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读图的乐趣     
郁雨君 《阅读》2013,(10):4-5
我识字很早,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能够独立阅读《365夜故事》《一千零一夜》等全都是文字的书。上了小学后,图书馆更是我流连忘返的乐园。书看得多了,遣词造句也就变得得心应手,于是渐渐地也爱上了写作。而我的另一样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是——动漫。又有哪一个孩子不爱看动漫呢?不论是那些花花绿绿的  相似文献   

2.
我和红领巾     
冯王佳 《阅读》2012,(11):26-27
记得还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当我看到街上大哥哥大姐姐胸前佩戴着红领巾,我就会非常羡慕,心想,我什么时候也能戴上红领巾呢?2008年9月1日,我上一年级了,首先想到要早日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我背上书包,戴着红领巾,多好看啊!于是,我天天盼呀盼,希望早一天老师给我戴上红领巾。这一天终于等到了。一天,班主任陶老师在班上宣布加入少先队的同学名单,我屏住气静静地  相似文献   

3.
美的启发     
王文 《阅读》2007,(11)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作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一  相似文献   

4.
普里什文 《阅读》2023,(19):6-8
<正>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你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它的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刚开春的时候,我就在那条可爱的小溪的岸边走过。下面就是我在那儿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我看见,流水在浅的地方遇到云杉树根的障碍,于是冲着树根潺潺鸣响,冒出气泡来。这些气泡一冒出来,就迅速地漂走,不久即破灭,但大部分会漂到新的障碍那儿,挤成白花花的一团,老远就可以望见。  相似文献   

5.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肯定会想:大肠、小肠怎么还会变化?这里的大肠、小肠其实是我任教的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中的教具。记得在初讲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体验小肠的长度,我在超市里买了10m长的尼绒绳,截出6m与小肠的长度相同。当把6m的尼绒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下载网络资源已经成为你们学习知识、扩大阅读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吧?我知道,你们中有许多人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因特网资源了。还记得我们谈过搜索引擎吗?今天,就从下载速度和防病毒两个方面与你们交换一下心得吧!下载速度的快慢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有没有加快下载的方法呢?用网际快车(FlashGet)和网络蚂蚁(NetAnts)这两个下载工具,可以大大提高下载速度。另外,还有一个搜狗(Sogou)直通车下载加速器,安装以后,当你下载文件时会自动打开,它的下载速度最多可以快5倍呢。下载的文件多了,如果是乱七八糟一大堆,是很难找到你想要找的文件的。最好随时把不同类别的文件保存在相应的目录里。如MP3存放在“我的音乐”里;照片、图片等存放在“我的图片”里;文章等存放在“我的文档”里。这样,当需要查阅时就容易找到了。刚才介绍的几个下载工具,就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它们可以把下载后的文件按不同的类别保存到不同的目录中,文件名重复时还可自动重命名。下面再说说Virus。ComputerVirus(计算机病毒)不是一般意义的病毒,而是一种电脑程序。它通常寄存于文件当中,破坏计算机功能、毁坏数据,并且会无限制地复制传染给其他文...  相似文献   

7.
刚接触到堆店这个词的时候,我是仅把它当作仓库来理解的。通过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保山城内名噪一时的文光堆店店主万学文之子、现年76岁的保山师范学校退休教师万云翔先生交谈,我才知道,堆店不仅设仓库,还设有客房和马圈。货主把货物驮到堆店存放起来,自己也在堆店住下  相似文献   

8.
读图的乐趣     
我识字很早,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能够独立门阅读《365夜故事》《一千零一夜》等全都是文字的书。上了小学后,图书馆更是我流连忘返的乐园。书看得多了,遣词造句也就变得得心应手,于是渐渐地也爱上了写作。  相似文献   

9.
剪发风波     
化艺洁 《阅读》2016,(Z3):50
天气渐渐寒冷,每天洗头,特别是洗我这及腰的长发,成了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妈妈劝我把头发剪短,她说这样一来,晚上洗完头,头发会干得快,不容易感冒。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于是就答应了。元旦的时候,妈妈就带我去剪发了。来到理发店,我突然有点担心:万一剪成丑八怪,该怎么办呢?剪发的叔叔说:"放心吧,我会给你剪得很好看的!"为了让我放心,他还用手机出示了一些照片,照片上的发型的确还不错。我说:"那就开剪吧!""喀嚓喀嚓",随着清脆的剪刀声,我的头发就这样一缕一缕地飘落下来。剪完之后,我连忙拿过镜子,  相似文献   

10.
苏光灿 《阅读》2015,(11):1
小时候,家中除了放衣服的橱子、摆碗的柜子、装米的缸和吃饭的桌子,其他家具几乎没有,更谈不上书橱了。那我读过的书都放在哪儿呢?我每看完一本书,就把它塞到席子下面。起初是垫在枕头底下当枕头用,后来书多了,就把它们挨次平铺在床上。那个时候买书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一年也就只能买几本,积攒买书钱需要很长时间。爸爸妈妈是没有闲钱给我们买书的,不是他们不想买,而是确实没有钱。过年的压岁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平时给的零花钱,都一分一分  相似文献   

11.
是谁在默默地陪我一起成长?是谁在我寂寞的时候给我安慰?谁是我最好的朋友?告诉你吧,它是一本书,那就是《西游记》。图画版《西游记》那年,我三岁,身高100厘米,我的小伙伴身高0.5厘米。  相似文献   

12.
翁成敏 《阅读》2015,(4):43
新学期周而复始,转眼之间与这个班的学生已朝夕相处四个年头,总以为对他们了如指掌,总以为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布置任务、督促学生、检查学习,就是工作的全部。看着慢慢长大的学生,我突然意识到,再不改变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只会与他们渐行渐远。于是,在他们愿意表达的时候,我更愿意俯身倾听。不管当老师的有多着急,我的一名学生——小光,永远是磨磨蹭蹭地找本子、找书,就是不写作业。考试的时候必须要  相似文献   

13.
阿黑的故事     
如果有一条草狗愿意跟着你回家,你不要拒绝它。如果你收养了它,它就认你、亲你、听你、护你……只要你不抛弃它,它也没有遇到意外,那么,它将会永远跟随着你。我就曾经被一条草狗认成了可以依靠的人。可惜,那时的我还年幼,我无法保护我的狗,我的狗却保护了我,我因此失去了它。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我最骄傲的是拥有十多本连环画,《水浒》、《三国演义》、《桐柏英雄》……村子里的小伙伴一有空就围着我转,找个僻静、阴凉的地方,各自挑选一本,看得津津有味。就是这几本书,翻得封皮也没了,照样是百看不厌。那时候的农村,能找得到的书恐怕就是这样的连环画了,因而分外珍惜。而今,可以阅读的书刊随手可得,真让人有点眼花缭乱了,我们反而失去了那种读书的喜悦。选择一本耐读的书刊,或许是让我们消除浮躁、潜心向学的好办法。于是,我拿起了这本《阅读》,静静地阅读着,细细地品味着……不知什么时候,我居然又有了小时候读连环画时的感…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1月2日,有学生发现有人为了一点点经济利益,竟然采集螳螂的卵巢去卖,这对螳螂的生态造成严重威胁。螳螂能捕捉害虫,是对人类有益的一种节肢动物。如果能进行人工饲养,不就可以保护螳螂,让它更好地发挥作用吗?于是,2006年12月4日上午,我们组织了几名学生爱好者到野外采集  相似文献   

16.
一、激情引趣,激发探究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各具特点,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起始阶段就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急切的探究心理。在教学童话故事《小猴子下山》时,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因好奇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一只小猴子在深山里住闷了,就想下山来玩一玩。它来到了玉米地、桃子树下,西瓜地里,分别摘了玉米、桃子、西瓜。它可真是大丰收呀!这些东西够它吃的了!可是小猴子回家去的时候,手上却什么也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通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让学生奇思妙想,于是在实际操作中就产生了“散而不聚”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创造性思维只是搞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只适应于课外活动。这些只重视表面现象而不能深入本质的认识显然是不当的。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在实际教学中,经过分析观察,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以语文教学为例,我在讲《田忌赛马》一文时,有这么一句话,“孙膑让田忌将下等马跟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结果输了第一场”,我就问学  相似文献   

18.
李慧 《阅读》2013,(10):6-8
叮当的话数是什么?数字是什么?为什么一定得学习1、2、3、4加减乘除?你是否曾经思索过?还有,除了在各种的数学书、科学书或者工具书里面,我们还能在哪里遇到它?当一个又一个活泼聪慧的孩童,在数学王国的大门前望而却步的时候,我想,该是时候,让我们一起来想想这些原本被忘却的问题了。我要做的,就是邀请你一起进入安野光雅  相似文献   

19.
拣芹菜     
李颖 《阅读》2012,(12):27-28
暑假里,大姨带我到她家去玩。来到大姨家的第二天早上,我闲着没事,便搬了两个小板凳帮大姨拣芹菜。两只白色的猫咪像看戏的观众,也跟过来凑热闹。大姨开始教我拣芹菜。她指着一片颜色较深绿的叶子对我说:"看到这片颜色深的绿叶子了吗?"我点点头,那片叶子不太独特,因为在一把芹菜当中,和这种叶子颜色差不多的不费劲就可以找出一大堆。大姨用力一拔,一把深绿的叶子  相似文献   

20.
西西 《阅读》2007,(12)
Hello,boys and girls.看到这样的题目你们一定很奇怪吧,为什么叫多面孔的祈使句呢?别急,现在我就带你们去认识它。Let’s go!多面孔的祈使句,顾名思义,就是祈使句总是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我们同学面前。它的主要职责是用来表示请求、命令、建议、禁止及劝告等。通常它的主语you不表示出来,而是以动词原形开头。现在,我们就来见识见识它的多面孔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