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民间戏曲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是重要的、多方面的.首先,民间戏曲的大量引入和穿插,改变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叙事节奏和文体样貌.其次,贾平凹在审美观念上也受到了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化形态内含的世界观、艺术观的影响,作品以生活写实的方法给读者呈现了一个人鬼同在、魔幻神秘的艺术世界.第三,贾平凹在文化立场上也受到了民间大众的情感倾向、道德观念等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自觉地建立了一种民间立场、民间视角.  相似文献   

2.
当今文学在历史叙事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新时期的历史叙事在叙事立场、人物特征、叙事手法、叙事视角、对古代历史的表现以及对时空概念的把握等多方面都产生了一些新特点。叙事立场更多地采用了民间立场,人物的民间特征愈发突出,叙事手法更加多样,叙事视角以及对历史的表现也更加个体化。  相似文献   

3.
在小说《蛙》中,莫言延续了《檀香刑》中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对话,借此凸显出民间叙事的优势。小说民间叙事的特点表现为:提供另一种历史文本;展现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在面对政治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时,民间叙事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左右为难,这正是莫言的民间叙事无法规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孙方友的民间叙事立场是对历史记忆的复活,是对破碎历史的拼接与复原,也是对庸常生活的抗拒,作家以平民的视角为苍生立传,为生命留存精神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老生》淡化了政治意识形态和知识分子的精英话语系统,以民间立场,借"唱师"视角,讲述了有别于正史"高大全"英雄形象的众多民间草莽英雄的革命故事。加之方言土语、歌谣的运用则更加凸显了作者写作的民间性。小说以"民间叙事"话语策略,塑造的民间英雄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英雄谱系,拓宽了文学艺术表现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被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陕西文学有源远流长的秦岭叙事传统,贾平凹是当代秦岭叙事的重要作家,其小说创作展现了秦岭的风土人情。贾平凹小说的秦岭叙事经历了由日常生活到革命历史的题材转变,秦岭在小说中也由背景成为主角。贾平凹的秦岭叙事小说构建起独特的秦岭世界和秦岭形象,展现了秦岭的生态文化、传统文化、革命历史等文化内涵,表现出质朴、原始、包容、革命的秦岭精神,构建了以自然生态为其核心形象,以民间质朴野性的生命力量为精神内核,兼有宗教、革命历史等文化要素的秦岭形象。  相似文献   

7.
《老生》贾平凹著作家贾平凹多年文学创作笔耕不辍,并且不断进行各种尝试与突破。最新长篇《老生》故事发生在陕西南部的山村里,从20世纪初一直写到今天,是现代中国的成长缩影。它以民间写史的方式叙事,在乡俚野史与古典传奇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故事新编》中民间叙事策略的现代开掘入手,从民间叙事角度观照下的历史选材和民间故事叙事结构的大胆扬弃两方面具体分析鲁迅在创作中对传统民间叙事艺术的灵活运用及超越创新的表现,侧重探讨民间精神和民间文化对鲁迅人生观及艺术创作观的积极影响,探寻鲁迅先生以民间叙事艺术为策略建构历史题材小说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余华通过两个维度为我们展示了充满丰富人性意义和人性内涵的民间生存景象,一方面通过建构日常的民间空间,呈现出民间的丰富性和生命活力;另一方面在叙事立场上,由民间叙事立场反驳精英知识分子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10.
张炜是一个大地的歌者,他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民间立场,蕴含着多样化的民间审美形态,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品格。然而,张炜的民间立场并不彻底,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写作者,他无法摆脱知识分子情结,其明显的知识分子叙事视角与真正的民间立场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作者在企图重建道德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和进行精神启蒙的时候,难免流于空喊,亦唤不起人们的同情和响应,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11.
邯郸以黄粱梦吕贤祠为叙事景观,产生了《睡公卢英》这样极具民间价值立场的邯郸“黄粱梦”故事。在与沈既济《枕中记》的比较中,前者的民间立场、观念尤为凸显,而且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  相似文献   

12.
山东作家张炜是一个大地的歌者,他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民间立场,蕴含着多样化的民间审美形态,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民间文化品格。然而,张炜的民间立场并不彻底,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写作者,无法摆脱知识分子情结,知识分子叙事方式令其与真正的民间立场存在不可跨越的鸿沟。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作者企图重建理想道德主义和进行精神启蒙的时候,难免流于空喊,唤不起人们的同情和响应,劳而无功。  相似文献   

13.
乡土文学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叙事立场。贾平凹的《秦腔》对乡土叙事传统有借鉴也有创新,尤其体现在他对乡土中国写作的祛魅化处理上。在这部作品中,贾平凹力求展示社会巨变中的乡土现状和农民的深层精神感受,从而为乡土文学的当代写作提供新的叙事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从民间叙事视域的角度来看"十七年"小说,我们发现,虽然小说创作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立场,但由于作家亲身经受了大众自在状态情感和理想的熏陶,深刻体验了民众中原有的、分散的、感性的个人道德标准和感情体验,从而对以往小说叙事视域进行了弥补与突破。在此之上,又以其创作实践中对民间精神风貌的整体关注和对民间和谐醇美审美本真的由衷倾向,实现了民间叙事视域的建构,表现出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5.
陕西民歌作为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本土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密不可分.贾平凹小说创作中具有鲜明的民歌意识.这种意识不仅表现在民歌无形间影响着贾平凹文学观念(民间立场和"真情"文学观)的形成,而且作家自觉地将民歌栽入小说文本之中,构建出一幅幅民歌版"清明上河图",并赋予新的意义和内涵,即用民歌表达民间立场,借民歌弘扬民间价值观念,以民歌书写地域风情.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作家对部分民歌进行了再创造.  相似文献   

16.
冯积岐创作的《村子》与贾平凹创作的《秦腔》都是陕西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叙事主题和叙事立场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他们都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变化给予了集中关注,但由于叙事立场、叙述技巧等方面的主体性选择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叙事伦理.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进而对中国乡土文学的叙事伦理的新突破作出探究.  相似文献   

17.
影片《三峡好人》作为贾樟柯"后青春"影像的开篇之作,通过有意遮蔽传统叙事中的"宏大三峡"而捕捉了民间,通过遮蔽英雄诗化的民间而获取了具有真实感的现实,致力于表达民间"人"的存在和尊严。贾樟柯"后青春"影像民间立场的建构,牵涉到视觉焦点和影像内容的转向,以及文化精神和价值立场的坚守。  相似文献   

18.
周琼 《文教资料》2012,(34):85-87
90年代以来的新历史小说以边缘化的叙事姿态对历史进行个人化和民间化叙述:崇尚个体现实,重构历史;越过时光对话,复调交响;挖掘边缘人物,表意焦虑。立足民间立场、悬置政治话语、展开边缘叙事,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9.
当代文学充斥着一股神秘的气息,贾平凹的小说尤为典型。在贾平凹的小说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篇小说中,神秘叙事成为作家建构小说的重要方式。考察这种神秘叙事,是有文化渊源的。首先体现在具有巫风特色的湘楚文化,其次是具有汉唐之风的商州——西安文化,这是一种以儒道佛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其中儒道文化不约而同地走了一条神秘化的道路,而佛家本身就是一种神秘文化。作家立足于民间,力图描绘原汁原味的民间生活,这原汁原味的民间生活当然离不开神秘叙事。  相似文献   

20.
当代文学充斥着一股神秘的气息,贾平凹的小说尤为典型。在贾平凹的小说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篇小说中,神秘叙事成为作家建构小说的重要方式。考察这种神秘叙事,是有文化渊源的。首先体现在具有巫风特色的湘楚文化,其次是具有汉唐之风的商州——西安文化,这是一种以儒道佛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其中儒道文化不约而同地走了一条神秘化的道路,而佛家本身就是一种神秘文化。作家立足于民间,力图描绘原汁原味的民间生活,这原汁原味的民间生活当然离不开神秘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