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谣言的产生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网络技术的发展放大了网络谣言的危害,也增加了法律规制的难度,引发了保护与限制言论自由的冲突。要合理划定法律特别是刑法对网络有害言论规制的界线和范围,恪守刑法谦抑主义,寻求保护言论自由和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民其他权利之间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空间给公民的言论自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场所。公民在网络空间实现了言论自由的平等性、即时性、群体性和宽松性。但当前一些公民滥用了在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公民在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要以不损害他人、国家乃至社会利益为前提。从法律规制、技术完善、行业约束等多方面加强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使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中名誉权侵权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侵害名誉权具有传播范围广、危害后果严重、侵权行为人隐蔽、难以确定责任者等特点。协调网络上人格权与言论自由冲突时应确立言论自由优先原则。要通过完善网络名誉权立法、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增强网民自律意识等方式保护网络名誉权。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既受我国法律的保护,也受到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国家机关信誉以及隐私权、名誉权等他人权利的限制。要解决教师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保护与限制问题,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不得损害国家机关的信誉。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公民在网上发表言论攻击公职人员的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选取43个由公安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的"网络辱警"案件为样本,研究发现:在对"网络辱警"案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同类案件处罚依据不同、处罚力度差距较大、性质认定不同和适用法律法规不当的问题,并指出公安机关在对网络不当言论进行法律评价时应当考虑不当言论的社会秩序危害程度和人身损害程度两个因素。提出了网络不当言论规制措施的完善应当从严格限定名誉权的主体资格、对公职人员名誉权限制加重和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等角度出发,坚决从严打击网络不当言论的同时,注重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又一种新的媒介一博客,在今天成为公民可以充分表达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平台。但它的出现同样引发了诸多与权利相关的法律问题。本文试图从言论自由权、隐私权、名誉权在博客中发生的权利冲突,探讨权利规制在虚拟空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一、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具有必然性言论自由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而广义的言论自由还包括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在现代宪政国家和地区,言论自由属于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35条将言论自由作为基本权利予以明文规定。名誉权是民事主体就其信誉、声望等获得的社会评价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其属于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引起的社会评价争议是网络信息开放、言论自由与网络环境下公民私权利之保护的冲突与平衡,是社会中其他相互冲突的诸权利协调与博弈过程中的矛盾反映,暴露出中国网络隐私权、网络名誉权保护制度与互联网侵权救济制度的不足。互联网技术及日益发达的讨论性社区为人肉搜索提供了技术基础和虚拟社会基础,法治框架所要提供的则是它所需要的法律基础。对人肉搜索进行价值分析将指引着人肉搜索法治维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一、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冲突具有必然性言论自由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而广义的言论自由还包括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在现代宪政国家和地区,言论自由属于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第35条将言论自由作为基本权利予以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10.
自媒体的发展为公民随时随地发布、传播信息,发表意见,交流观点,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提供了极大便利。通过对自媒体言论内涵的分析,提出自媒体言论自由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思考自媒体言论自由的法律边界,对我国自媒体言论的法律规制提出些许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隐私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我国现行法律是通过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来实现对隐私权的保护,这种间接保护方式并不能充分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因此,加强我国隐私权的立法保护,尤其是民事法律上的保护,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个人言论表达更加自由。但同时也使个人权利与传统的言论自由之间的法律界限被颠覆。本文以近期社会上出现的四个热门案例作为切入点,分析现今网络言论的特点和类型,从而提出网络言论的类型划分标准,明确不同言论与网络名誉权之间的界限划分以达到解决言论自由与网络名誉权两种权利之间的协调和衡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名誉权和荣誉权都是受法律保护的公民个人或法人的专有权。对侵害名誉权、荣誉权行为的认定 ,必须以事实为根据 ,以法律为准绳 ,严格区分传述真实情况与损人名誉的侵权行为。凡侵害公民和法人名誉权、荣誉权的违法行为 ,必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4.
网络言论自由是宪法所保障的公民言论自由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在于交流便捷、促进信息透明化,促进自由、追求真理,深化民主,打击腐败等。但是,网络言论自由对于公民权利和政府的公共管理造成一定的冲击,对网络言论自由的管制应当遵循公共利益原则、最小限制和事后限制原则、衡平原则和"明显而且紧急的危险"原则。中国目前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还不完善,建议制定完善的法律来保障公民的网上言论自由,保障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15.
网络言论自由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言论自由是宪法所保障的公民言论自由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在于交流便捷、促进信息透明化,促进自由、追求真理,深化民主,打击腐败等。但是,网络言论自由对于公民权利和政府的公共管理造成一定的冲击,对网络言论自由的管制应当遵循公共利益原则、最小限制和事后限制原则、衡平原则和"明显而且紧急的危险"原则。中国目前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还不完善,建议制定完善的法律来保障公民的网上言论自由,保障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的发展,需要法律的规制和保障。正当的网上言论自由,必须受到充分和有效的保护。目前法无明文禁止和许可的特殊社区,其合法与否,需加以探讨。网上政务公开,应当成为政府的法定义务。法律难以阻碍网络文化扩张。法律要制止对网络文化的不当干预。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A3):195-196
随着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公民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甚至是人身安全等诸多切身利益联系得更加紧密,与个人信息重要性日益增加相对应的是个人信息被泄露、非法获取和非法利用的事件频发,个人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利用强制力最高的社会规范——法律保护个人信息,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制链条,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结合时下案例,分析个人信息的概念与特点,指出当前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其应有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幼儿园作为独立的法人,也享有名誉权,侵犯幼儿园的名誉权.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9.
顺应网络时代对于网络信息保护的立法需求,2012年12月28日《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正式施行。该决定从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保护出发,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与金融业、通信业方面相关部门规章共同构成我国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网络实名制下的隐私权具有数据性、财产性及易受侵害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保护对策不同于传统隐私权。本文从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行业自律及法律规制三个层面探讨如何保护网络实名制下的隐私权。其中,法律规制措施主要包括:立法上制定专门的信息保护法及加强对网络服务商的法律规制;执法上建立"个人信息保护局"以及统一的数据库;司法上建立解决争议、落实赔偿和处罚的机制,充分保障信息主体的救济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