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毛虫之死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它们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只跟一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  相似文献   

2.
曹海永 《湖南教育》2004,(11):30-31
在法国,科学家法伯做了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周围六英寸远的地方撒了一些它们最喜欢吃的松针。由于这些虫子天生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因此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一圈一圈地行走  相似文献   

3.
<正>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次“毛毛虫实验”,很引人注目。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周围6英寸  相似文献   

4.
在法国,一位名叫法伯的科学家做过一个很有名的“毛毛虫”实验。法伯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它们喜欢吃的松针。由于这种虫天生有一种“跟随”的习性,因此只见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缘一圈又一圈地爬行。时间慢慢地过去了,一分钟、一小时、一天……毛毛虫就这样兜着圈子。在连续七天七夜之后,它们饥饿难当,精疲力竭,结果全部都死去了。  相似文献   

5.
法伯是一位法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很有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6英寸远的地方,撒了一些它们最喜欢吃的松针。由于这些虫子天生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因此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一圈圈地爬行。时间慢慢地过去,1分钟、1小时、1天……毛毛虫就这样固执地兜着圈子,一走到底。在连续7天7夜之后,它们饥饿难当,精疲力竭,全部死去了。在对这次实验进行总结时,法伯的笔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的话,它们就能够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  相似文献   

6.
法伯是一位法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很有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与此同时,在离花盆6英寸远的地方,撤放了一些它们最喜欢吃的松针。由于这些虫子天生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因此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圈圈地爬行。时间慢慢地过去,1分钟、1小时、1天……毛毛虫就这样固执地兜着圈子,一走到底。在连续7天7夜之后,它们饥饿难当,精疲力竭,结果全部死去了。  相似文献   

7.
法国科学家法伯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在一个花盆的边缘首尾相接地摆放了一圈毛毛虫,同时,在离花盆6英尺的地方撒了一圈毛毛虫最喜欢吃的松针。由于这些虫子天生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因此它们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边一圈一圈地行走,一分钟、一小时、一天……毛毛虫就  相似文献   

8.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寸的地方撒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不停地团团转。一连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精疲力竭而亡。其实,在那么多的毛毛虫中,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走另一条路,便会避免与大家一起死亡的命运。学别人无论学得多像,也只能成为别人第二。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  相似文献   

9.
注:本文通过两个非常相似作文题的比较,简单谈一谈如何审题(重点是如何审“话料”)【文题】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法国著名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他把一些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上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又过了六天六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相似文献   

10.
法国心理学专家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远处撒了一些毛毛虫比较爱吃的食物。毛毛虫开始一只跟着一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在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转圈,一连走了七天  相似文献   

11.
打破的法则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法伯把若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是不停地围绕花盆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相似文献   

12.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进行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他在花盆的边缘摆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圈;然后在离花盆几英寸以外的地方放了一些它们最爱吃的松针。  相似文献   

13.
许守有 《云南教育》2005,(32):44-45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条毛毛虫摆放在一个花盆沿上,让他们首尾相连,围成一整圈,再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由于这些虫子有“相互跟随”的习性,致使他们首尾相接,一个接一个地在花盆沿上蠕动着,谁也不偏离“轨道”,  相似文献   

14.
林枫 《母婴世界》2010,(12):78-79
"毛毛虫之死"的启示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之死"的实验。有一种毛毛虫有"跟随者"的习性,它们总是盲目地跟随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花盆周围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  相似文献   

15.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条毛毛虫摆放在一个花盆沿上,让他们首尾相连,围成一整圈,再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由于这些虫子有“  相似文献   

16.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放了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由于这些虫子天生有一种"跟随性",因此它们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爬。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还是不停地团团转。一连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筋疲力尽而死去。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高呈现下降趋势,这与人类正常的生理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在我国中小学生中出现这种怪异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认识了科学上的几种心理效应后,我们便不得不承认这与社会上家长、教师的某些传统道德观念和应试教育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一、随大流的从众心理效应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著名的“毛毛虫试验”。他把若干条毛毛虫摆放在一个花盆边缘上,使它们首尾相连,围成一整圈。再在花盆周围不到六英寸的地方撒一些它们最爱吃的松针。然而,由于他们有“相互跟随”的习性,致使它们首尾相接,一个接一个地在花盆沿上…  相似文献   

18.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法伯把若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15厘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是不停地围绕花盆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毛毛虫的悲剧在于盲从。其实,只要有一只毛毛虫能越雷池一步,打破固有的习性,就会逃脱死亡的陷阱。这个试验结果,给人的启迪也是深刻的,人也一样,如果一点也不动脑筋,只是盲…  相似文献   

19.
说到盲从,就不得不说说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做的一个关于毛毛虫的实验:他诱使一条条毛毛虫走上一个花盆的边缘。结果每条毛毛虫一走上去就沿着花盆的边缘前进。令法布尔感到惊讶的是,这群毛毛虫当天在花盆边缘一直走到精疲力竭才停下来。第二天,守纪律的毛毛虫队列丝毫不乱,依然在花盆边缘上转圈,没头没脑地跟着前边  相似文献   

20.
毛毛虫的路     
毛毛虫有尾随的习惯。法国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毛毛虫在一个花盆边围成一个圆圈爬行,离花盆不远处放有食物。毛毛虫一条随一条爬了六七个小时,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