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虚""实"范畴在中国哲学中源远流长,如果从"虚"与"实"的角度分析《显学》篇,可见儒学之"虚"对比法学之"实"是全篇一个重要的行文逻辑;如果从精神与实际、时空两方面来论述,则《显学》篇全文还暗含着理论之"虚"与实际之"实"的行文逻辑。  相似文献   

2.
1"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2012年4月12日下午,在四川大学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台湾青鸟新媒体艺术总监林俊廷作了题为"新媒体艺术与博物馆展示"讲座。林老师在讲述中以"实拟虚境于博物馆中的应用"作为重点,以"201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为例加以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的"九"有实指、虚指之分,相应地,与其相关的数词词组"九十九"也有实指、虚指之分,它们表示实际数量的实指用法古已有之,但表示强调程度和加强语气的虚指用法却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古代多用"九"的虚指用法表多义,而近代人们在表达多义时更倾向于使用"九十九".  相似文献   

4.
服装形式美法则是对服装造型美的一种规律性概括,其对当前流行针织服装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在概述服装形式美法则涵义、内容基础上,从比例、平衡、旋律、强调和错视几个角度,探析了形式美法则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问题;以期对提高服装行业针织服装的设计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虚”和“实”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技法,“实”指的是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的是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部分。在古代诗歌中,“虚”与“实”也是相对而言的,包括有者为实,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目前各高校物理类专业光学课程中对于几何光学符号法则部分在教材编排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物象虚实"界定的不严谨、成像公式建立过程中的逻辑缺陷等,指明了几何光学中的"物象虚实"概念与日常习惯表达的差异并分析了由此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虚实判定的错误、符号运算的混乱等),给出了"物象虚实"关系的判定法则——因果关系、空间关系;通过对反射及逆向问题的剖析建立起实正虚负法则到新笛卡尔法则的过渡,强调了新笛卡尔符号法则的灵魂是"坐标",基于该法则下成像公式的数学实质是一对共轭坐标点的约束关系,最后对教材编排及教学过程设计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才之能通,必资晓术""术有恒数",明确肯定了写作有一定的法则。那何谓虚?《尔雅》:"虚,空也。"何谓实?真实,实在。虚与实是相对而言的。文学艺术里的虚与实,理解丰富——文章内容为实,主题为虚;内容上具体描绘为实,抽象议论为虚;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当前为实,过去未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正如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所说的"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在初中生记叙文的写作与修改上,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参透  相似文献   

8.
装饰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形式美,是作为客体依存于主体的艺术。装饰艺术的特点因时代环境、经济文化、民族习尚、审美观点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风格,风格不同但综合其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与体现,主要是对称、均衡、渐变、变化与统一。创作过程中形式美法则的运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宗白华先生名美学论《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剖析了艺术创作中的虚实关系。宗先生认为:“由舞蹈动作伸延、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是构成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的共同特征,而造成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特殊风格。”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相似文献   

10.
素描造型中的“虚”“实”美李水成素描造型中虚与实因素的被忽略,"虚"与"实"手法的被淡化,于是乎,习画者的素描作品中散、碎、乱、僵、刻、面面俱到、平均罗列等诸种弊病都出来了。"虚"与"实"是素描训练中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人们一直没把对虚与实自然因素的认...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