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蓝田人头骨化石和蓝田人复原像头骨化石由头盖骨和下颌骨组成.头盖骨是1964年陕西蓝田公王岭出土的(女性,三十岁左右);下颌骨是1963年蓝田陈家窝村出土的.头骨的特点是硕大;头顶低平.眉脊粗壮,左右眉间连续.骨壁很厚,脑量为780毫升.这些性状比北京人更为原始.根据地磁测定,公王岭蓝田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100万年.蓝田人复原像是根据蓝田人头盖骨化石和下颌骨化石等发掘材料制作的.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三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工作者在陕西蓝田县泄湖镇陈家窝村附近发现了一个完好的猿人下颔骨。这是我国周口店以外另一发现猿人化石的地点。这一发现引起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注意和重视。一九六四年初,中国科学院再次组织了包括科学院内外十多个单位的较大规模的调查发掘队。五月下旬在秦岭北麓高出地面约八十多米的山坡上的公王岭化石地点进行发掘时,挖出了一个猿人牙齿化石。由于这个地点的化石非常密集,发掘队把含有化石的大块堆积物整块由地层中挖出,分装成箱运回  相似文献   

3.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是以周口店中国猿人化石的发现为起点。建国50年以来,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的数量迅速扩大到全国大部分省、市和自治区。随着蓝田公王岭、小长梁、东谷坨以及马圈沟等遗址的发现,中国境内最早的旧石器文化的时代也已经远远超过100万年。大量遗址发现的事实充分说明中国是人类演化的重要场所,大量材料的积累为编写中国古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科学工作者最近在陕西省蓝田县发掘出一个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完好的猿人下颌骨化石,这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一个新的宝贵的科学资料。据有关科学家们鉴定,这个下颌骨属于一个离现在大约四五十万年前的老年猿人,它的形态同在周口店发现的中国猿人下颌骨化石相似。这个下颌骨化石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野外考察队今年7月19日在蓝田  相似文献   

5.
玉暖蓝田     
《太平寰宇记》卷26:“山出美玉.《周礼》注日:‘玉之美者日球,其次日蓝’.”古称上等美玉为“球”,次玉为“蓝”.因盛产次玉,地处陕西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的一个县城因此得名蓝田. 蓝田县距陕西西安市区22公里,是著名的蓝田猿人遗址所在地.东南以秦岭为界,与华县、洛南县、商州区、柞水县相接;西以库峪河为界,与长安区、灞桥区毗邻;北以骊山为界,与临潼区、渭南市接壤.蓝田自古为秦楚大道,是关中通往东南诸省的要道之一.  相似文献   

6.
蓝田猿人俗称蓝田人,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Homoerectus Lantianensis),是我国生存年代较早的原始人类,其年代经古地磁法测定,证明早于北京人而晚于元谋人。 1963—6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工作队在陕西蓝田一带进行调查发掘工作,先后发现了猿人化石、石  相似文献   

7.
我国科学界在今年5月31日举行了蓝田猿人学术报告会,古人类学家吴汝康、古生物学家周明镇和考古学家贾兰坡介绍了他们的初步研究桔果.根据对蓝田猿人头骨特征的研究,他们估计这大约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在许多地方和猿类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它的头盖骨部分比任何猿类都要宽阔,有猿类所没有而人类所独有的额嵴和鼻前棘,有猿类所没有而人类所独有的上颌骨与鼻腔底之间的明显界线,它的上颌齿槽弓和臼齿的形状以及脑量等,也都和猿类不同,因此肯定它是人而不是猿.  相似文献   

8.
玉暖蓝田     
凌莹 《初中生辅导》2014,(Z5):88-90
《太平寰宇记》卷26:"山出美玉。《周礼》注曰:‘玉之美者曰球,其次曰蓝’。"古称上等美玉为"球",次玉为"蓝"。因盛产次玉,地处陕西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的一个县城因此得名蓝田。蓝田县距陕西西安市区22公里,是著名的蓝田猿人遗址所在地。东南以秦岭为界,与华县、洛南县、商州区、柞水县相接;西以库峪河为界,与长安区、灞桥区毗邻;北以骊山为界,与临潼区、渭南市接壤。蓝田自古为秦楚大道,是关中通往东南诸省的要道之  相似文献   

9.
你说奇怪不奇怪?蓝田猿人距今110~115万年,然而我们现行的中学课本却说是“距今约80万年。”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8页注写道:“蓝田人,1963年至1964年在陕西蓝田发现的我国古人类,有两处古人类头盖骨遗址,经测定,其中一处距今约80万年。”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第1页:“在陕西出土了距今约80万年的蓝田人。”初中和高中课本都是在1992年开始印行的,高中课本2000年4月印行,在西安已经是第9次了。如果再不改正,那就真真正正是跨世纪的错误了。1964年发现了蓝田猿人后,科学家根据眉骨粗壮、鼻子扁平、嘴部突出、额部后倾、顶骨低平、脑…  相似文献   

10.
我肯定不是给《教学与研究》投稿最多的作者,但绝对是与《教学与研究》联系最密切的作者之一.我与《教学与研究》有着割不断的不解情缘. 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以后,我留在了哲学系资料室工作.当时除了日常的管理工作以外,还做一些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点追踪工作,譬如做一些资料卡片、写一些内部的研究综述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琼瑶的《庭院深深》这两部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发现这两位相隔百年的女作家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无论是情节、人物安排还是结构,甚至连女主角的出走和复归也如出一辙,进行比较后发现了新的闪光点,从而扩大和丰富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发现伯2872号是《说苑·辨物篇》残卷.至此,敦煌文献中已经发现了两个《说苑》残卷,这两个残卷并非出自同一个抄手.新发现的残卷在文献学上很有意义,可以校订今本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3.
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作者陆人龙,全书四十回,刊行于明代崇祯初年,大体与凌蒙初的《两拍》同时,全称为《峰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但此书三百多年来鲜为人知,因明末即在国内湮灭,只有部分故事收在《幻影》、《三刻拍案惊奇》《别本二刻拍案惊奇》中流传下来,大多数又被作了删节裁割.近年,法国籍学者陈庆浩教授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海外孤本,国内多家出版社旋即进行勘校,出了排印本.这本书的出现,不仅是中国小说研究史上的大事,也为我们研究近代汉语提供了很宝贵的语言材料.笔者在阅读中,随手记下一些材料,感觉是书不仅对词汇研究、辞书编篡有拾遗补阙之用,就是对语法研究也有一定裨益.本文采用的底本为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出的标点本.  相似文献   

14.
《周礼》一书列为"三礼"之首,甚为历代经学家所重视,但是它同时也是十三经中问题与难点最多的一部,对此书的纷争也最多。但"《周礼》作者及成书年代"问题历经两千年未有定论,直到今天仍是学者讨论的热点。为了进一步推动《周礼》研究,笔者试着对百年来的"《周礼》作者与成书年代"研究的成果作一系统的回顾和整理,以便为后来的研究者做一些基础的工作。1.大陆研究概况和文献综述20世纪以前的《周礼》学研究主要是经学史方面的研究,在文字解诂、音义注疏、文献辨伪、有关名物制度的考证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摸索研究《周礼》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关于“曙石器”问题的争鸣,见诸报刊的报导和论文约有7篇之多。从这次争鸣的时间进程来看,似乎现已进入第二轮。第一轮是以裴文中《“曙石器”问题的回顾——并论中国猿人文化的一些问题》开始,大概到梁钊韜《论“曙石器”问题争论的学术背景与中国猿人及其文化的性质问题》为止。第二轮是以裴文中的《中国猿人究竟是否是最原始的“人”?》开始。现将各家对有关问题的见解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6.
自己喜欢阅读教育教学类期刊,也喜欢对刊物从一个侧面做些比较.前段时日,我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中学物理教与学》所转载的文章及相应的栏目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的前沿导航、教学时空两个板块,有着明显的优势;而最近对读者的调查问卷也表明,广大读者对这两个栏目也情有独钟.有感于此,自己从三个层面对《中学物理教与学》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在栏目设置方面做了一些分析,愿读者从文字中更多的体会到《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是中学教师的良师和益友,"教学参考"是名副  相似文献   

17.
郧阳——人类起源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89至1990年间,湖北郧阳境内的郧县梅铺曲远河口相继出土的两具猿人颅骨化石,曾一度激起千重波浪,震惊了世界,各地大小报纸纷纷发表文章,予以评论:——《纽约时报》的标题为:“中国发现两具头骨,非洲以外远古人类的证据”;——《华盛顿邮报》文章的题目是:“中国发现的头骨支持论述人类进化的新假设——这个发现是对一个非洲夏娃的故事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宋代蓝田吕氏家族对宋代学术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李如冰博士《宋代蓝田四吕及其著述研究》对蓝田四吕进行了深入系统而又全面细致地探讨.作者凭借扎实的文献学功底、深厚的史学知识、简洁明晰的语言表达和严密周到的逻辑思维,对四吕家世渊源、生平事迹、姻亲交游、著述贡献、文学观念、家学传承等做了详细的考证分析,使此书颇具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列举了世界各国所发现的距今100万年前的火遗迹及其研究成果;并着重分析了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中,火遗迹与人化石、石制品、骨制品、动物化石之间的共存关系规律。认为在中国云南元谋上那蚌、山西芮城西侯度和陕西蓝田公王岭等处发现的距今100万年前的火遗迹都是用火遗存,从而确认人类用火的历史已有170─180万年之久。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发现材料,本文对黄宗羲研究中的两个难题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作者认为,《明史案》即《明三史钞》,是一部编年体明史长编成在于晚年。他和姚江书院的交往不止一次。从他和姚江书院派的交往态度来看,黄氏是个派系观念很深的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