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与文字新闻不同,电视新闻牵涉到声音和画面的配合,文字写作虽然仍是电视新闻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但画面形象对文字写作的制约却是不容忽视的。电视新闻写作就是要发挥多种符号  相似文献   

2.
刘自克 《新闻窗》2013,(3):94-94
电视新闻写作将广播新闻的"听"和报纸新闻的"看"等特点有效结合,实现通过语言、文字对电视画面进行全方位的判断与了解,才能让电视新闻传播更容易实现准确、清晰地完成叙事功能。下面重点对当今电视新闻写作传播优势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期更好了解新闻写作。一、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与要求1.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快速及时,线性传播电视新闻就时效性方面和其它媒介比较来说,优势非常明显,可以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因此新闻写作强调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不同于其它传播媒介如报纸新闻、广播新闻,其最大区别在于,电视新闻是画面和文字结合而成的。广播新闻以声音进行传播,报纸新闻以文字形式做报道,电视新闻则以画面和文字(转化成声音)的形式诉诸于观众。在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中,画面与文字二者的关系能否处理得当,对新闻制作很重要。画面与文字的关系在电视新闻中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有时,画面起到表现新闻的主要作用,而文字则仅仅起到补充说明画面的作用;有时文字又起到主导作用,画面辅之;在一些新闻当中,画面与文字又占有同等的份量。可见,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对于记者来说,其关系着新闻的写作,是新闻信息传播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环节。需要灵活的运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采访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新闻采访技巧的创新。因此,本文描述了电视新闻采访中采访技巧的运用并对新闻采访的创新做出了分析,旨在强化新闻工作者的采访能力,以便收集更为优异完整的写作素材,从而不断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说的电视新闻评论,是指电视新闻报道中针对所报道的重要新闻做出的即时评论,在新闻节目中由新闻主播照稿念出的评论文字,而不是指谈话类或时事评论类的电视新闻评论专题节目。电视新闻评论,如同报纸评论一样,是媒  相似文献   

6.
刘朔 《新闻传播》2012,(1):68+70
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也是电视节目的骨干和主体。对于电视新闻而言,若是只有单纯的画面其含义往往就会比较模糊和游离,因此容易让观众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为了让电视新闻更加地清晰和准确,并且最终完成叙事的功能,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工作人员就必须借助文字和语言来解释和阐述新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体现出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是将广播新闻"听"的特点与报纸新闻"看"的特点相结合,这样观众才能通过文字和语言对电视画面中提供的新闻真实性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和判断。本文主要是通过一些电视新闻写作方面的例子来对其重要性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要充分调动电视新闻所具有的文字符号、画面、音响效果等诸多手段,对报道的新闻进行充分的表现;单一的表现方法会使电视新闻流于平面化,降低电视新闻的魅力。强调电视新闻的画面特点而不在文字符号上下功夫,或者如报刊新闻记者一样,主要依赖文字符号而轻视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的功能,应是电视新闻记者注意克服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稿件作为配合新闻画面播放的文字稿,具备传播新闻讯息的重要功能.不同于其他新闻媒介的写作形式,电视新闻稿件在撰写过程中,记者必须充分考虑视听因素,因此记者应充分掌握电视新闻稿件的采写技巧,从而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以电视新闻报道要点为切入点,分析阐述了目前电视新闻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电视新闻稿的采写原则.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报道是通过画面、声音、文字、图表、色调等多种视觉和听觉元素来传播事实的,文字稿件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最近在编辑电视新闻稿件时,发现记者在文稿中使用修辞格的情况多了起来。新闻写作中修辞格运用得好,能增强语言感染力,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感人,但过多过滥,那效果也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在陈述事实时,记者最好慎用修辞格并用得规范,这是新闻写作与其他写作的最大区别。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制约着修辞格这种具有较强主观色彩手段的运用,因为乱用修辞格,有时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失去电视媒体应有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记者在撰写新闻稿件时,必须懂得视觉逻辑。这是电视新闻写作同其它新闻媒介的新闻写作不同的显著特点之一。所谓视觉逻辑是指新闻文字受画面支配这一现象。记者撰写的新闻稿件、登在报上,读起来顺口,在广播中播出来,听着顺耳,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稿件能与画面相配  相似文献   

11.
郑祖武副教授所著《电视新闻报道学》,于2000年10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14章约23万字。本书按照新闻学原理、采写摄编基础与电视传播方式相结合的原则,突出电视个性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传授电视新闻的采摄、文字写作与图像编辑的理论知识,培养动手制作节目的能力。每一章节后附有不少应用训练题,体例新颖,利于实践。书中侧重对电视新闻报道的采编规律、各类电视新闻文体的节目个性、采编特点与要求及报道采编技法,作了具体详尽又有创新的探讨。适宜大专院校新闻、编导等专业的大学生以及各级电视台新闻人员和各单位电教人员阅…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串联词是将前后两条新闻连接在一起的文字,大都由主持人口头讲述.是电视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方式。尽管每段只有两三句话,甚至只有一句话,但是它的作用却不可忽视。它不仅具有串联衔接、承上启下、有机整合的作用,还有替代新闻导语、引导观众收看、表明观点的作用。如何写好串联词.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财经电视新闻报道在我国诞生时间不长,不同于普通电视节目,不同于文字新闻报道,文笔要求殊异.本文试图总结笔者在财经电视新闻报道领域10多年来的一些心得经验,和大家探讨一下财经电视新闻报道的语言特色和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电视字幕新闻的作用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字幕新闻是指播映在其他节目画面下端(或其他位置)的无声文字(文字新闻与口播新闻交叉重迭的部分,一般被视为口播新闻类)。由于文字新闻可以随时插播,因而只有它可以胜任“电视新闻时效优势的质的显示”。字幕新闻虽以屏幕文字的形式出现,却因其具有游离于画面及声音内容之外独立报道新闻信息的特性,而成为一种不同于口播新闻、图像新闻等传统新闻体裁的新型的报道样式,开辟了电视新闻“视”、“听”之外的另一个“读”的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5.
李海英 《新闻窗》2012,(3):68-68
电视新闻串联词又称为导播词、串词,是电视新闻播报过程中衔接两条内容上彼此独立的新闻时采用的比较简短精炼、观点鲜明的句子。电视新闻串词一般占用的时间短、花费的文字少,呈现的观点鲜明、通俗易懂,而如何让电视新闻串词更能体现新闻的可读性,更好地引导到下一条新闻的播报,就要求对新闻串词写作上掌握好—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是以电子技术为采编手段,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符号,对新近发生、发现或正在发生的事物所作的报道。与报纸、广播新闻相比,电视新闻拥有最丰富的传播符号,其中文字(尤其是屏幕字)是电视新闻传播符号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与图像、声音三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地赋予了电视新闻直观、图文并茂的特点。近年来,屏幕文字在电视新闻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据统计,90年代初屏幕文字在电视新闻中的使用率只有60%左右,到1996年,屏幕文字的使用率已达100%。人们普遍认为,不用好屏幕文字的新闻是粗糙的电视…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色彩同步传送,奠定了电视新闻在所有媒体的信息传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新闻现场报道中主持人、摄像、写作这三个方面如何做好、做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编辑是电视新闻制作最为关键的指挥员,同时也是电视新闻节目报道中最为重要的冲锋者。其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新闻图片、画面、声音、文字等融合为一体,从而可将新闻信息更好地进行传播。本文主要就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养与能力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对口播新闻在电视节目中的运用,存在着偏见,认为口播新闻没有电视特色,不是电视的特长,目前我们的电视报道运用口播新闻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不得已而为之。事实并非如此。电视新闻当然要以画面取胜,但口播新闻也不能看作是权宜之计。从前期报道取材看,口播新闻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口播新闻是指没有新闻现场形象,由播音员播念文字稿的一种电视新闻报道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挥文字语言在报道取材方面的优势,克服电视画面语言在报道取材方面的不足。文字语言受空间限制少,记者通过文字语言脱离新闻现场同样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与文艺、谈话、娱乐节目相比,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比重在逐步增加。受众也强烈需求电视主流媒体提供权威新闻信息来引导他们对新闻事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为了满足受众信息需求,更好地帮助受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电视新闻从采访、写作、到报道的各个环节都要实现适当转型,建立全新的新闻采访报道机制。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现状,剖析了电视新闻采访报道顺利实现转型的长效机制,以便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