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孙武军 《精武》2007,(6):18-19
内家拳这一名称最早出自宁波人黄宗羲之口,所见最早也是最权威的内家拳法也是宁波人黄百家所记;尤其是,说到内家拳必提的两位内家拳大师张松溪和王征南,都是宁波人。宁波古称四明,黄宗羲说,内家拳从张松溪传四明叶继  相似文献   

2.
刘毅 《武当》2013,(8):61-63
中国武术在明朝末期以前,是没有内家拳与外家拳之分的,至少是之前并没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只是到了明末清初,有一位大学者黄宗羲先生,在为他儿子黄百家的武术老师王征南先生写墓志铭中才提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自此以后,中国武术就被分成内外两家了。黄百家在他的著作《内家拳法》中写道:……余少不习科举业,喜事甚,闻先生名,至宝幢学焉。先生亦自绝怜其技,授受甚难其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武术拳种繁多,根据它们的主要特点划分为内、外两家,即武术界常说的内家拳和外家拳。 内家拳是相对于外家拳而言的,内家拳以意气为主,外形从之;外家拳以外形为主,内气从之。内家拳重修“精、气、神”,外家拳苦练“形、速、质”。内家拳属、武当派,首推太极为领袖;外家拳属少林、派,当举少林拳为代表。 内家拳又称“南宗”“武当派”。其说源自黄宗羲所作《王征南墓志铭》,曰:“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 其子黄百家自幼从王征南学拳,著有《内家拳法》。《王征南墓志…  相似文献   

4.
四明内家拳与武当赵堡太极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兴材 《武当》2008,(8):34-35
四明(宁波古称)内家拳,相传为北宋武当丹士张三峰(道号朴阳子960-1279)所传,十六世纪盛行于浙东一带。宁波知名者有张松溪、夏枝溪、王征南、黄百家等。至晚清、民国期间,内家拳已趋衰落,而在四明山地域,却有张松溪再传弟子夏枝溪氏枝,仍在隐蔽地坚持修炼,世代相传,从未间断。直至二十世纪末,内家拳传至夏宝峰才公开对外传授。  相似文献   

5.
肇明 《武当》2013,(5):39-40,41
张三丰是道教门中继吕纯阳之后,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道长。他为后人留下了诸多不解之谜,其生年即有宋人说、金人说、元明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卒年更是扑朔迷离,无从稽考。本文拟广容诸说,祓其迷雾,存其本真,作一初略而有益的探索。一、张三丰生年考辨(一)张三丰北宋说谓张三丰为北宋人者,滥觞于清初学者黄宗羲(161 0-1695)及其子黄百家。黄宗羲在《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中言道:"……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张松溪为最著。"稍后于《王征南墓志铭》的雍正《宁波府志》(雍正十三年(1 7 35)版)《张松溪传》,亦有张三峰为北宋人说,其略云:"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自宋之张三峰。……"清初,王士祯(1634-1711)于《拳技派》中亦记曰:"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三丰之后,有关中人王宗,宗传温州陈州同。州同,明嘉  相似文献   

6.
胡克禹 《武当》2005,(8):24-28
一、“内家拳”提法的来源根据资料记载,“内家”之说最早见于明清之际朴学大师黄宗羲所著《南雷文集》之中的《王征南墓志铭》,王征南为明末清初浙江宁波一带的武当拳名家,从师单思南,也是黄宗羲之子黄百家的师傅,由王征南上溯七代为开山派祖师张三丰。《王征南墓志铭》中有一段话:“……有所谓内家拳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于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从黄宗羲“有所谓内家拳者”一词的使用,可见当时内家之说不但已被普遍使用,而且相沿甚久,但真正见诸文字记录的提法出现,恐怕黄宗羲为最早,随后才有其子黄百家专著《内家拳说》一书。  相似文献   

7.
这篇《王征南墓志铭》(据粤雅堂《南雷文定·卷八》)是武当丹士张三峰创内家拳说的最早依据。有人以此为明代武当丹士张三丰创太极拳说的最早依据。于是,出现了下述引起太极拳传承者和研究音关注的问题:1、本文作者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州,亦号南雷,是明清之际的大儒。这篇《王征南墓志铭》是他根据"高辰四状其行,求予志之"。写成的。其中"有所谓内家者,……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的源流说,是否可信? 2、宋之武当丹士张三峰,是否是明代武当丹士张三丰? 3、明代的内家拳,是否是后来的太极拳? 4、此铭文中"三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着",此王宗,是否是后来署名为《太极拳论》作者的王宗岳?  相似文献   

8.
张方 《精武》2010,(11):64-65
由外家转内家需换劲,即黄百家所云:“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所谓“复从而翻之”,是说把外家的筋骨之力转为内劲也。然内家拳修炼的不同阶段,仍需换劲。  相似文献   

9.
吴宪民 《精武》2008,(4):24-25
问:通背拳在内家拳中的地位用恢复吗? 答:“内家拳”的名称并不科学。通背拳术派生的历史,本身就因区别清代黄百家将武当松溪派六路、十段锦原母拳改称“内家拳”.才引发用母拳的练功法则:“通背”二字,改母拳另称“通背拳”的。然而。自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黄百家著《内家拳法》以来,“内家拳”单指的狭义拳名,经百年沧桑流传,已成为拳种分类的广义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张春青  罗长义 《武当》2011,(12):32-34
中华武术繁花似锦,内家拳法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导引吐纳术的演练,以活动筋骨强健体魄。唐朝时有许宣平、李道子传练37式先天拳;元明之际武当道士张三峰创编了太极推功13式,又称武当内家拳,拳勇之技始有"武当"、"少林"、"内家"、"外家"之说。  相似文献   

11.
杨春  沈智 《武当》2005,(5):31-32
张三丰为宋明间的道士,字君实,号玄玄子,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据载,张三丰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精通少林和武当拳法,精研文武二道。其后,他的武技流传达数百年,至今方兴未艾,地域遍及大江南北。有关张三丰的种种神迹流传甚广。据《王征南墓志铭》、《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和清朝黄百家《内家拳》等,称其为"武当丹士"。张三丰是内家拳的奠基人, 有"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劂明以单  相似文献   

12.
清代内家拳传人──黄百家之《内家拳法》记载了五字诀"......由十八而十二,由十二而总归存心之五字(敬、紧、径、劲、切)。故精于拳者,所记止于数字。"与之相近时代的《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其尤秘者,则有敬、紧、径、劲、切五字诀,非入室弟子不以相授,盖此五字不以为用,而所以神其用,犹兵家之仁、信、智、勇、严云。"此段文字是定名内家拳后,内家拳拳理拳法的最公开明了的正式记载。且不引《清史稿·艺术传四·王来咸》、《宁波府志》及黄宗羲《雷南文集》来证明其真实可靠性,单究此字意在理法上的内涵,笔者承授业于内家拳…  相似文献   

13.
明代嘉靖年间,张松溪以内家拳享名宁波府,传为松溪派拳术创始人。这位技击大师的生平,武术界有过种种纷争及附会。其籍贯,徐哲东《国技论略》提出浙江鄞县、海盐两说,《武术拳种和拳家·张松溪小传》据张松溪派内家拳传人推断其生于温州。其生卒,史籍上未载,唯《武术拳种和拳家》一书推断其生于一五〇六年前后,光宗泰昌年间卒于贵州玉屏,约在1620年左右,终年110多岁。其所习拳种,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黄百家《内  相似文献   

14.
黄百家《内家拳法》所记王征南口述的内家拳十四禁忌。即懒散、迟缓、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软腿、脱肘、戳拳、扭臀、曲腰、开门捉影、双手齐出。如果说“五字要诀”是内家拳的内核,则“十四禁忌”应是内家拳的外壳。两者都是实践的结晶,共同升华为理论,成为内家拳的准则。八桩(拳)是内家系列的重要内容,它也遵循这一重要原则。内家十四禁忌不但对内家拳(狭义)及广义的内家拳(太极、八卦、形意等)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其他拳种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古今拳术的渊源是一脉相承的。在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从文献、实物、考古三个方面论证张三丰与太极拳没有关系。通过文献考证认为,张三丰的籍贯、名字号、体貌特征以及生活习惯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道教思想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是道教理论家和实践者,但并不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明朝皇帝寻求张三丰的踪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治病仙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张三丰仙游行迹与太极拳创立没有关系。通过研究分析主要实物之《张三丰遗迹记》碑内容可知,无论是记载张三丰的籍贯、行迹、与人交往,还是记载明成祖派人寻访张三丰其人,都未看出张三丰在太极拳或内家拳上有任何建树。从碑文记载内容可证,张三丰与太极拳不发生任何关系;从明清时期流传下来关于张三丰的大量遗物、遗迹、遗诗等证据链分析可证,张三丰与太极拳没有任何关系。通过对《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的研究认为,太极拳附会神仙张三丰是从内家拳附会的张三峰移植过来的;《三丰全书》中王渔洋摘录的所谓内家拳源流来自于黄宗羲作的《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玄武大帝授拳于张三峰荒唐无稽;从《墓志铭》记载对王宗与王宗岳误传推断宋之张三峰传拳也是附会;无证据证明太极拳就是内家拳,从而推证内家拳或太极拳并非张三峰(丰)所创;移植内家拳的张三峰为太极拳的张三丰,是《三丰全书》出版以后的附会;王宗岳的理论和张三丰没有任何关系,太极拳非张三丰所创。  相似文献   

16.
黄百家著《内家拳法》,其中“练手法,练步法,拳术打法,练拳秘诀”颇具参考价值。而“拳家八反”一节,更是道尽世人习拳弊端。纵观当今习练散打、自由搏击者,愈见其真知灼见。 《内家拳法》所载拳家八反为:“一懒散迟缓;二歪斜寒肩。三老步腆胸;四直立软腿;五脱肘截拳;六扭臀曲腰;七开门捉影;八双手齐出。”(第八反当今习武者中均无此弊,故略去不谈)  相似文献   

17.
内家拳史研究二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黄百家的《王征南先生传》是研究内家拳及其源流的珍贵文献 ,影响很大 ,后出的不少著作中有关内家拳的一些雷同记载 ,多辗转抄摘黄氏父子的这两篇文章。它之所以受历代学者的重视 ,乃是因为黄家和内家拳传人王征南的关系非同一般 ,史料足可取信。但是 ,长期来武术史界对于内家拳存在着种种的纷争和附会 ,也与黄氏父子的文章很有关系。笔者依据一些新挖掘到的史料 ,拟对相关问题做些探讨 ,以就教于方家。一、关于内家拳早期的授受源流谁是盛誉天下的内家拳技创始人 ?其早期的传人有哪些 ?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  相似文献   

18.
杨立志 《武当》2008,(1):30-32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流派中的两大名宗之一,素称“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武学界少数人至今仍对武当内家武术与武当高道张三丰的关系持否定和怀疑态度,如顾留馨先生在其编著的《太极拳术》第九章指出:“关于太极拳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许宣平、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王廷与王宗岳等五种说法。”但他最后认为“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顾留馨《太极拳术》,第352—353、252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由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张耀庭担任主编的《中国武术史》一书中,根据黄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铭》与《宁波府志·张松溪传》的记载,介绍了明末武术界的“内家”、“外家”之说,对“宋之张三峰”创拳之况未置可否,认为《明史》记载了张三丰,但“没有提到他会武术”。作者最后存疑说:“故张三丰与内家拳之渊源问题,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考证。”书中还介绍了黄百家的《内家拳法》。通观该书内容,侧重于少林拳的考论,而对武当武术基本没有涉及。关于太极拳的起源,该书采用现代学者唐豪、顾留馨等人的考证,认为“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自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族人传习的拳法。陈氏拳技始自陈王廷”(张耀庭主编《中国武术史》第250~318页,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  相似文献   

19.
方宁 《武当》2013,(1):22-23
中华武术门派繁多,概不外分成两支,即内家拳与外家拳。很多人知道太极拳是内家拳。为什么太极拳是内家拳?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在什么地方?今冒昧与读者诸君探讨,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正。一、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力拳术分为内外两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应该说,拳术不论内家外家都各有所长,不能简单说孰优孰劣,而在于习拳者自己的爱好与选择,在于自己的勤奋和理解。一般来说,先产生的是外家拳。这是因为外家拳的用力方式和日常生活中的用力习惯是一致的。比  相似文献   

20.
李希平 《中华武术》2006,(10):28-29
太极拳史的研究已有百余年了,经过历代武林前辈和拳史专家的多方探讨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和共识,也发现许多疑点和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六条:1、“宋张三峰为武当内家拳始祖说”,有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之史料为据,虽神拳不足信,而武当拳派传人奉其为祖师是史实。2、“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者”无据。经查证,世传之名张三丰者,不下十数,均未言其习拳术、善武功,他与创太极拳无涉:3、太极拳之“张三丰祖师说”,源自武禹襄王宗岳《太极拳论》注文的误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