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画句子,读句子。)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现在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并告诉他你的感受。(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师:想让同学们都分享你的收获吗?(生齐答:想)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花儿盛开的样子,所以我觉得很美。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小莲蓬”那可爱…  相似文献   

2.
谈“对话”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基于这一要求,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与学生进行对话活动,但往往是“话”对不起来,学生对内容感悟不够,结果是沉默或是简单地对答了事,如何才能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不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呢?一、有效对话应以读为基础一位教师在执教《荷花》一课时有以下的一段对话(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后):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荷花怎么样?生:(脸无表情)荷花很美。师:你说得很对,还有谁来说呢?生:(声音很低)我觉得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这种形态的荷花很漂亮。师:除了美和漂亮…  相似文献   

3.
师:默读第一节,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生:我最喜欢“马路上,一群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孩子,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这一句。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生:这一句写出了雨后马路的美。生:雨后马路上开满了点点花瓣,真美!生:这是一个比喻句,它把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孩子比作浮动的点点花瓣。师:“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孩子”与“点点花瓣”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生:孩子们撑开的雨伞,像一朵朵盛开的花,远远看去就成了点点花瓣。生: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像盛开的花朵一样美。生:孩子们撑着伞在湿湿的马路上走动,就像浮动的花瓣。师:撑着伞放学回家的孩…  相似文献   

4.
陈玮  张学平 《湖南教育》2003,(22):52-53
片段一:自主学文,交往互动师:是啊!雪后的景致美如画卷。作者竣青又是以怎样生动的文字来描绘雪后景致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6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节,可以快速阅读或默读,也可以自由轻声读,选一个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反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并在课文空白处写上批注。(生圈点批注,小组交流,师巡视)师:你们觉得哪句话写得好?生:我认为“一阵风……彩虹”这句话写得很美,不仅运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把雪末儿比作玉屑,还运用了动态写法来描写雪花纷纷扬扬飘落的情景。师:“风吹树动雪花落”,多美的一个句子!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情景呈现】板块一:师:(出示: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这句话中有一些表示颜色的词,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生: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师:这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当中,你最想读哪一个词?为什么?生:我最想读蓝湛湛,天空很蓝很蓝,很漂亮。师:是啊,看,(图片)晴朗的天空很蓝很蓝,这就叫——生(齐):蓝湛湛。板块二:师:这三个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生1:都是表示颜色。生2:后两个字都一样。生3:都是表示颜色很美很美。师:你也会说这样的表示颜色  相似文献   

6.
片段1:师:谁来读一读写“我”摸海星的句子?其他同学注意听。生:(读)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师:能告诉大家“我”是怎样抓海星的吗?(生再读,读得和刚才差不多)师:你觉得抓海星容易吗?生:很不容易。师:那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相似文献   

7.
片段一 :层层剥笋探究悟理(生读钓鱼、放鱼的段落)师 :“我”好不容易钓到一条鲈鱼 ,爸爸却让放掉 ,他是不喜欢这条鱼吗?生 :不是 ,我觉得爸爸很喜欢。师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1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生2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生3 :我觉得这两句话中的“欣赏”“盯” ,既写出了父亲看鱼 ,又写出了他的心情很高兴。生4 :如果父亲不喜欢他就不会看了又看。师 :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父亲既然这么喜欢这条鱼 ,却非要让“我”将鱼放掉 ,你觉得父亲的做法对吗?(生读书 ,分小组讨论 ;师抽生回答)生1 :我觉得父亲做得对 ,…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师:我知道有的同学到过北京,说说你到过哪些地方?生:故宫……师:有哪个同学到过香山公园。(学生没有举手的)那好,咱们现在就出发。(播放课件:香山美景,同时引背《山行》)师:是啊!这枝叶把香山打扮得怎么样?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形容你们自己的感受。(生回答:美丽、漂亮、壮观,我太喜欢这里了,这里太美丽了……)赏析:师生共赏香山美景,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了情感的种子。师:好美呀!这树叶随着风,就会变成——生:落叶。师:我们就工工整整地写下来吧(和学生一起书写)。咱们大大方方、放开声音把这两个字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滋味,读…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把它画下来。 (生读文。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同桌轮读,有的小声读……) [评:这一环节充分休现出一个“放”字,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兴趣盎然,这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师:大家同意吗?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鸟蛋》的教学片段如下: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个小节呢?请听录音。(生听录音,体会)师: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伙伴听,好吗?(学生找自己的伙伴自由练习朗读,有的读一节,有的读全诗)生:我最喜欢第一节。(读)师:他读得怎么样?生:他读得很流利。生:他应该把“凉凉的”读得轻点儿。生:不,我觉得要读重点儿。师:那就按自己的想法再读一读。(两人分别读这句)师:你们还想评一评吗?生:他没有把“真好玩”的感觉读出来。师:你们听得很仔细。谁能再有感情地…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录:师: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写上读后语。生:(边读边在课本上写读后标记)师:同学们读书读得多认真呀!现在你们肯定收获不小了。下面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句话?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要那样读?(学生按学习小组认真地讨论,有的还表情丰富地读开来了)师:在学习小组里读可能不过瘾,谁在班上读一读?生1:我喜欢读的句于是:“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在读这一句话的时候我边想象着厚厚的雪。师:还有谁喜欢这个句子的也来读一读。生2:我读这一句…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断(苏教版第五册第29课)师 :这条路除了宽和平 ,你们通过读 ,还感觉到这条路怎么样?从哪里感觉到的?生 :读了第五自然段 ,我觉得沪宁高速公路还很长。师 :请同学们先默读第五自然段 ,再说说你从哪里读出路的“长”?生 :开头第一句“这条路好长啊!”直接写出了路的长。生 :我从“它像一条长长的飘带一起伸向天边”这句话也读出了路很长 ,这句话中作者把沪宁高速公路比作了长长的飘带 ,可以看出路很长 ,而且这条飘带伸向天边 ,看不到尽头 ,真长啊!生 :从“我”与爷爷的对话中 ,我知道它全长274千米 ,经过四座主要城市 ,的确很长。师 :同…  相似文献   

13.
教材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苏教版)第六册《荷花》。教学内容:《荷花》第二自然段。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这个自然段,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读课文,画句子,读句子。)师:现在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并告诉他你的感受。(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师:想让同学们都分享你的收获吗?(生齐答:想)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  相似文献   

14.
课例:《军神》,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军神”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迅速翻看课文)师:(指一生)找到啦?是从哪里来的?生:是从沃克医生口中说出来的。师:请你把沃克医生说的话念一念。(屏幕出示沃克讲的话,生读)生:沃克医生不禁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师:(指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师生齐读)师:沃克医生讲了几句话?生:四句。师:(摇头)数一数有几个感叹号。每用一个感叹号就是一句,几句?生:三句。师:各自轻声朗读这三句话,体会体会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15.
《荷花》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个包 括3个分句的长句子:“有的才展开 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 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 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 破裂似的。”学生读这句话后,我问: “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写的是荷花的不同形态。 师:作者怎样写荷花不同形态 的? 生:先写才展开的,再写全展开 的,最后写未展开的。 讲到这里,一个学生突然问道: “老师,这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要 么按全开的、半开的、未开的顺序 写;要么按未开的、半开的、全开的 顺序写;为什么作者先写半开的,再 写全开的,后写来开的呢?”  相似文献   

16.
请看下面三个教例: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记金华的双龙洞》)犤教例1犦师:读句子,从整体上感知一下这两句话的意思。生:主要写溪流的样子和声音。师:把句①中的“迎着”换换词读读。生:可以换成“沿着”、“朝着”、“向着”、“跟着”……师:那么叶圣陶爷爷为什么偏偏用“迎着”呢?生:(诵读)“迎”字写出了溪流的方向。游人从下往上走,溪水从上往下流。生:用“迎”字觉得溪水活蹦乱跳,很可爱。师:你的回答很有新意,是怎样体会出来的?生:从第二句“溪流时而………  相似文献   

17.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快速读课文 ,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 :共有九个自然段。师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指名读 ,略)生 :一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森林里有只大老虎。生 :第一句话里还写了这只大老虎在寻找食物。师 :“寻找”是什么意思?生 :“寻找”是东找找 ,西找找。生 :“寻找”是到处看 ,说明老虎饿了。生 :第二句是写在森林里还有一只狐狸。师 :书上是怎么写的。请你读一读。(生读 ,略)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 :有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师 :“窜”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想想词中的词句,试着说说自己的理解。生:我理解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一句话。词的开头交待了农村清新迷人的景色,农家清贫的生活。生:我理解了“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几句话中的“无赖”是顽皮、可爱的意思。师:你理解得到位,理解力真强。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是谁家的老头儿和老伴,喝了点酒,带着醉意,用当地的方言在亲热地交谈。生:我不同意他对“醉”的理解。从图上看不出老人们喝了酒,我看到的是老头儿和老伴在亲热地交谈…  相似文献   

19.
孙建锋 《湖南教育》2003,(11):49-49
师:孩子们,请自由交流你们的阅读感受,老师愿意聆听你们的声音!生1:“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这个比喻有颜色、有形状、有动作,令人耳目一新。生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读了这句话,我很受启发,同一棵树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同一个班级找不到两个相同的学生。师:请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然后在下面划个破折号,再写上你的姓名。同学们一起读一遍,这就是李明同学的格言。生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人的一生也…  相似文献   

20.
《 荔枝》 一课教学片断 师:“而今,荔枝依旧年年 红。”大家认真读读这句话,用心 去体会,你们能从这句话中感受 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 生小声地自由读课文 # 师:谁愿意谈谈自己的感受, 并与大家分享!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 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怀念。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依旧”这个词语 中感受到的。每年荔枝成熟上市 时,看到荔枝,作者就会想起母 亲,这是一种怀念的情感。 师:抓住重点词来体会文章 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