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可谓"雄视百代",其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自成一体,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和陶诗》是苏轼晚年贬谪期间艺术创作的精华,体现了苏轼仕与隐的思想。《和陶诗》标志着苏轼的创作风格由豪放恣肆转向冲淡平和。在对陶渊明诗歌继承、创新和传播方面,苏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诗歌中有一百二十多首有序言,其诗序的实质就是直接以“文”的形式作为“诗”的一部分,就是“以文为诗”。苏轼的诗序内容丰富、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同时,诗序与诗歌正文在内容、用韵、意蕴、风格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在诗歌整体中,超越诗序与诗歌正文的内容意义与审美风格才会呈现出来,诗序只有在诗歌整体中才能实现其价值与功用的最大化。“文”成为“诗”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苏轼就这样以诗序的形式对“以文为诗”作出了发展。而苏轼笔下的诗序之所以有如此风貌,既根源于宋代的文化思潮,也是苏轼精神主体之彰显、内在素质自然流露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诗歌创作方面不仅在同时代诗人中算得巨臂,而且可以和唐代各大家比肩,而他的诗歌风格各异。正如《说诗粹语》所指出的:苏轼诗如“天马脱羁,飞仙游戏,穷极变化,而适如意中之所欲出”。这段话道出了苏轼的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特点及其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大文学家,他在诗、词散文方面有杰出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诗歌更是自成一体,成为宋代诗歌的冠冕。今存苏诗近二千七百余首,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苏轼的诗风,主要以豪放、旷达和清雄著称。豪放恣肆的风格贯穿了苏轼的一生。但一个伟大作家的艺术风格往往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化,特别是象苏轼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经历丰富,才气横溢的思想家和学者,他的诗风不可能是单一的。认真研读苏诗之后,我们会发现:在苏轼纵横四十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除了豪放雄迈的大量诗作外,还创作了相当数量具有平淡古朴风格的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林语堂英译苏轼的一首诗进行分析,阐明林语堂诗歌翻译思想是许渊冲翻译理论的渊源之一、林语堂译诗风格对许渊冲译诗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苏轼及其诗歌在东亚汉文化圈的影响深远。其中,越南阮朝诗人裴文禩在诗歌技法和人格力量方面,受到了苏轼的深远影响。他将苏轼在古风创作上的特点归纳为“逸宕”,且在汉文诗歌创作中追步苏轼,包括袭用苏诗字面、追次苏诗之韵、摹仿苏轼古体诗风格。基于对苏诗的感受和模拟,裴文禩对苏轼的接受渐入人格精神层面,汲取并继承了苏轼“以气为主”的理念。故此,他在诗歌创作、人生态度等多个方面,尤得力于苏轼,是为遗留海外的苏轼及其诗歌的后世嗣响。  相似文献   

7.
朱熹对其易学思想的诠释方法是多样的,其中诗歌就是一重要手段,因而,从诗歌的角度来探讨朱子易学是可行的。朱熹诗歌中包含着其大量的易学思想,而其易学思想对其诗歌又有重大影响。以诗彰显易理,以易理影响诗体,是朱子易学诠释和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山水诗和政治诗是魏源诗歌的两个主要部分,这些诗歌大多创作于他游历之时,为官之后。可是他早期在乡居时创作的一些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从这些乡居诗中可以看到作者在人生之初的经历和思考,对了解魏源的思想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杨万里的诗歌发展与转变,经历了由弃江西诗到积极师法唐诗,尤其是晚唐诗的过程,表现了他独特的"宗唐观"。但他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不断求变,提倡"活法"。其独具风格的"诚斋体"的形成又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把包恢的古体诗歌分为咏泉诗、体物诗、游览诗,以及体现他心学思想的病中诗歌。从分析这些诗歌入手,对心学家包恢诗歌的风格、思想有初步的了解。他的诗歌无论是游览观物,还是病中所作,无一不体现了他的心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李志灵 《现代语文》2006,(10):18-19
苏轼生于1036年,卒于1101年。诗人作品中屡次出现的孤鸿、飞蓬的意象恰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苏轼三遭贬谪,即他的自嘲诗中所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之贬起于北宋名的“乌台诗案”,儋州之贬则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远的放逐。儋州就是被称为天涯海角的海南,诗人正是在从儋州北归的途中染疾而终。  相似文献   

12.
自《诗经》以来到两汉魏晋南北朝, 咏月诗歌大多是游子怨妇主题, 李白的咏月诗扩展了传统咏月诗的表现主题, 把它引向了关注实现人生, 使托意怀人的思想主题成为咏月诗的主流。宋代苏轼继承发展了李白的这一特点。然而, 李白、苏轼在咏月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理想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独特个性。本文试图在历史的坐标上对他们咏月诗歌的风格、主题以及透过咏月诗歌所折射的诗人的内心世界等方面进行比较探究, 并由此去窥见两位伟大诗人的审美理想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3.
苏轼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歌,而其中的子由诗占了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情感真挚,内容丰富,通过对苏轼子由诗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苏轼的个人思想,以及这些诗歌中表达出的他与弟弟子由的深厚感情.这类诗歌或抒发人生哲理,或追忆兄弟幼时的相处时光,或嗟叹分别的哀愁,或记录自己见到的人世民俗."子由诗"中有的借寄子由之名抒发自己对社会政治的不满,有的体现了苏轼旷达的人格,更有些诗歌尽管是描写兄弟之间的情意,却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他在这种政治浪潮下的无奈,体现出了苏轼作为一代文豪的毫放情怀.  相似文献   

14.
苏轼在诗歌创作方面不仅在同时代诗人中算得巨臂,而且可以和唐代各大家比肩,而他的诗歌风格各异。正如《说诗粹语》所指出的:苏轼诗如天马脱  相似文献   

15.
苏轼诗歌是民族文化中的一件瑰宝。本文通过对苏轨杭、密时期诗歌的比较分析,着重论述苏轼和密州时期所作诗歌特点,认为他在密州时期的诗作,其思想深度超过了杭时期,风格也更加沉著厚重,具有更强的艺术震撼力。  相似文献   

16.
元祐六年(1091年),为远离朝堂之争苏轼自请知颍,他在知颍期间创作的诗歌被称为"颍州诗".苏轼"颍州诗"涉及关怀民生、吟咏自然风光、叙写与友交游等题材,呈现出诙谐幽默的情趣和超然物外的境界.苏轼在"颍州诗"中多次描写颍州地方风物,追思先贤,怀念恩师,促进了颍州文学的发展,对颍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乡居诗创作最丰,诗歌的题材丰富,内容广博,几乎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尤以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内心愤懑的壮怀诗和以吟咏山水风物、田园俗事为主的闲适诗为诗歌创作的两个主要方面。陆游的诗歌创作广泛师法前人,而又能自成一家,以"雄健沉郁"和"清新圆润"两方面的艺术风格为主。陆游乡居诗的思想渊源则主要兼及儒、道两家,分别体现在陆游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中。  相似文献   

18.
苏轼和李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对唐代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许多诗人都有所学习、借鉴,其中以李、杜为最。苏诗的风格,与汪洋恣肆、豪放雄奇的李白诗风十分接近。苏轼对李白及其诗歌,作出过许多高度评价。李白诗歌对苏轼诗词有不少影响。苏轼还好以李白自喻。苏诗与白诗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苏轼的写景诗多理性思考,白诗多主观激情;苏诗在句式上比白诗更散体化  相似文献   

19.
每每谈及苏轼,我们定会提及他那些饱含炽热情感的文辞,而这些经典之作大部分都来自三个地方!苏轼晚年题诗:“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说自己这辈子的功业,都出自黄州、惠州和儋州。诗人不幸诗家幸,这三州虽是他被贬谪流放之处,但更是苏轼诗词歌赋与书画成就的汇集之地。不论处于何种境地,他总是能给自己找到生活的乐趣,拥有高雅的...  相似文献   

20.
诗本正体,自古皆以“温柔敦厚”为准绳和规矩。然东坡诗中有大量的戏谑调侃之作。诗作如此谐谑,颇值人们注意和研究。在界定了谐谑诗的内涵外延并探明谐谑诗源流后,本文着重分析苏轼谐谑诗之源:性格和经历是影响苏轼创作谐谑诗重要的内、外因素,对前贤的学习和继承是影响其创作的重要条件,而创作思想则影响了他谐谑诗创作的内容、技巧、风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