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8 毫秒
1.
大约是在1999年的3月间,女儿有一天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吗,漂亮的贺卡纸要用优质木材来做,而且贺卡的再利用率很低?她认真地注视着我,在我的眼睛里探寻着回答。从此不再买贺卡的约定,就是这个时候订下的。说来惭愧:在女儿这番认真谈话之前,我还真没关心过上好的贺卡纸是用优质木材所造这个事实,只是一味地沉溺在对精美贺卡的爱好和大量购买的愉悦里。自从和女儿有了这个小小  相似文献   

2.
捐一个微笑     
蔡成 《阅读》2006,(6):12-13
队伍好长。站在我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仰起小脑袋稚声稚气地背唐诗,背完一首,就向母亲讨表扬。年轻的母亲不吝啬,反复竖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相似文献   

3.
书虫T型台     
《阅读》2012,(9):F0002-F0002
Helio,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 每天一有空,我就会沉浸在书海中,为此还闹过不少笑话呢!  相似文献   

4.
逛街的烦恼     
在我的心中,逛街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逛逛书店,到玩具城里乐一乐,去小吃店里饱饱口福。可现在逛街也让我烦恼。今天,就听我诉诉苦吧!烦恼事件一:过马路的“专业指导课“或许是父母太关心我了,或许是他们不知道女儿已经长大了。  相似文献   

5.
吃辣椒     
陆瑶  沈婧婧 《阅读》2007,(6):27-28
吃晚饭时,妈妈端来一盘辣椒。鲜红的辣椒油亮亮的,还散发着一股特别的香味儿。我笑着对妈妈说:"我也想吃辣椒。"妈妈连忙摇手:"辣椒特别辣,你不能吃!"我心想:爸爸是个"辣椒大王",我是他女儿,怎么说也是个"辣椒小王"。于是我很不服气地对妈妈说:"爸爸能吃辣椒,我也一定能吃。妈妈,别小看我!"  相似文献   

6.
齐立 《阅读》2012,(3):12-13
带女儿去了一趟乡下,几天的时间,她便和邻居家的孩子玩在了一起。每天,那个女孩都会在楼下喊女儿的名字,然后,两个人一起去后面的小山坡上玩。小小的山坡上,就像是一个天然的游乐场。  相似文献   

7.
邱易东 《阅读》2011,(6):4-5
我爱书。为了得到一本书,我会不辞千辛万苦。 有一阵子,我在一个水库工地劳动。听说五六十里外的小镇有一个书店,便趁假期约了一个伙伴,天还没亮就出发,朝那个小镇赶去。水库工地在深山坳,那个小镇还在更远的深山。没有汽车,只能步行。  相似文献   

8.
名著点击     
《阅读》2006,(11)
我一骨碌爬起来,拎起桶来要走。可是我的手软软的。我一瞧桶里的鱼——真奇怪,就忽然想起食品店里的熏鱼来了。一会儿又想到了卤蛋,还附带想起了葱油饼和核桃糖。这些个东西我向来就挺喜欢……思路刚刚一开展,地下就忽然冒出了一个纸包——油汪汪的。打开一看:熏鱼!……一转眼又发现两三个纸包,就恰恰都是我挺喜欢的那几样东西。我愣了一愣。老实说,我对这样的幸福生活还不十分习惯呢。宝葫芦可在我兜儿里响了起来。“甭客气,甭客气。”我放下了桶,用发抖的手把卤蛋送到嘴边。我这才发现:原来我早就饿了。就因为这个缘故,我吃东西的样子也就…  相似文献   

9.
写作,有人说是苦差事,有人说是寂寞的事业,也有人说是巨人的事业.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更有人说,想赚钱就别搞写作.我出了一本书《作家之门》,有人一听书名就不屑一顾,说什么这年头谁还当作家?写本怎样当老板的书还差不多.话虽如此说,默默写作的还大有人在,求购《作家之门》的读者不曾断过.一位从荔浦农村来南宁才一个多月的打工妹,偶然在新华街的书店发现《作家之门》.她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我几次拿起又  相似文献   

10.
一句童稚的话语,温柔、清新、纯真,传递出人间的美好情愫。一个寒冷落雨的下午,我回家很晚,独自一个人吃“午”餐。小女儿早吃过了,但看见我吃,她快乐地凑在我身边,要我夹一块豆腐给她。我给了她。“啊!”她高兴地叫了起来,“妈妈,你的筷子好温暖啊!”我愣了一下,才想起也许因为冷,菜都炖得滚烫的,筷子也就暖和了。但对一双简单的筷子的温度竟表示这样由衷的愉快,这样惊天动地地欢呼,却是我所不曾体会的。世人只会赞美佳酿,赞美丰盛的筵席,赞美那足以称为伟大的东西,但一个3岁的小女孩却懂得享受一点点筷子尖端的温度,在一个寒冷的下午。你…  相似文献   

11.
吉泽菲 《阅读》2007,(1):25-26
女儿是妈妈的贴身小棉袄,妈妈是女儿的守护天使。我从妈妈装满食物的口袋中领悟出人生的真谛。记得小时候,妈妈每次从外面回来,口袋总会藏几块糖果,或是一袋方便面。每次一看见妈妈回来,我立刻从房间飞奔出去,把脏兮兮的小手伸进妈妈口袋里使劲掏。妈妈从没有让我失望过,无论摸到什么,我这个“小馋猫”别提有多高兴了!  相似文献   

12.
陈阳阳 《阅读》2011,(3):26-27
我的老家在乡下,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柿子树。听妈妈说,这棵柿子树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柿子树的枝条向四周伸展。枝叶非常茂盛,整棵树比一层小楼还要高。每年的春天,树上开满了淡黄色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使人陶醉。等到花儿谢了后,就结出一个个圆圆的果实。小时候的我不懂事,经常忍不住去摘那些还很青涩的小柿子。  相似文献   

13.
金曾豪 《阅读》2006,(1):4-5
初中三年,是我一生中读书较多的时期。故乡那年中学当时还在草创阶段,那个只有万册规模的图书室,因为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学生在一周内只能借还一次图书,每次又限一册。没人指导,我那时的读书完全是由好奇心驱使着的,拿到“有劲”的书就一阵狂吞,再厚的也能在一个晚上稀里哗啦读完。  相似文献   

14.
唐池子 《阅读》2015,(15):4-5
我爸属虎,我也属虎。我们家是双“虎”临门。迷信的小脚奶奶摇头说,哎,一山容不下二虎,往后这日子有得闹腾了!不过,奶奶的唠叨,我和爸爸一个字也没放进心里去。我和爸爸耳朵长得像,眼睛也长得极像,单眼皮,眯眯眼,一笑就只剩一条缝儿了。我姐姐和弟弟倒全是双眼皮,真气人!眼睛是单眼皮也罢了,我还一身黑皮,生下来时据说像条黑泥鳅,你说还能像谁!我妈妈的皮肤白皙得像小葱茎,我的姐姐和弟弟也是。单单我们两个“黑人”,就因  相似文献   

15.
《阅读》2005,(4)
一个大约140年前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一户在森林边居住的人家,有爸爸、妈妈,两个不到8岁的女儿和一个婴儿,还有一条狗,他们驾着一辆载满全部家当的大篷车,跋涉近1000公里,来到一片人迹罕至的大草原。他们搭建了一座小木屋,开荒、种地、畜牧,自强不息。虽然生活十分艰苦,但一家人自由、浪漫,其乐融融,对生活充满了感激。小说的作者罗兰就是故事中的女儿之一。这部朴实无华的小说深受美国孩子的喜爱,也使作者成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小书虫新书架$红泥巴读书俱乐部  相似文献   

16.
你在伞里吗     
白丽娜 《阅读》2014,(15):14-14
<正>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发紧,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  相似文献   

17.
背起春天     
佟晨绪 《阅读》2012,(4):10
父亲曾对女儿说:"背起你就像背起整个春天。"女儿笑着摇摇头:"女儿怎么会是春天呀?"空中飘着欢乐的小雨滴,空气很清新,也很凉爽,将舒未舒的柳条不停地随风飘摆,田野一片绿意。女  相似文献   

18.
在我当班主任的经历中,曾有一个叫戴小冰的调皮生,有一次他在一个摊点上趁摊主不注意时偷了两袋杨梅,结果被捉住了。摊主脸色阴冷地揪着戴小冰的衣领带到学校交给我处理。我那时正年轻气盛,血气方刚,一听说他偷东西就来了气,再联想到他平时作业写得鸡飞狗跳,和同学打架,还有考试倒数……我更是火上浇油,我先将他狠狠训斥,让他吃了一顿“熏面”,然后严厉地命令他两天后在班会上作检讨。出人意料的是他竟态度强硬,对我怒目而视,出言顶撞,接着连书包也没有拿就跑出了学校。更没想到他这一跑竟然接连三天没来上课,还真给  相似文献   

19.
书虫T型台     
《阅读》2013,(6):2
书是我的好朋友,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捧上一本细细品读。《安徒生童话》《绿野仙踪》《碧玉蝈蝈》将我带入一个个神奇的世界,让我明白许多深刻的道理;《十万个为什么》《中华成语故事》让我增长见识、明辨是非。书里面还藏着很多优美的句子,我喜欢用笔把它们划下来,细细地读一读,再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我爱看书,就像老鼠爱大米,鱼儿爱大海,小鸟爱蓝天。  相似文献   

20.
发魔     
刘祥蕊 《阅读》2014,(Z3):41-42
<正>从小到大,我的头发一直都那么柔顺、黑亮亮的,外人一见我都说我的发质真好。一天晚上,我洗完头坐在床上,妈妈坐在我身边,抚摸着我的头发说:"我女儿的头发真好,以后可以去当发模。"我一愣,心想:啊?去当"发魔"。我不解地问妈妈:"什么是发魔?"妈妈告诉我,就是头发模特,专门拍洗发水广告的。哦,原来不是"发魔",但"发模"是干什么的,我还是不懂,又问:"妈妈,这发模……"我的话还没说完,妈妈突然把自己的辫子解下来,头往左一甩,头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