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湛纳希创作的《一层楼》、《泣红亭》等小说,开创了蒙古族长篇小说创作的先河。《一层楼》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悲剧精神方面都深受《红楼梦》的影响,《泣红亭》中人物命运的设计则完全脱离了《红楼梦》的模式,更多的融入了《再生缘》的内容。尹湛纳希对《再生缘》的接受,扩大了作品的传播范围,也艺术地批驳了弹词作家们对它的批评和非议。从作品传播与接受的角度来看,《再生缘》在蒙古族中或说对于尹湛纳希的影响是仅次于《红楼梦》的,在这一点上也可称得上是“南缘北梦”。  相似文献   

2.
李彤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175-175,177
曹雪芹在《红楼梦》这部历史巨著中大量使用了文化意象,生动形象地达到服务主题的目的。但从跨文化交际的要求与目的来看《,红楼梦》英译中意象的表达有着不同程度的缺损。本文通过《红楼梦》三个译本中对意象翻译的缺损来看翻译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Hong Lou Meng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literature works in Chinese.This paper picks two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the Yang's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version and the Hawks'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version,focuses on the different translation methods they took,and makes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works.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使用了大量的体态语来塑造人物形象,不仅推动了故事发展,也反射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杨译、霍译和乔译《红楼梦》体态语翻译的差异,从体态语翻译策略角度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译者对体态语所传达的精彩‘无声’信息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杨宪益夫妇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为依据对《红楼梦》判词翻译的策略进行探讨,认为无论是选择整体性意译、局部性补译,还是选择视角转译,译者必须在各自翻译目的的基础上仔细考虑文化的影响并找到合适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委婉语的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楼梦》的语言体现了汉语含蓄委婉的特点,在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的翻译实践中,他们采用了保留委婉色彩、直译本义、增加委婉色彩等主要译法。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过程中,原文典故如果在译文读者现存的认知文化图式中缺省或与之相异,就会导致理解的偏差甚至失败,因此,应提出解决由于原译文认知文化图式差异造成翻译障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其两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和大卫.霍克斯译本)同样也是译坛的经典之作,曾被众多的翻译家和翻译爱好者欣赏和点评。笔者从形合与意合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了《红楼梦》的翻译艺术,并通过《红楼梦》英译本的比较,分析了形合与意合机制产生的内在动因。论文认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体现在《红楼梦》的翻译过程中,并为译者提供了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9.
从语用等效谈《红楼梦》杨译本的转喻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是人类所共有的普遍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模式反映在人类的语言表达中.本文从语用失误和语用等效的角度出发,在对英汉隐喻进行语用对比的基础上,以杨宪益<红楼梦>英译中转喻的处理为案例,探讨了转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过程就是操纵的过程。《红楼梦》的两个全英译本各有千秋,但最终都没有真实地反映原文。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意识形态和赞助人的操纵。从意识形态与赞助人的角度出发,对于在翻译过程中意识形态和赞助人是如何操纵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对象以及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可以为客观地评价译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及大卫.霍克斯的两种《红楼梦》英译本,比较研究了其中数幅对联的英译,从译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以及对联中包含的典故和隐喻两个方面分析了对联翻译的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晨 《海外英语》2014,(20):146-148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Chinese cul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Numbers of foreign scholars or literary-lovers are trying to learn China and Chinese culture. But many improper translations caused unnecessary confusions. So how to convey our own culture to the world turns into a big problem. In this essay,five methods of culture translation is illustrated with the examples from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Hong Lou Meng,to show different ways of translation when meet different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从文化翻译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以尤金·奈达的文化分类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红楼梦》原著及其英译本进行英汉语对比研究,着重探讨了在文学翻译中的原语文化信息传递,以期对文学翻译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红楼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李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3):131-132
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出发,探讨了两个《红楼梦》译本中对于文化词汇的不同处理方式及体现的文化意象,揭露作为殖民主体的译者是如何发挥其主体性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个案描述与理论分析的结合,对宏观视域下翻译目的与微观视域下的行文措辞进行研究,分析功能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一方面,以对比和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来探究每位译者所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另一方面,结合目的论的理论观点,深入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目的间的关系。《红楼梦》的解码过程体现了不同译者在特定文化氛围和社会历史环境中,受不同翻译目的驱使的译风、译貌等典型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红"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眼目"。本文分析了"红"这个中华文化重要意象对表达《红楼梦》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以及霍克斯在翻译中改"红"为"绿"对原作意义造成的巨大损失,指出译者在翻译处理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词语及意象时,应该树立并实践"文化融合"观,以利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开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描写性翻译研究的起源、定义、特征和意义,并通过对陈宏薇、江帆合著的《难忘的历程——〈红楼梦〉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一文的分析,来探讨今后如何进行描写性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杨译及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来分析杨宪益夫妇及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所选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的原因,可以发现:译者对汉语文化的认同、翻译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英美文学系统中的位置、赞助商等诸多因素,会影响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翻译版本在英美文学系统中位置的确认。霍克斯将其定位在边缘位置,而杨宪益夫妇将其定位在中心位置。这种定位最后导致了霍克斯选择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杨究益夫妇选择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黄敏慧 《海外英语》2012,(3):123-125
小说《红楼梦》人物对话中存在着大量仿拟修辞。但是仿拟的翻译却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因为有的词句在汉语中能够制造出仿拟效果,但英语中不一定存在着与它们对等的词句。该文以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对比分析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中仿拟辞格的翻译,归纳出两位译者在处理仿拟时使用的翻译方法,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巧妙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