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安西东千佛洞二号窟的取经壁画上所绘玄奘弟子,行者装束,一幅猴相但不是猴,其原型是在瓜州拜玄奘为师并任向导的西域胡人石槃陀。石槃陀长发披背,用一根带箍将头发束拢于脑后,那条“带箍儿”有可能演化成了《西游记》中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咒。  相似文献   

2.
贾宁波 《文教资料》2012,(33):89-91
《大话西游》与《悟空传》引领着解构与重塑经典的后现代主义潮流。这两个文本对《西游记》的文学性解读和行号化阐释,特别是紧箍儿(咒)的符号学阐释和孙悟空的死亡和再生的探讨,为我们研究《西游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角度.对之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对研究《西游记》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西游记》和《红楼梦》中都写到两块顽石,《红楼梦》是从《西游记》的描写中演化出来的。曹雪芹把孙悟空的血液大量注入到贾宝玉 血管里去。孙悟空和贾宝玉在强或弱之点上 ,基本是相似的。他们反抗、斗争,有似石头;他们又一齐归于佛,在宗教的 牢宠下无能为力。吴承恩和曹雪芹都是石头的歌颂,孙悟空和贾宝玉的被塑造,便是明证。二、《西游记》写到的人间国度及地方行政区域凡十余,大都是吴承恩凭空结撰的。似西梁女国、车迟国据平话《西游记》、杂剧《西游记》的孙悟空故事主要有:1、孙悟空有儿有女;2、孙悟空的金箍棒系得自南海龙王敖钦处,名“如意棍”;3、孙悟空一个筋斗打八万四千里。四、《西游记》以邵雍象数学宇宙发生论开头。  相似文献   

4.
重读悟空     
“相信同学们假期里郡看了《西游记》,本期开学,我们就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开始说起吧。”  相似文献   

5.
偷窃属于不劳而获,从道德上来说是不良行为,自古以来都为人所不齿。然而在《西游记》一书中,作者吴承恩多次展现孙悟空“偷”的情节,且不吝笔墨,生动传神,读来不但让人感觉不到厌恶,反而谐趣横生,对孙悟空的形象更加喜爱。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游记》,专门来探究孙悟空的“偷”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长期以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有着深远的影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孙悟空,是作者着力刻划热情歌颂的神话英雄,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喜爱。但在“四人邦”篡改毛主席关于《水浒》的指示,歪曲历史,大搞古为帮用时,孙悟空被说成是宋江式的人物,《西游记》被看作宣扬投降主义的坏书。我们在那一时期与某些单位合编的教材《简明中国文学史》也受其  相似文献   

7.
第二节“孙悟空”再世——“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说起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同学们一定都不陌生。《西游记》有一回是《三打白骨精》。到了一个地方,唐僧师徒又饿了,孙悟空又得给师傅找食吃去,但又怕师傅被妖精加害,遂用金箍棒嗤嗤拉拉在地上画了个圈,让唐僧师徒老实地坐在里面。不要随便出来。否则,恐怕就要有危险。孙悟空走了以后,白骨精果然来了,见孙悟空不在,心想这真是千载难逢的  相似文献   

8.
将《西游记》中的“妖怪”疏理成四类,与《西游记》杂剧比较,剖析牛魔王、铁扇公主与红孩儿及镇元子等前后关系变化。深入论述镇元子、太上老君和悟空之间的恩怨纠葛,观音菩萨对孙悟空的关爱与考验,以及在《西游记》中的重要意义。从“世德堂本西游记”中土地庙大泛滥。研究齐天大圣为什么变做土地庙。作者认为《土地宝卷》对《西游记》成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同学,无不称赞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本领.然而,扮演孙悟空的演员真能腾云驾雾吗? 解析:孙悟空腾云驾雾是利用运动的相对性拍摄的.例如,孙悟空“驾云而去”,是先分别拍摄好天空和孙悟空“站在云朵上”的静止  相似文献   

10.
孙悟空是天地所生,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在赋予他生命的同时即赋予他以自由的天性。这种自由的天性超越自然时空、超越社会,本应肯定乃至赞赏,但无限膨胀便与文明秩序冲突,产生颠覆性,为此有必要用“紧箍咒”加以限制。可惜在《西游记》里这种限制常常不适当,变成压制自由违背人性的滥施刑罚。小说用“紧箍”象喻人间社会的各种制度法规,颇具意味。因此,“紧箍咒”成为一个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1.
一、同是神话巨著,但一为礼佛,一为崇道;二、《西游记》《封神演义》“同”是儒、释、道互补之作,但《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出世”,而《封神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入世”;三、哪吒、杨戬、李靖、木吒,是《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同”有人物,但在书中所起的作用相“异”;四、《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共“同”移用说话人写景状物的诗、词、赞;但“异”在《封神演义》移用马虎,《西游记》移用贴切;五、《封神演义》《西游记》同是累积型的作品,但《西游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牛魔王、铁扇公主等等众多传世的艺术形象,《封神演义》则除了哪吒、比干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外,其余人物塑造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的我,就爱读《水浒传》《西游记》;成为老年的我,还是喜欢这两本书。一部《西游记》,一百回,六十五万字,说的是什么?北大教授林庚从分析其中心情节“大闹天宫”入手,认为孙悟空在大闹天宫前远涉重洋学道这一情节“对于说明反映农民起义却是不利的,对于说明西天取经反而是有利的。因为孙悟空既能克服重重困难访道于三星洞,为什么不能经历种种磨难取经于西天呢?”林庚还说:《西游记》是产生于明代的神魔小说,“在神话或童话故事中借‘取宝’来构成一个英雄的事业,则正是习见不鲜的;在西天的路上,孙悟空不但经常斥责猪八戒的想散伙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俺老孙来也!”听到这句熟悉的话语,就知道是电视里又在播放《西游记》了。每当这时,我总会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特别是《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真是让人羡慕不已,他不但能腾云驾雾,还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啊!假如我是孙悟空,那该多好呀!  相似文献   

14.
孙悟空人物设计褒贬的佛学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是一部以神话小说为载体,通俗地图解佛学思想,弘扬佛法,点化众生的教科书,也是作者针对中国现实社会的各种弊端开出的改造国民性的一剂良方。孙悟空在这个佛学著作申是人闻罪恶的制造者,《西游记》在前半部分对孙悟空所持的是否定的态度,作者真正肯定的是经过改造以后的“斗战胜”佛,真正肯定的是孙悟空的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学会紧箍咒     
挖地时,丁豆豆挖到一个小匣子,里面是一个金箍和一张羊皮纸,金箍上粘着几根猴毛,散发着一股猴骚味。羊皮纸上写着紧箍咒语和松箍咒语。“难道这就是孙悟空当年戴过的金箍?”丁豆豆暗暗吃惊,记住了紧箍咒语和松箍咒语。  相似文献   

16.
大闹西游     
《家庭教育》2005,(10B):51-51
小朋友们一定都看过《西游记》.一定都熟悉唐憎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吧。其实.在取经之前。孙悟空也有一段有趣的经历。休想知道孙悟空是怎样出世怎样成长的吗?想知道他是怎样大闹水晶宫得到盒箍棒的吗?想知道他是怎样找到师傅习得武艺的吗?  相似文献   

17.
“大闹天宫”(确切地说,应该是《西游记》的前七回,除闹天宫外,还应包括孙悟空出世称王、寻师得道、龙宫借宝、冥府除名、官封弼马等情节),无疑是《西游记》中非常精彩的篇章。打开《西游记》,神猴孙悟空就首先以其奇异的出身经历、顽劣机智的个性、高妙超群的本领、大胆而无拘束的行动,倾倒了广大读者。应该说,《西游记》前七回,本身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所以戏剧,电影经常以其内容独立演出,王  相似文献   

18.
尘衣 《初中生》2006,(7):4-8
印象 “你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吗?”“你知道孙悟空吗?”如果问100个人这样两个问题,从大人到小孩,可能会有98人回答“看过”“知道”。“那么,你知道孙悟空的扮演是谁吗?  相似文献   

19.
杨婧 《华章》2013,(32)
《西游记》中孙悟空变化多端、有勇有谋、视权利为无物、积极造反、乐观向上、至情至性,反映了人类本性对自由的追求。因此,而成为许多人理想的寄托和象征,因而人们习惯于把《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看做一个喜剧的角色,然而,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实则是一个更为深层次上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20.
“我来讲个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眼镜叔叔说。“是《西游记》吧?”孩子们说。“不,不是那个《西游记》中的故事,”眼镜叔叔说,“里面没有孙悟空,也没有猪八戒和沙和尚,更没有白龙马。这是历史上真正的唐僧,他一个人去到印度,取了真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