,积累语言,并在运用中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板块的话题是“春天在哪里”,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等实践活动,感受春天的美丽。“展示台”的重点内容是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爱国主义题材的选文是教材永恒的主题。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教学这个单元,既要抓住它的人文主题,更要把握它的语文要素,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在解读教材时,教师要瞻前顾后,研究教材,领会编者意图,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在课堂上,教师要整体把握,拓宽视野,精准施策,发挥教材文本的最大价值,引导学生学语习文,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思想的启发,更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识字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文章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猴子下山》一课的识字教学为例,探索识字教学的新路径,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融相促的方式,巧设语言情境,趣识文本中的汉字,运用"行动"识字法策略,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中年级在小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上册教材分别从单元编排、课文选编、课后习题阅读链接、综合学习等方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要把握好全册教材、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各项语文活动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识字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文章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猴子下山》一课的识字教学为例,探索识字教学的新路径,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融相促的方式,巧设语言情境,趣识文本中的汉字,运用“行动”识字法策略,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中年级在小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三年级上册和四年级上册教材分别从单元编排、课文选编、课后习题阅读链接、综合学习等方面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要把握好全册教材、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各项语文活动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9.
双线组织单元、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传统文化、目标序列、立德树人……这些词语己为广大一线教师所熟知.作为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用心研读《课标》,准确解读教材,使用统编教材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一、教材编排特点 1.教材的变化. 统编语文教材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五年级上册共六个普通阅读单元,两个特...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识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文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这一理念的提出非常有意义,但也需要教材将其转化为形象的文本和可以适应的三维目标的教学整体。在识字教学这个教学重点上,苏教版教材运用自如,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全新编排策略,创造了词串识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