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发文量、高载文期刊、影响因子、高频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中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热点。方法:研究选择WOS数据库与CNKI数据库,分别检索2010—2021年收录的有关文献为11926篇与364篇。使用Vosviewer可视化图谱对中美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在学术成果及其论文质量上美国显著高于中国。国内研究仍然处于起步发展时期。国内研究热点集中于社会生态学模型、测量评价、校园体育、动作技能发展、肥胖与健康促进等;美国研究热点集中于身体活动指标的量化、疾病预防与认知、社会生态模型。结论:要进一步强化实证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综合干预体系的形成、建立适合我国儿童青少年评价体系、促进多社会组织综合干预、探究多样化研究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2.
促进开展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已成为公共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基本动作技能和体适能水平及其与身体活动的关系逐渐引起关注。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基本运动技能、健康体适能水平、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状况,以期为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和增进其身体健康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相关方法和路径。结论:(1)运动技能、健康体适能、身体活动两两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且因儿童青少年的年龄、性别以及运动技能亚类等因素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2)健康体适能作为中介因素在基本运动技能与身体活动关联关系中的作用是否会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3)基本动作技能、健康体适能、身体活动三者之间更深层的联系需要更深入地挖掘。建议:未来研究的重点放在建立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测评体系、完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活动与健康体适能之间的心理学机制,进一步优化机制模型,探讨它们之间的具体中介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收录的2017年到2020年间以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为主题的文献信息为研究数据来源,运用文献资料法和Cite Space知识图谱分析国外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外部特征和基本情况,解析当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的经典引文,揭示研究热点。国外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研究呈现出跨众多学科且多领域之间相互交叉的态势;研究来源期刊种类丰富多样,涉及学科领域广泛;美国和澳大利亚虽发文量最多,中心性较低;英格兰、新加坡和南非其研究影响力较高;大学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问题,锻炼对儿童体质和健康的干预尤其是对肥胖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与慢性病方面研究是国际上关注的焦点;身体活动水平对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活动准则的制定、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与多项身体以及心理健康指标之间的关系等研究构成了该领域的经典被引文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儿童青少年自主性身体活动国外研究的区域分布、测量和统计方法、参与影响因素、干预情况等进行系统梳理。结果显示:英国是儿童青少年自主性身体活动研究最多的国家/地区;调查法(问卷、访谈、自我报告)和测试法为常用研究方法;研究主要聚焦在肥胖关系、久坐行为、场地设备和影响因素(运动环境感知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等)4个方面。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议: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报告基础上关注自主性身体活动的健康效益;倡导融合自主性身体活动研究手段,注重客观测试方法的使用;探究家庭、学校、社区多元主体干预实践。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体育》2020,(1):56-57
基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青少年健康体能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本刊从2017年开始陆续刊登该课题研究成果的系列文章。3年来,系列文章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通过体能训练促进青少年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的目标,得到了全国读者的广泛关注。针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中身体形态、身体姿态中的突出问题,2020年本刊将陆续刊登该课题组新研究成果的另一组系列文章。该系列文章旨在分析青少年身体形态与姿态的状况,关注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发展,介绍体能训练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的生长发育。同时,重点关注已形成不良姿态的青少年,并给出纠正和解决问题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针对青少年体质水平下降与青少年肥胖发生率不断攀升的现象,青少年体质和健康关系的研究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采用文献综述法,对青少年体质、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痰病发生风险之关系进行探析.结果显示:青少年体质下降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丛集"的重要原因,体力活动干预是提高青少年体质和解决"未来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体力活动健康促进和运动处方的量化研究刚刚起步,大量实质性的研究工作尚待深入.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筑环境与居民身体活动和健康关系是当今运动健康促进研究的新领域.通过分析城市建筑环境对居民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影响,建立城市建筑环境影响居民身体活动与健康的研究模型.结果显示:1)城市建筑环境可引起居民身体活动不足进而影响健康,影响身体活动的城市建筑环境因素主要有街道网格布局、风景园林、健身康乐设施和土地规划使用以及环境安全性等; 2)目前,研究城市建筑环境对身体活动与健康影响主要有概念、综合和数据等3种模型; 3)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应重视城市建筑环境与运动健康促进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精神,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初中体育开展花样跳绳运动的可行性进行探究,旨在让花样跳绳运动得到健康积极的发展,同时努力使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建成环境作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其相关的核心成果在指导后续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支持性建成环境研究,以及改善、优化儿童青少年个体的身体活动环境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梳理全球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领域的核心成果,发现社区、学校、家庭的建成环境与儿童青少年个体的身体活动是全球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儿童保育机构与不同国家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支持性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的构建、评估与优化,以及如何利用建成环境对残疾、超重、肥胖等弱势儿童青少年个体进行身体活动干预,将是未来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领域相关研究者的首要关注点。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干预主要体现在:不同场域建成环境与身体活动水平的关联性分析,国外身体活动指南与评价标准、体系的系统阐释,量化探讨建成环境对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与完善身体活动健康促进框架体系。通过分析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的相关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从研究方法、研究设计、测量指标与试验控制等维度,提出未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建成环境研究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着重介绍了国外青少年身体活动和运动动机研究.主要涉及身体活动和运动动机理论,竞技运动的参与动机与退出动机,身体活动与闲暇运动动机,竞技运动和闲暇运动动机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身体活动水平与动机等方面,并分析了已有研究在跨文化、社会性动机和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对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 :当前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正面临巨大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田径运动的价值认识不足 ;田径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缺乏趣味性 ,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研究结合健康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教育对田径教学在普通高校体育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论述 ,并对改革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提出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的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和世界顶级田径高手相比差距还很大,多数研究证明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制约田径项目发展的瓶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搜集有关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材料,从运动员现状、教练员现状、运动员训练情况等方面详细介绍目前我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状况,分析基地的优势和劣势,并就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对我国的奥运战略提出5项措施:1)进一步扩大选材和招生力度,加强后备人才的储备;2)对基地教练员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3)制定长期训练规划,做好基地的育才工作;4)建立健全青少年竞赛机制;5)建立国家少年奥林匹克单项集训队.  相似文献   

13.
哲学的休闲与休闲的哲学--兼论运动休闲之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休闲时代”悄然而至。但在物化功利的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于休闲的意义、休闲的价值和如何休闲存在诸多疑惑。通过对哲学的休闲的阐释和休闲的哲学的论述,使人们理解休闲的真正意义,为人们的休闲追求寻找到合理的立足点和明确的目标,使休闲的价值真正回归到“以人为本”的本位,通过对运动休闲的进一步阐释将使人们认识到运动是一种最积极、最有趣、最有益的休闲方式。  相似文献   

14.
北京高校奥林匹克教育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迎接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到来,对北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 外国语大学等4所高校本科一、二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的情况,结果显示:(1)北京大学生了解奥林匹克运动较早,方式多样;(2)在大学里获得奥林匹克教育的机会最多;(3)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了解总体较好;(4)学生对奥林匹克态度整体趋于积极.为了办好北京2008年奥运会,要更广泛吸收高校学生参与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有计划地开设基础课程和讲座;多渠道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校是推广、发展、普及武术的重要阵地。文章总结了学校体育与学校武术发展的现状,发现了当前山西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辽宁省50年体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的历史考察,阐述了经验与不足。科技先导和政策支持、教研网络、多层师范教育、多元培训方式等成为辽宁省建立良好师资队伍的重要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需要更新,另在培养和培训方式、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交流合作意识和方式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古代西域体育活动与中原地区体育发展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我国各朝代与西域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映射当地西域各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状况.指出古西域地区体育文化的发展对中华古代体育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古代军事战争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探讨古代商贸活动下东西各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literature to verif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P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nd physical activity (PA) in adulthood. A systematic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the following databases: Medline (PUBMED), Web of Science, Scopus, and SPORTDiscus, LILACS and SciELO. All steps of the process followed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PRISMA FlowDiagram. After all the steps of the process, 29 articles were included for analysis. In general, only three of the studies analyzed found no relation between P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nd PA in adulthood. However,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as found to be weak in only 7% of the studies, a moderate relation in 62% of the studies, and a strong relation in 21%. It was found that higher weekly frequencies of PS; persistence of at least three years of PS and, finally, the highest level of practice and/or competition reached were related to higher levels of PA in adulthood. Thu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association considered moderate to strong between P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nd PA in adulthood.  相似文献   

19.
基于相应的国家规范,通过行业部门普查、抽样调查、统计分析以及满意度指数分析等一系列调查和分析研究方法,对大连市城乡居民健身休闲与体育消费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大连市群众性健身休闲活动成效显著;体育消费已实物型为主,参与型和观赏性体育消费为辅;时间不足是限制城乡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建议进一步增加政府在群众性体育活动方面的投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普及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体育消费以及体育产业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20.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sport, and especially soccer, was turned into a kind of universal modern language and was simultaneously transformed into a repository for constructing specificities (continental, national, regional, local).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this process has become a theme of reflection for anthropologists, sociologists and historians. In Brazil and Argentina, certain authors have been debating how, by using soccer, the nation is represented in its specificity, thus generating enough academic analyses to be able to compare certain resul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essay is to compar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ational identity through soccer, in Brazil and in Argentina, by using some of these analyses. Certain interfaces will be explored, including, for example, the value attributed to individual players considered exceptionally talented, as well as certain peculiarities, such as distinct traditions invoked in constructing these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