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物体的运动》单元的一课,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3课。这一课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第一次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从而达到搜集证据的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变量,学会怎样确定变量和不变量,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这课而言。通过研究认识到坡度、坡长、车重在小车冲出距离的远近中起着主要作用,从而理解坡度大小、斜坡长短、小车轻重等都是可能影响距离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 (下册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 3课。这一课在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 ,第一次引导学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从而达到搜集证据的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 ,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变量 ,学会怎样确定变量和不变量 ,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解决问题。就这课而言 ,通过研究认识到坡度、坡长、车重在小车冲出距离的远近中起着主要作用 ,从而理解坡度大小、斜坡长短、小车轻重等都是可能影响距离的因素 ,也就是“变量”。要上好这一课 ,关键是如何控制变量。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  相似文献   

4.
“探究———发现”教学指注重调动学生探究动机、促进知识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教学。其基本理念包括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 ;学习是一种探究过程 ;学生是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 ;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收集信息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反思交流五个基本阶段。它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以多媒体技术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和“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两个学生分组实验中,都要用到J2108型斜面小车。实验室现在通用的J2108型斜面,由于缺少对小车起保护作用的装置,学生操作时一不注意,就会出现小车冲出斜面,撞坏滑轮,摔坏车轮等现象。原来我们在木板上钉两根长钉,钉子上套条橡皮管,以此挡住小车,效果不错。后来看到《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年第2期吕进勇、苟炳章两位老师的《对“J2108型斜面”的小改进》一文后,感觉想法很好,就当即动手做了一些挡板,安装在上面。经本学期高一新生分组实验的考验,出现一些挡板钉子松动,甚至被拔出的情况。研究发现问题不在挡板而在木板,材质不同,有硬有软。实验时每组学生完成实验约要碰撞10次,木材较软的木板衔钉不紧,挡板松动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6.
“浮力”是初中物理课的传统内容 ,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仍然被列入 ,但是教学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标准》提出要“通过实验探究 ,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标准》将课程的知识目标分为“知道”、“认识”、“理解”三个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浮力”这个课题的知识难度比过去降低了 ,不要求解有关浮力的综合性计算题和比较判断题。《标准》强调必须让学生亲自经历用实验探究浮力规律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做到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下乡听了一节科学课 ,内容是《淀粉的踪迹》。这是一节科学探究活动课 ,教师分三个环节进行探究活动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我的研究 (辨别出淀粉和非淀粉类 ,根据蓝色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 )———猜一猜 ,测一测 (猜测结果 ,实验验证 )。在第二环节中 ,教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学生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方案 :根据蓝色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其中一组学生发现 :他们往淀粉与滑石粉混合物里加入一滴碘酒比加入两滴碘酒所产生的蓝色深。这几位学生困惑了 :淀粉的数量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8.
以“做中学”教学理念为指引,引领学生开展扎实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经历“提出问题一猜想与假设一观察和实验验证一记录并作出解释一分享交流和得出初步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 (下 )中《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去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 ,了解上浮材料的特点 ,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本课围绕问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展开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通过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 ,使沉在水底的小瓶浮起来 ,使生鸡蛋浮起来三个探究活动 ,使学生知道改变形状、改变重量、在水中加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很好的满足了学生“动手做”的愿望。1 本课的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方法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相似文献   

10.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对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教师们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误解 ,以为什么内容都要拿来“探” ,什么环节都要进行“究” ,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针对以上情况 ,笔者从辨证的角度入手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在《科学》课中如何使科学探究真正有效。1 组建探究小组———有效的科学探究之基础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同学之间合作进行 ,因此如何组建好合作小组是探究活动能否有效进行的基础。合作小组成员的搭配 ,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 ,…  相似文献   

11.
沪科版物理课改教材第11章《压强》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学习了固体、液体和大气压强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特别是新增内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机翼的升力”、“帕斯卡原理”等重在由科学探究去学习,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现象,着力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分析与论证能力。本章教学实验设计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自然实验教学中 ,我们注重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作为自然学科的一个特色来发挥。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 ,在实现科学启蒙教育的同时优化学生的现代素质。下面结合教例具体谈谈我们的做法 :1 大胆地“放”———激活参与 ,引导探究在自然实验教学过程中 ,学生虽喜欢动手操作但并不等于有目的、有成效地实验。因此我们注重从切近学生思维层面的问题出发 ,激活学生思维 ,使他们将操作与思维紧密地联系起来 ,从而变无意操作为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的定向实验 ,使学生在尝试中探究 ,在探究中动脑。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  相似文献   

13.
我校作为青岛市的初中物理课改试验学校之一 ,在近一年教学过程中 ,运用“三位一体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新教材的试验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实验角度谈一谈《透镜及其应用》一章的教学。1 《课程标准》对本章教学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通过实验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这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在于从根本上要求本章知识的获得应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校广泛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学生求知欲、科学素养有所提高。在学习《铁》这一章时学生提出问题———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学生自己进行市场调查、网上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完成了一次颇有成效的科学小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实现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5.
《解释与模型》是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的重要单元内容之一。苏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材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解释与模型”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对这一科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考虑到教学中的实验材料等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内容进行了部分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4开展课外实验。激发探究兴趣 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学物理教学任务,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智力,必须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到:“提倡客观记录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在理论学习、物理实验、小论文、小制作和科学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是关注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倡导以培养全体学生的科技素质为宗旨 ,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倡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所以现在的教学 ,不再是仅仅向学生灌输知识 ,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者与开拓者。课堂教学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 ,发挥好主导作用 ,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 ,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以《毛细现象》一课为例谈点个人体会。《毛细现象》一课是让学生认识物体的毛细现象 ,了解毛细现象发生的条件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  相似文献   

18.
“被动的接受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但却会失掉学习的动力、欲望、兴趣等这些更加宝贵的东西。”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是积极体验探究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体会有意义的历程,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探究分为三种:一是“科学探究”;二是“基于探究的教学或以探究为本的教学”;三是“以探究为本的学习”。其中“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把探究看成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这就是说,探究既是一种学习的活动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围绕“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科学 3~ 6年级 )课程标准》认为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所谓“探究学习”是指这样一种学习活动 :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 ,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 ;同时 ,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 ;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完整的探究性活动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调查研究计划并付诸实践 ,利用有关工具和技术收集数据 ,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进行批判性和逻辑性的思考 ,构造和分析其它解释方法以及科学论点的交流等”。探究的过程可表述为 :提出问题收…  相似文献   

20.
1对“研究滑动摩擦力”实验的一点改进在初二物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手拉弹簧秤做匀速运动很不容易,任何一点造成不匀速的因素都会引起弹簧秤的指数发生忽大忽小的变化。为此,我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如图1)。把木块放在一个较长的平板小车上,用一个微型电动机牵引平板小车运动。由于电动机的转速是恒定的,所以平板小车的运动也是匀速的。这使弹簧秤的指数十分稳定,摩擦力的大小也就很容易直接读出。图12巧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需用一个很笨重的抽气机将两个半球中的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