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踝关节是人体跑、跳、走和接受震荡的主要关节,全身重量都落在踝关节上面,加上跑跳动作是所有的运动不可缺少的动作,因此,踝关节的软组织损伤是体育运动参加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踝关节损伤尤以韧带损伤最多。同时也包括其他软组织损伤。因为这些损伤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故称为踝关节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本文仅以韧带损伤为主的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治疗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2.
周振乾 《时代教育》2012,(13):125-126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其发展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体育舞蹈运动之前,对该项目的实施工作进行有计划的组织设计。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周期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促进体育舞蹈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动处方是有选择、有控制的运动疗法。合理设计的运动处方对身体的各个系统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运动处方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在综述国内外关于运动处方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运动处方的研究趋势以及当前国内运动处方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美学为视角,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采用美感培养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校体育舞蹈课程采用美感培养模式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对体育舞蹈美感的认知水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舞蹈运动鉴赏力、审美能力以及运动感悟水平,为深化体育舞蹈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高校体育舞蹈运动为切入点,探讨体育舞蹈项目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通过阐释体育舞蹈的内涵,分析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高校体育舞蹈运动在构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方面的作用进行细致系统地分析。旨在推动高校进一步开展体育舞蹈这一新兴的运动项目,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为实现高校和谐校园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运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实验对象,施以所设计的初级长拳健心运动处方.其实验结果为:研究所设计的健心运动处方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对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抑郁、焦虑症症状因子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合理营养问题已受到广泛的重视,但针对体育舞蹈运动合理营养的研究还比较少,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合理营养的重要性、体育舞蹈运动的特点出发,从物质能量代谢的特点、规律等方面探讨大众健身者在参加体育舞蹈锻炼期间的合理营养膳食结构,为体育舞蹈运动员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借助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XX师范学院20名艺术系体育舞蹈专业大学生后踢腿技术动作结构与神经肌肉激活机制予以探究。研究发现:稳定度优先于活动度的人体运动规律普遍存在于舞者动作完成过程中,高、低不同舞蹈表现群间无显著性差异;惯用侧与非惯用侧的竖脊肌、臀大肌、股二头肌肌肉收缩顺序均无显著顺序关系,各组间的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性;高、低表现群舞者持续动员肌肉工作的能力及肌电讯号反应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分析结果,建议体育舞蹈者应规范后踢腿动作,强化神经-肌肉协同发力能力,锻炼增强主协肌肉群活力,避免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统计、教学实验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普通中老年人体育舞蹈教学前后的身心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舞蹈运动不论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文化修养和社会关系等诸方面都有很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运动疗法联合电针治疗羽毛球运动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90例患有肩袖损伤的羽毛球运动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运动组、电针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运动组采用运动疗法,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联合组采用运动疗法联合电针治疗.各组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通过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和关节活动度评定其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经组内比较发现,3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的Constant-Murley评分、关节活动度测量(Rangeofmotion, ROM)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数值提高.经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前3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ROM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ROM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联合组的Constant-Murley评分、ROM得分与电针组、运动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与运动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及并...  相似文献   

11.
对德州学院体育系及高水平运动员共计100人,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及病因分析。结果显示:运动损伤主要为踝关节扭伤,股后肌群拉伤,膑骨劳损,腰背肌损伤等。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训练组织不合理,身体机能欠佳,训练水平不够,心理状态不良等。建议运动损伤应从运动训练、组织管理、心理教育等角度进行防治并举,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丽 《嘉应学院学报》2006,24(6):125-128
为了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减轻损伤对机体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体育专业在校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多发生在冬季,在业余体育活动和训练中最多;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踝、腰、手、腕、膝、大腿和足等部位;并且学生对运动损伤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3.
对德州学院体育系及两水平运动员共计100人,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及病因分析。结果显示:运动损伤主要为踝关节扭伤,股后肌群拉伤,膑骨劳损,腰背肌损伤等。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训练组织不合理,身体机能欠佳,训练水平不够,心理状态不良等。建议运动损伤应从运动训练、组织管理、心理教育等角度进行防治并举,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对红河学院体育院系学生足球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足踝部损伤率最高.损伤的类型主要是关节韧带扭伤、擦伤、劳损、挫伤,偶有比较严重的运动损伤,如骨折、脑、胸腹部挫伤.运动损伤的高发时段是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过多的对抗冲撞、犯规;局部负担过重;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场地不良、技术动作错误等.建议重视运动损伤防治知识的教育及运动后全身或局部的放松恢复;合理安排运动训练和比赛;加强体育道德风尚教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福建省三明学院体育学院网球专修学生81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网球运动损伤的种类、损伤原因等数据,统计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在参与网球训练学生中,有71.6%存在运动损伤;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以肘、足踝、肩部为主,各占63.3%、53.4%、26.2%。导致网球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负荷太大、网球技术动作错误、场地和运动装备不良。  相似文献   

16.
健美操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大多数锻炼者目前对其认识不足,不讲究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原则,造成运动损伤,有悖于锻炼的目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采取访谈法,在分析造成运动损伤的基础上,提出预防健美操运动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班60名篮球运动员一年内的损伤次数、导致损伤的因素、发生损伤的部位、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等进行调查分析。结论:①篮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率高。前锋、中锋比后卫损伤发生率高,其中前锋最容易发生损伤。②篮球运动员损伤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男性易损伤部位集中在腰背部、踝部、膝部、肩部,而女性易损伤的部位集中在踝部、肩部、膝部、腰背部。③导致篮球运动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是旧伤病未痊愈、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过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带伤训练比赛、技术应用不熟练等。④比赛后疲劳的消除、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专项耐力训练、科学组织体育教学等应成为今后篮球教学和训练中预防措施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以健美操、球类、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等为主要内容的运动处方,进行实验,探讨应用健身运动处方进行大学生耐力素质锻炼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按照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大学生耐力素质及各项身体指标有良好的作用,对身体机能亦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运动损伤特点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以河北省邢台学院和军需学院2004~2005级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产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力求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赣州市高竞技水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现状与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赣州市参加过省运会的一级和二级高竞技水平运动员137名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损伤主要集中在腰部、膝盖、肘关节、大腿、肩关节、踝部、手腕等部位,且大多数为拉伤、扭伤、擦伤和慢性劳损.为预防各种运动损伤,应加强训练中的医务监督,应用PNF及运动解析技术,并根据运动员损伤特点合理调整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