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杰  邵智 《考试周刊》2013,(27):15-16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乡土小说作家,在中国文坛有"乡土文学之父"的美誉。他的乡土小说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他是湘西地域文化的抒写者。文章论述了湘西地域文化对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乡下人"意识是研究沈从文湘西小说不可忽略的重要角度。"乡下人"思维浸润于沈从文乡土生命理想书写的全过程,它表征着沈从文对文学创作及思想边缘身份的确认,昭示的是沈从文与五四以降的"现代性"思想的不同路径。在"城"、"乡"互文性的参照网络中,沈从文的乡土理想被显在地放大和彰显。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于1925年写作起笔开始至1927年底离京赴沪这段时间内写作的乡土小说,建构了以一种“内部他者”身份的视角审视湘西苗族族群的“湘西记忆”。这一“湘西记忆”相对于“地贫民疾”或“香格里拉”的对湘西的偏缪认知而言,无疑是真实湘西镜像的一个侧面;而这一真实的湘西镜像在小说的叙事中得以生成,和沈从文运用民俗书写建构对湘西苗族族群认同的策略是分不开的。这即是说,在这一阶段沈从文写作的乡土小说中有着一条亦显亦隐的思致脉络:通过对湘西的民俗书写建构苗族族群的集体记忆,进而实现自我对苗族族群的“族群认同”,生成自我对苗族族群的一种心心相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实现对自我在都市早年生活中强,烈失根感的补救.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湘西特色,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湘西方言。本文通过分析沈从文乡土小说中充满乡土气息的方言词、修辞、俗语和歌谣,探讨其语言蕴含的自然感,从而更好地体会沈从文乡土文学中所构建的"湘西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的乡土文学中,沈从文以其清新独特的"湘西"作品著称于文坛。他的"湘西世界"是现代文学是上一颗永远的行星,散发着光芒。作为乡土作家,沈从文有着强烈的乡土根性。在其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无法割舍的乡土情节。我们透过他笔下的"湘西世界"可以看到沈从文那种浓浓的思乡情节。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湘西少数民族在文化上受到严重的妖魔化,比如被等同于"苗蛮土匪"。苗族作家沈从文对这一现象表示出强烈不满,他的作品的一个重要书写维度,便是祛妖魔化,即消除强加在湘西少数民族身上的辱称与恶名,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因此显示出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情歌对唱曾经是湘西一个古老而浪漫的传统,是湘西儿女恋爱的媒介.这一传统文化资源被沈从文吸纳进小说中成就了一个灵动飞扬的"湘西世界".情歌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是想象的翅膀和浪漫的源泉,是小说人物形象诗意的栖居,是湘西儿女自然生命形式的吟唱.情歌是"湘西世界"一个特有的美学符号,情歌增添了沈从文小说的诗化色彩,具有突出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凭借描绘家乡湘西的大量小说,沈从文被视作现代中国小说中最重要的乡土作家之一。在其乡土小说中,沈从文大量采用了民间文化艺术的元素,描绘了湘西农村的生态自然景观、农民的生存状态和乡村的民俗风情,刻画了一系列较为生动的底层民众形象。具体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民间的乡土风情,民间的文化传统以及民间浓郁的方言口语。正是这种自觉的运用民间文化艺术元素的手法,使得沈从文对中国文学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和王跃文是湘西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他们的小说《边城》和《漫水》,分别是现代乡土小说和当代乡土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边城》和《漫水》同以地域命名,同以诗意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书写小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一方山水的风土人情。在写法上,王跃文继承了沈从文"乐园——失乐园——重建乐园"的桃源模式,以及"诗意追求——人性书写——重筑民族品格"的叙事策略,又在写作立场、写作视域、情感态度上有新的超越。考虑到这两篇小说的特点,以比较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表述,更能见出现代乡土小说与当代乡土小说从主题到写法上的联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独特的人生体验,孤独天性和理想主义、自由主义情怀使得他形成一种独特的幽暗意识。通过对人性的正视和文学书写,沈从文力图改善人性,提倡美与爱,重造"神性—原欲—人性"三位一体的"神"。这种努力使得他获得了与世界文学对话互动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