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朝恒  杨娟 《文教资料》2009,(17):44-46
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是对客观世界和人类思维过程模糊性的真实反映。诗人思维的模糊性与其特定的政治环境决定了诗人赋诗抒情时对模糊语言的大量使用.于是形成了诗歌语言的模糊性.从而大大增加了汉诗英译的难度。本文主要从修辞学角度分析了汉语诗歌语言的模糊性,探讨了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对传译汉诗模糊意境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客观存在的属性。近年来.随着模糊语言学的发展.国内愈来愈多的学者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了深入仔细的探讨。但模糊性究竞指什么,不同学者之间还存在着分歧。本文从现代语义学的“语义场理论”出发.通过语义场的分类及语义场的对比.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展示语义场理论的价值.论证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  相似文献   

3.
林凡 《考试周刊》2012,(76):17-18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语言学家们指出语言的模糊性保证了日常交际的有效进行。本文介绍了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现象——模糊语言.并对其语用功能进行分析.主要讲述模糊语言在实际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同精确语言一样.模糊语言也是一种有用的表意手段。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能使语言表达更加自然、得体,有效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本文从语用角度对模糊语言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对如何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模糊语言。成功地进行言语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的模糊性运用于各种文体的分析.是近些年来中西方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研究话题。本文介绍了有关模糊语言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语言教学角度,简单分析了模糊性语言在词义、话语和语篇方面的表现,并重点讨论了模糊性语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简析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其消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语言是司法活动的载体,准确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而现行法律语言中广泛存在模糊性.该文主要分析了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模糊性及模糊性存在的原因和消极影响,并对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消除和准确性的实现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法律语言是司法活动的载体,准确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而现行法律语言中广泛存在模糊性。该文主要分析了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模糊性及模糊性存在的原因和消极影响,并对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消除和准确性的实现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类表情达意、交流沟通的最重要的工具,语言表达清晰和精确应是语言使用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大量的模糊性语言。本文着重分析了模糊性语言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及其深层的哲学根源和文化原因,指出了模糊性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对于人类来说,客观世界的模粉性和主观世界的模糊性决定了思维和语言的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主要指个体差异带来的模糊性和理解上的模糊性,以及语言的功能带来的模糊性。本文将从CNN、Yahoo等主要新闻来源选取语料,对政治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探讨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广告语则借助于模糊性来树立产品形象.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实现最大程度的劝导性。在广告英语中运用模糊语言,既可以以最经济的方式以最有效的形势传递产品的真实信息,还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消费者留了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和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荚语中的应用,结合解构主义的翻译理论,说明原文文本及译文的不确定性体现了语言的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又来自语言的模糊性。本文揭示传统翻译理论的局限性,试图对语言的模糊性与解构主义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推导出这种关系对商务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翻译研究的启迪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模糊语言已在模糊心理学、人工智能、模糊数学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给人们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交际带来了诸多便利。本文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模糊语言,对语言的模糊性和模糊语言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语义学的角度对模糊语言的功能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模糊语言的使用提出了几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英汉语言普遍存在模糊性现象,而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鉴于东西方在民族性格、思维模式及审美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模糊性在两种语言中的表现迥然不同:汉语重模糊,英语重精确。本文通过分析中英模糊语言的异同,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翻译策略,以调和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矛盾,使信息完整准确地传达。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际中的语言现象。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可使语言在交际中更为委婉、含蓄,而且可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及灵活性。本文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分析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4.
非语言交流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别、地域、文化方面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非语言交流也不可避免的呈现出模糊性。本文将主要分析非语言交流的模糊性以及南亚地区非语言交流的表现形式.作者将非语言交流的模糊性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四类,进而阐明在与南亚国家交往的过程中,如何理解非语言交流的模糊性,力求在交流过程中增强文化耐性,尽量减弱或消除这种模糊性多造成的误解,并试图说明非语言交流的模糊性对非语言交流的确定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语言模糊性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模糊性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模糊性、词义模糊性、语法模糊性和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等。语言的模糊性和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对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学中,自然语言是一种性质模糊的语言,人们通过这种言语模糊性,创建了自然语言中模糊现象所形成的语言理论,经过时代的不断发展,将这些理论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发表相应的语言理论。本文主要对英语语言学中的语言模糊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在典范公文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发现,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所使用的外延清晰、内涵确指的词语.大都概念具体.表达精确;又发现使用外延不确定、内涵无定指的词语,虽然意思模糊、抽象.表达印也准确恰当.这是为什么7事实k.‘“在现实物质世界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客观【:本来就存在着很多模糊事物、模糊概念,反映到人的大脑里,就相产生了模糊性思维;作为人类思维信息载体的语言具有模糊性,当然就有根有派了。应该说:“模糊性既是思维的自然属性,也是语言的自然属性。”([美]查德《模糊集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正确使用精确语言或模糊语…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根本属性。新闻语言因其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作用,其“准确性”成为首要的特点。然而,这个特点不仅仅是通过运用精确的语言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运用大量的模糊语言来达到的。基于分析新闻语言中语言的模糊性表现方式及其如何达到“准确性”,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和处理这些具有模糊性的表达,并能找出一些翻译新闻语言中模糊性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基础上,从语言学和心理学的不同角度分析语言模糊性产生的依据,进而探讨语言的模糊性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文章认为,翻译作为由译者操纵的符义组合过程,是思维和语言的共同结果。由于语言和思维的特点及人的心理特点,语言可以模糊地表达思维,而语言的模糊性又为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创造了条件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广告语体中的模糊性词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属性,广告语体中模糊性词语随处可见。本从广告语言实际出发,简要分析了模糊性词语在广告语体中存在的原因。阐释模糊性词语在广告语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