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节优秀教师展示课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无可挑剔,听课的教师们也在入神地听,而我却发现了一个现象,有几个学生的眼神是涣散的,注意力不集中,目光飘离,还有几个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一节精彩的语文课,怎么会有学生在课堂游离?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个被忽视的问题——"课堂游离"现象。  相似文献   

2.
最近陪一位老教师到一个中学听课。主人在后面准备了座位,但他进了教室,却悄悄地挤到了学生中间。课后,讲课老师征求意见,我知道这是出于礼貌,听课人本可以不提什么意见。但这位老教师打开笔记本,认认真真地讲了全班四十六个学生,上课精神集中的有几个,做了听课笔记的有几个,有多少学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用字、造句、作文、笔记中的错字现象严重,前年这样,去年这样,今年还是这样。而且,学生写错的字都带有一定的共同性。为什么老是写错这些字呢?为什么年年纠正而年年纠不正呢?能不能通过教学工作和一些课外辅助活动减少错字,消灭错字呢?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工作。这是一个六年级上学期的班级,全班27人,学生的语文成绩不算最差,但写错字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写错的字做了详细的记载,然后整理出一批带有普遍错误的字共50个([ ]里的是错字,()里的是写错的人数):祝[(?)](14)、步[(?)](21)、迎[(?)、(?)](18)、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觉得“没得讲”,或者只能是把参考书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移”到黑板上,讲解起来十分呆板;而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又常觉得似学非学、似懂非懂,学完后不知学了啥,听课十分枯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有几个问题教师没有把握好,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忽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深入浅出     
我在北京市海淀区讲过一节评优课,获一等奖。教学内容是《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其中做了检验大地是否导电的实验,给听课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听课的领导评价这个实验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进行了安全用电的教育。我怎么设计这个实验呢?在备课中,我发现教参上有这样一句话:关于大地、人体、不纯净的水是导体不便于进行实验,但这与  相似文献   

6.
近日参加了一次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在区级评选中,有一堂课令我印象深刻。声情并茂神采飞扬的老师,机灵睿智妙语连珠的学生,热烈火爆和高潮不断的课堂讨论,于动情处催人泪下,于精彩时欢声笑语,齐全的环节,紧凑的结构,天衣无缝的配合,简直是完美无缺!老师的结束语刚完,下课铃声正好悠扬地响起。不禁暗自赞道:真乃优质课也!并为自愧不如难受了很久。这堂课如我所愿,真的被推荐到市里参加评选。而我有幸又参加了此次听课,但这次却令我心生疑惑:同一位老师,同样的问题,问的却还是同样的学生,而学生的回答竟还是同样的话语!还是同样的热烈火爆和高潮不断,这节课又光荣地获得了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第三次听到这堂课是在全区的示范推广课上,还是同一位老师,竟还是同一批学生,同样的问题!旁边一位知道内情的老师小声说道:“这堂课我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据说有一次下课后,有一个学生竟然指出:‘老师,你在某处少说了一句话。’”这一次听课令我如坐针毡,心中涌出来的竟是一种深深的悲哀:优质课,你让我们的学生学到了什么?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篇学生作文,这是一个学习很好的学生,他的作文记述了在低年级时,某次老师为讲优质课,而事先将问题和答案告诉学生,并指定他来准备...  相似文献   

7.
我叫涂改液。几个月前,同学们把我请到五年级二班。你别看我个子小,我的本领可大啦!同学们做作业时,我总是神气地站在一旁。如果有哪个同学写错了字,我就大摇大摆地走过去,摘下帽子,晃晃脑袋,滴下几滴口水,错字就无影无踪了。同学们夸我身手不凡,都请我做“作业顾问”。可惜好景不长。这几天,同学  相似文献   

8.
小学自然第九册《反冲现象》一课中,有水从瓶中喷出推动瓶子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这一实验。在其它学校听课时,我也看到有些老师做了这一实验,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我对该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总结有些教师做该实验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因为选用了圆形的瓶子,并在瓶子的四周瓶壁上斜钻几个小孔。这样做之所以不能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听课评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没有听两节课,我就认为今天在学校里什么事也没有做。”笔者以为,课堂上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经过听课者细致的观察,听课后有意识地思考、总结,就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听课也是一种创造。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听课时要记听课笔记,这是每个教师都知道的。那么听课笔记应该记些什么?教师们清楚吗?从听课现场及教师的听课笔记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不怎么清楚或清楚却不愿意做。他们已习惯于做“录音机”,把上课教师所讲的教学过程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只让自己的记录与上课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路与上课教师保持同步,课后不总结、不反思,听课本成了一本“流水账”簿。我认为,除教学过程以外,还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一、资源开发与用教材“教”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  相似文献   

11.
一次外出听课,发现执教者由于一时疏忽。板书时写了一个错字,可是一直到下课,也没一个学生指出他的不对之处。回来后,我又在班上做了同样的实验:板书时故意夹了两个错别字,谁知,此现象又再次上演。再想想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遇到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不强,对出现的问题乐于回答者也是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导致难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素养。  相似文献   

12.
袁玲 《文教资料》2005,(35):142-143
每当人们谈到如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很快就会想到这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其实不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这里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听:这里是指听课。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一关,所以对于学生来讲听课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会不会听课又是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的表现。我们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有那么一些学生,总是全神贯注地倾听老师的讲述,有时在听,有时又在记,给我的感觉总是那样井井有序。这些学生就属于那种会听课的学生。因为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在西宁十三中学七年级五班听了一节英语课。这原来是一所薄弱学校,刚参加生本教育实验几个月时间。我发现:面对众多听课老师,一组组学生带着从容和自信轮番走上讲台,全部用英文对话。他们之中,看不出有谁是所谓的"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初中学生喜爱观察实验的心理,最近两年我对《物态变化》的教学做了较大的变动。经两次实践,证明可行,而且效果很好。下面谈谈我的做法。第一课时:预备课。首先提出本章课题:《物态变化》,让学生做几个简单实验,要求他们认真观察现象,并注意在发生这些现象的过程中,物质吸热还是放热。每二人为一组做下面几个实验:  相似文献   

15.
有位语文专家曾多次说过这样一句话:“外行听课看热闹,内行听课听门道。”我们要使自己由外行变内行、由看热闹变成听门道: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听课前要充分准备为了更好地听课,提高听课的质量,教师在听课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1、确定听课的目的听课不能什么都抓,什么都要,否则往往什么也得不到。听一节课能得二、三点,或是某一点收获,就是取得了良好的听课效果。那么如何确定听课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工作原因,我会经常到几所农村小学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每个班级都有一两个上课不听讲、不发言的学生。特别在分组讨论这样的教学环节,这些学生似乎根本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也根本不参与讨论和汇报,几乎完全游离在课堂之外。而老师和同学,似乎也早就见怪不怪,并不"为难"他们。有一个班级,我去的次数最多,也因此看到了很多打动我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引起我对农村小学这个特殊现象的关注与思索。  相似文献   

17.
不知怎么的,我总想把那种场面描述出来,把那种气氛真实地记下来。10月20日下午第二节课是五(4)班自然课,学习的是《热空气》。这一课安排了两个实验,一个是纸蛇实验,一个是热气球实验。由于在其它三个班做实验时积累了些经验,所以,对纸蛇实验我是信心十足,而对  相似文献   

18.
“做课”,是进行观摩教学的一种流行的术语。对这种说法与做法,我总是很反感。我认为,“课”是讲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为了使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可以组织互相听课,观摩教学。但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随堂听课。教师平时教学,不是都要充分备课么?如果有人要听课,请听好了,完全不必要因有人听课而事先“做课”。有些观摩课,由于是事先“做”出来的,因此,极不真实。有时,听课人看到学生回答问题对答如流,仿佛这一班学生个个是“神童”。相比之下,自己平时教的学生则个个成了“低能儿”。教师讲课,一会儿象演员在“独白”;一会儿如魔术师在表演,  相似文献   

19.
有时我们到餐馆吃饭.常常有这样的感触:同样的菜,为什么有的地方做得好吃。而有的地方却做得很难吃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于厨师的厨艺差异造成的。同样,在教学上,游戏只是给大家提供了原材料,这道菜好吃与否,却要看教师的个人技术了。那么,游戏教学对教师有哪些要求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案例今天上午第二节,我照常搬着板凳、带着笔和听课记录到初一年级去听课,我走进的是初一(6)班。就在听课的过程中,我无意间发现旁边一名男同学的桌洞内有一本精致的同学录,感觉有些好奇,便小声地问他:"我能看一下这本同学录吗?""可以。"这名同学顺手拿给了我。这是一本十分别致的同学录,我随手翻了几页,其精美的图案和巧妙的设计并未给我留下太多的新意,然而其中的几条同学留言让我大吃一惊,"祝你:精神百倍,老婆排队!"、"祝你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