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鑫  吴名琳 《兰台世界》2016,(16):71-74
张大千的绘画风格经历了早期"师古法"、中期"师自然"、晚期"师我心"三个阶段,他将中国传统绘画的没骨、青绿、泼墨大写意技法结合,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相融合,独创了泼墨泼彩画风。试图从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中抽象表现因素的特点、形成原因和对后世影响等方面作系统的分析,为张大千绘画作品及其艺术风格的研究提供新视角,填补张大千绘画作品及其艺术风格研究的空白,为今后中国画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写天池笔意荷花图》,图上有张大千、溥心畬、于非闇分别题写的三段题记,作者未署年款,于非闇的题记中署明"癸未六月写三余于玉山砚斋",有人据此认为此图创作于1943年;但从绘画风格、书法风格和大千先生当年的行程来看,此图应是三十年代初作品。  相似文献   

3.
袁源 《兰台世界》2015,(7):136-137
泼墨泼彩技术手法的出现,不仅传承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质以及民族精神,同时也具备大量的抽象表现的艺术元素。本文针对泼墨泼彩技术手法在张大千绘画作品中表现力进行分析,论述了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的特点以及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袁源 《兰台世界》2015,(3):136-137
泼墨泼彩技术手法的出现,不仅传承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质以及民族精神,同时也具备大量的抽象表现的艺术元素。本文针对泼墨泼彩技术手法在张大千绘画作品中表现力进行分析,论述了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的特点以及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品映画品     
徐国卫 《报林求索》2012,(1):181-183
<正>绘画是倾吐感情的艺术,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人的性情。看岳宏先生的绘画作品可感受到他是一位真诚的人,把名利看的清淡,做事作画从不虚张声势,更没有一点架子。在二十多年与他的师友关系的交往中,时刻感受着我们之间的友谊。我喜欢他的画,也喜欢看他画画。看他画画,挥毫自如,笔笔潇洒,能够感受到那种有内而发的精气神。用笔、用墨、用色,痛快酣畅,可谓"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旁边,不用  相似文献   

6.
张近生,河南开封人,1955年生,文科大专毕业,张善子、张大千的第二代弟子,大风堂传人,别署啸风堂主,著名虎画家。自幼喜爱绘画,从工笔仕女、没骨花卉入手,继学山水、动物画,以画狮、虎、豹、猿见长。1974年拜近代中国著名画家张善子、张大千入室弟子李宝铎先生门下,专攻画虎。近生潜心绘画30余年,既承师门又博取古今名家各派之长,融会贯通,不仅在虎的造型、笔墨技巧和创作构思方面有独到之处,而且将人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注入“虎”中,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特别是其泼墨大写意“虎”具有强烈个性,笔墨淋漓…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人类文明—卢禹舜作品展》开幕。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国家画院"‘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的启发和推动下,卢禹舜先生陆续完成了近200幅"‘一带一路’人类文明"系列作品,此次展览展出的145幅作品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卢禹舜先生潜心创作"一带一路"系列作品,以自己的绘画实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此次展览是以文艺的方式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献礼,体现了一位文艺工作者、主流画家的文化自觉与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正如十二颗灿烂的明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传递着远古人民的图腾崇拜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重要关联。生肖的表现形态很多,从当前我国各类出版物的封面设计来看,十二生肖的应用较少,且类别也较为单一。一幅好的生肖绘画作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同时还具有审美的导向作用,为当代美术界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我国绘画十二生肖的名家很多,如近代的朱耷、李可染、张大千,现代的徐悲鸿、高奇峰、李苦禅,当代的黄胄、胡爽庵,等等。不同时期的十二生肖绘画作品的表现形态也不尽相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张大千先生笔下非常有名的荷花作品,然后分析大师荷花作品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并且进一步探讨大师的创作理念,最后对大师对后人的影响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介绍张大千先生笔下非常有名的荷花作品,然后分析大师荷花作品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并且进一步探讨大师的创作理念,最后对大师对后人的影响作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大千是蜚声海内外的大画家,也是一位罕见的全能画家。他既善于工笔,亦长于写意;山水、人物、花鸟皆无所不能;最出名的几大题材如仕女、高士图、荷花等都自成一绝;晚年又独创了泼墨泼彩画法。仕女图是张大千的作品中自成一体、独具一格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他自敦煌归来后的仕女画作品较之前风格大变,令人叫绝。一般认为,这与他在上世纪40年代初在敦煌、榆林石窟临摹壁画,前后积数年之功是分不开的。本文试从敦煌壁画中各种人物画——供养人像出发,从传承的角度探索张大千前后仕女画风格之变,与敦煌壁画中供养人像在审美、画法上的联系和渊源。  相似文献   

12.
刘庆鹰 《新闻窗》2014,(4):9-10
读黄嘉模先生的书,就是读他这个人。常自诩不凡的我,对嘉模先生却极为恭维一恭维其作品和其为人的坦荡、善良、真诚。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9月7日下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丹青传情—赵丹、赵青父女绘画联展"。李长春同志在赵青先生的陪同讲解下,观看了赵丹、赵青父女的绘画作品和展现赵丹、赵青艺术成就的历史照片。李长春同志不时驻足,仔细欣赏。他说,赵丹先生具有很高的艺术素养,作品画得很好,展现了其扎实深厚的国画功底。赵青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基因,作品饱满浓烈,充满了喜庆的色彩,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祝贺展  相似文献   

14.
"六法"是中国绘画理论中最早、最基本的系统绘画原则,是绘画品评的六个标准,也是绘画创作的六项原则,在绘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以"六法"的标准欣赏、品评这幅有着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相似文献   

15.
文欢 《出版经济》2006,(7):20-21
张大千(1901-1984)四川内江人,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大千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子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庵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波天童寺"皈依佛门"。1932年举家移居苏州网狮园,潜心作画。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迁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78年定居台湾,1984年4月病逝台湾。享年84岁。  相似文献   

16.
"大千纸",顾名思义即张大千发明或创造的纸.同样,关于"大千纸"的产生,众多文化人也一直都说是张大千的功劳,其实不然,它的真正发明者是张大千的表叔晏济元.所以,张大千、晏济元与"大千纸"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笔者想就此略陈管见,以正视听.一、大千纸产生的人脉张大千(1899-1983)祖籍广东省番禺,原名正权,后改名爱,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城郊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国画大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大千的敦煌临摹、考察活动多彰显以审美价值,往往被视为艺术家的临摹创作活动而不为学术研究所重。但张大千以其艺术直觉的敏感性,重新发掘了敦煌归义军时期供养人像作为生者真仪的特殊性。特殊性背后,体现的是晚唐五代归义军政权的在地化倾向。这一立足本土、强调文化主体性的历史现象,表现在张大千自敦煌归来后于川渝多地举办的临摹展览中,恰好呼应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救亡话语以及吁求"中国文艺复兴"的心理诉求。由此,张大千的敦煌临摹活动及作品,与贯穿整个近代中国的民族话语达成了合流。张大千的临摹手法、取向、考察路数,多有争议。回到抗战时期西北考察的历史语境下,他对艺术现象的敏感,看似摹古,却参与民族文化身份的追寻与重塑,堪称学术史中的"预流"。  相似文献   

18.
吴胜景 《出版广角》2016,(18):83-85
近年来,梅若所著"花鸟画技法"系列丛书因其极高的绘画价值、思想价值被多次出版,久销不衰.此系列书涉及的绘画体裁丰富、技法精准娴熟、讲解细致巧妙,既传承了"海上画派"优秀的绘画风格,又融入了作者对"师法自然"的绘画体验;既从内容质量上展现了梅若先生花鸟画作品的高超水平,切合了当下人们对绘画艺术的需求,又在出版形式美感上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2018年1月16日至3月4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四川博物院、荣宝斋共同举办"张大千艺术展",共展出作品一百余件套,以"集古得新""临摹敦煌""大风堂收藏""大千师友""大千用印"五个单元系统全面展示张大千一生的创作历程。在中西艺术碰撞、融合的历史语境中,这些作品既体现了张大千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底,同时也展现出他对艺术革新与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9月4日下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丹青传情—赵丹、赵青父女绘画联展"。李岚清同志来到"丹青传情—赵丹、赵青父女绘画联展"展厅,认真观看赵丹、赵青先生的书画艺术作品。在参观过程中,赵青先生向李岚清同志详细介绍了她父亲的艺术历程和书画艺术特点。李岚清同志兴致很高,不时驻足欣赏,称赞说,赵丹先生塑造了一系列出色的艺术形象,让我印象很深,现在我脑中的林则徐还是赵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