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上,在讨论《草船借箭》中诸葛亮请鲁肃来帮他做事的原因时,一位学生说:“因为诸葛亮觉得鲁肃是个老实忠厚的人,所以才请他帮忙。”这时,另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鲁肃不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他尽忠于诸葛亮,必然背叛周瑜。况且,周瑜这么信任他、重用他,他吃里扒外,怎能说忠厚老实呢?”一些学生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周瑜对鲁肃很好,鲁肃怎能这样对待周瑜?我想不通。”“诸葛亮请鲁肃这样的人做事,看来诸葛亮的  相似文献   

2.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其中有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即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在教学时 ,我以人物为主线 ,先让学生弄清“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然后弄清人物之间的联系 ;再说说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他们作出简单的评价。在评价时 ,我发现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贤忌能及曹操的谨慎多疑看法基本一致 ,但对于鲁肃的评价却出现了争议。鲁肃何许人也 ?甲生说 :鲁肃身为吴国将领不与周瑜齐心协力 ,却与诸葛亮暗…  相似文献   

3.
●“照”之:王崧舟老师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师:同学们,王老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课文写诸葛亮的话共有11处,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你联系课文,想想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而“笑”?生:诸葛亮在笑周瑜,笑他妒嫉自己的才干,笑他设计圈套来陷害自己,结果却落空。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生:这是一种自信的笑,一种胜利的笑!生:诸葛亮在笑曹操,笑他胆小如鼠、生性多疑,这是一种嘲讽的笑,一种鄙视的笑。生:诸葛亮还在笑鲁肃,笑鲁肃宽厚仁慈、忠心为人,这是一种幽默的笑…  相似文献   

4.
《草船借箭》(八册)以“借箭”为线索,刻画了诸葛亮、周瑜、鲁肃三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学习这一课,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比较困难。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受分段讲读的束缚,可采用跳跃方式的讲读方法,抓住课文重点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诸葛亮的性格特点,可从结尾反溯前文。先启发学生从课文结尾一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入手,抓住“神机妙算”这个词语,在“妙”字上做文章。引  相似文献   

5.
“要是世界上没有诸葛亮该多好......”这个问题久久困扰着天下第二聪明的周瑜。周瑜便与老好人鲁肃商量:“有什么办法能将诸葛亮哄到东吴,然后把他扣留起来。”鲁肃说:“除非你死了,诸葛亮就会来吊唁,他是很有人情味的。”“什么?”周瑜气得头发竖了起来。不过,当那些头发慢慢平静下来,周瑜拿定了主意:“好吧,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就死一回吧。”“什么?”这次轮到鲁肃目瞪口呆了。周瑜关起门来折腾了三天三夜。第四天周瑜开了门,把鲁肃叫进去悄悄吩咐:“你可照我计策行事......”鲁肃立刻爬上高台发布消息:“周都督昏迷不醒,重金聘请天下…  相似文献   

6.
小学高年级课文《草船借箭》是一篇传统课文,其中第二自然段节选如下: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他对诸葛亮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枝。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这篇课文,笔者先后执教过不止10次。奇怪的是,每次学生朗读到“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枝”时,总要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个“箭”字,变成“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枝箭”。为此,我采取过许多办法,有时在读前“打预防针”,有时用范读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7.
《草船借箭》选入五年级课本中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知道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教给学生做人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草船借箭”的根本原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其次让学生自学这件事的最终结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最后激疑 :周瑜为什么会发生思想转变呢 ,引导学习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就是按照上述思路进行设计的 :1 找主要人物 :周瑜、诸葛亮。板书 :周瑜诸葛亮2 找前因及后果 ,板书 :妒忌自叹不如3 找周瑜思想发生转变的原因———草船借箭的成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1)周…  相似文献   

8.
幸运包子     
鲁肃今天上班迟到了。他想悄悄混进文官武将的行列,却被大都督周瑜发现了。“子敬,出来!”鲁肃只得尴尬(gān gà)地出列。他嘴里咀嚼着什么,手里还拿着一个没来得及咀嚼的食品。周瑜说:“子敬,我很生气!你知道我为什么生气吗?”鲁肃惭愧地说:“我应该早一点起床,早一点吃早点。”周瑜说:“早点早点,就是提醒你早点吃它!——不过我今天生气主要不是为了你迟到的事。”“那为了什么呢?”“你明明知道我对诸葛亮反感,因此对他发明的馒头也反感,你为什么偏偏要在我面前吃馒头呢?”鲁肃辩解道:“我没有吃馒头!”周瑜说:“你手里圆圆的那个,不是…  相似文献   

9.
周瑜要找鲁肃下盘棋散散心。还没进门呢,他听见屋子里传出鲁肃哈哈的笑声。周瑜招呼道:“玩什么哪,这么乐?”鲁肃说:“我在看书,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什么书?”鲁肃将书递给周瑜。周瑜接过来一看封面——《诸葛兵法》。周瑜把书一扔,说:“子敬,你居然看这种无聊的书,还发出共鸣的笑声!”鲁肃说:“这是畅销书呢,连学校里的孩子们都会背这书中的歌谣了。”周瑜觉得奇怪:“兵法书里还有歌谣?”鲁肃说:“就是刘皇叔娶孙夫人时的那首歌谣。”“哪首歌谣?”周瑜想不起来。鲁肃提醒周瑜:“刘皇叔带着孙夫人离开吴国时,你领兵去追,被埋伏的蜀军杀…  相似文献   

10.
上期回顾一场流星雨后,魏、蜀、吴三国纷纷降下了陨石。五种陨石各有不同的功能,好不神奇。特别是土陨石,连蒋干的臭袜子也能在上面长出袜子树来,这可真是神了……鲁肃回到吴国向周瑜汇报。周瑜想:“种什么就能长什么,看来蜀国的陨石更有用。能种出袜子,一定也能种出金子、银子……”周瑜吩咐鲁肃:“你再去一趟蜀国,用我们的两颗陨石换他们的那一颗!”鲁肃跑到蜀国换陨石。诸葛亮说:“对不起,我们不换,我们不是傻子。”鲁肃碰了钉子,只好向后转,但诸葛亮叫住鲁肃:“不过,你跑来跑去的太费鞋,我帮你种点鞋子吧。”鲁肃就脱下一只鞋子让诸葛亮…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设计提问,大胆地让学生去设想,可以发展学生思维,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草船借箭》一课,讲到诸葛亮为借箭做准备,希望鲁肃借给他二十只船,每只船上配备三十名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并要求鲁肃替他保密。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在这里,如果直接问学生:诸葛亮为什么让鲁肃保密?学生一时半会说不透也不容易理解。我反过来问:假如不保密,会出现那些情况?引导学生去设想,学生中出现:周瑜下令不借给船;或借给船,而把船弄烂;或收买军士,船到江上,用火烧草把子,  相似文献   

12.
贾利云 《小学生》2012,(12):7-7
前不久,学校开展了诊课活动,听了徐立虹老师教学《草船借箭》,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上,老师在总结全文时问:"诸葛亮能够这么顺利地借到十万多支箭,是谁帮了他。"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我认为是鲁肃帮了他,因为鲁肃是个老实人,诸葛亮吃准了他不会把借船这事告诉周瑜,所以我认为是鲁肃帮了诸葛亮。"老师满意地说":这位同学说得真好,的确是鲁肃帮了他。"旁边一位  相似文献   

13.
1.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质疑能力。如《草船借箭》一课,引入课题后,学生质疑:“我觉得诸葛亮不是借箭,而是骗箭。”他的这种想法,充分说明孩子在预习课文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教者首先充分肯定他善于动脑,大胆质疑,这是会学习的表现。请大家读课文后说清自己的意见。究竟是“借箭”还是“骗箭”?孩子们兴趣大增,调动自己探究的意识,同时分小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2.引导学生在课中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  相似文献   

14.
扫清文字障碍,梳理完文章结构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在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的高级决策层人物中,你最佩服谁?”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发言:“诸葛亮。”“周瑜。”“鲁肃。”“请说明理由。”“诸葛亮智慧超人,用激将法游说孙权,取得圆满成功。”“周瑜开朗直率,嫉恶...  相似文献   

15.
一、释题1.简介《三国演义》与作者.2.简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3.知道课文中涉及到的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二、析文1.从看到课题想到什么问题(引入课文).2.根据问题,初读课文.①理清课文脉络,知道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给课文分段,弄清每段写了什么.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思考:①周瑜要诸葛亮造箭,诸葛亮愿意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②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诸葛亮有什么品质?4.轻声自读第二段,思考:①诸葛亮请鲁肃帮些什么忙?②鲁肃办到没有?从中你体会到他有什么性格特  相似文献   

16.
搞笑三国     
草船借箭草船中——鲁肃:“这样真的可以借到箭吗?孔明先生?”诸葛亮:“相信我。”鲁肃:“可是我还是有些担心……”诸葛亮:“没必要。”鲁肃:“可是,你不觉得船里越来越热么?”诸葛亮:“这么说起来是有一点啊……有什么不对劲吗?”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为完成造箭任务,向鲁肃借船,借军士,并要鲁肃不要将这事告诉周瑜。鲁肃不但不向周瑜提起借船,借军士之事,还私自拨了二十条船及六百名军士给诸葛亮,并和诸葛亮一同上船取箭。鲁肃虽然为人忠厚守信,但是他毕竟是周瑜的手下,又私下奉周瑜之命去探听诸葛亮造箭的动静。他这样帮助诸葛亮,明显破坏了周瑜陷害诸葛亮的“好事”,怎么不怕周瑜处置或打击报复呢?  相似文献   

18.
讲读课文《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写的是周瑜妒贤忌能,假借商议军事有意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智高一筹,巧妙地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取得了胜利,使周瑜不得不叹服。如何紧扣周瑜的“忌”,诸葛亮的“能”进行教学? 一、运用语感,导入情境。课文第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造十万支箭为难诸葛亮。他们在军营中的每一句对话,都深藏着各自的复杂心理活动,反映了周瑜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我先进行表情朗读,再现每一句话的丰富含意,让学生有所感,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军营斗智”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语意中揣摩  相似文献   

19.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故事以周瑜一声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作结束句,这句话既是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的表白,也是全文对诸葛亮足智多谋,才能惊人的画龙点睛之笔。引导学生抓住“神机妙算”这条主线,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弄清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教好这篇课文的关键。一、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已经能从故事情节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周瑜要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是事情的起因;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事情的经过;借箭成功是事情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以果导因,剖析诸葛亮借箭前后巧妙安排的原因,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熟知气象地理,运筹帷幄。文章开篇就揭示了周瑜同诸葛亮的矛盾。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苦心设计了一个圈套,要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来。按照当时的工艺水平,这件事是很难办到的,况且周瑜还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堂公开课,教学的内容是《草船借箭》。在读置课文后,教师让学生说出课文中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学生们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气氛十分热烈。有的学生说喜欢诸葛亮,因为他神机妙算;有的学生说喜欢鲁肃,因为他忠厚诚信。就在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他喜欢周瑜,教者此时并没有慌乱,而是眼前一亮,抓住这个难得的课堂生成机会,让这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