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孟晟 《文教资料》2010,(31):101-103
《列子》一书,自马叙伦《列子伪书考》问世后.其伪书身份似确乎无疑,哲学史与思想史对其均敬而远之,原因与其书真假有关。对《列子》一书反映出的哲学观念的初步探讨,有助于对《列子》思想(非《列子》成书)所属时代作出界定。《列子》一书的天人观念与魏晋时期主流学术思潮——玄学存在一定的距离。《列子》的哲学观念不同于魏晋玄学家,更近于早期的原始道家。从其天人观基本倾向来看,《列子》一书的思想渊源很古老,与后世的思想观念不相符合。今本《列子》一书文气简劲宏妙,思想首尾一贯,自成一家之言,不是后人所能凭空伪造。厘清此问题.既有助于先秦和魏晋两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史研究.更能通过从列子到张湛的思想发展过程.理清纷繁复杂的上古至中古思想文化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2.
邓析,郑国大夫。据《吕氏春秋·离谓篇》记载:邓析曾数难子产之法。又《左传·鲁定公九年》记载:“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子产死于公元前522年,此时邓析当已壮年,而鲁定公九年即公元前501年,所以,邓析被确定为约生于公元前560年左右,死于公元前501年;比老子晚出,和孔子同时,而早于墨子。今流传有《邓析子》一书。但许多人怀疑其并非邓析所著,如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就说:“《邓析子》乃战国晚期桓团辩者之徒所伪托。邓析实仅有《竹刑》,夫尝别自著书也。”《邓折子》曾经过刘向的一番整理,刘向还写有《校叙》以说明《邓析子》的篇数和内容。《校叙》曰:  相似文献   

3.
一、传统文献辨伪发展史文献辨伪始于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正式开始于刘向、刘歆父子,认定《汉书.艺文志》有十九种为伪书或疑似伪书。刘氏父子的辨伪方法可总结为四条:①从文辞方面辨伪。如《伊尹说》二十七篇,《汉书.艺文志》说:"其语浅  相似文献   

4.
《鹖冠子》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鹖冠子》一书,《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一篇。颜师古注日:“(鹖冠子)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今本凡三卷,十九篇,有宋陆佃注。但后人多疑伪撰,长期以来很少有人研究。为此,本文试图对这部书进行一些探讨。 一、《鹖冠子》的真伪及时代 关于《鹖冠子》是否伪书的怀疑开始于唐代。《文献通考·经籍考》曰:“唐世尝辨此书后出,非古所谓《鹖冠子》者”。柳  相似文献   

5.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时期齐国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因曾被认为是伪书而不加以重视,由于山东银雀山汉墓发掘出了《晏子春秋》的竹简本,不仅证明《晏子春秋》并非伪书,而且其成书年代较早。《晏子春秋》的文字古朴,且由于历代的传抄翻刻,文多讹误,现今众多注本对某些字词的理解存在偏差,本文摘取四例,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马振亚先生《从词的运用上揭示<列子>伪书的真面目》一文,通过考证《列子》一书中的“蘭”、“住”、“憾”三字的用法与意义来阐明《列子》的伪书性质。对前两个词语在《列子》书中的用法和意义的阐释多有未当,以后一个词作为论证《列子》的伪书性质亦不妥。文章参考先秦两汉文献的用例和小学专书对《列子》中“蘭”、“住”、“憾”三字的用法与意义作了辨正。  相似文献   

7.
名学作为先秦诸子学的一个学派,只有《公孙龙子》、《邓析子》和《尹文子》三书流传至今,其真伪难辨.比较研究其中代词使用情况可以从一个角度分析三部作品的不同,也可窥探先秦汉语代词面貌.  相似文献   

8.
今本《邓析子》是否伪托?现行“伪托”、“伪书”的结论是否仍有疑义?这问题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似成定论,已无人问津.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对“名”学的研究,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说名家学者都是诡辩派,现在看来不对了,察志们手里握有辩证法;过去认为名家学者都是唯心主义者,现在看来不对了,辩者们都是朴素唯物论者;原来说名家学者好治怪说,玩琦辞,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现在看来也不对了,名家察名实、辨同异、否定腐柯成法、草故鼎  相似文献   

9.
定州汉简《文子》出土和整理发表,有助于澄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文子》存在的疑义;《文子》虽经后人窜改,但本非伪书;《文子》为盛行子西汉前期的道家学说中直承老子一派的著作;今本《文子》与原本《文子》有内在联系,现今仍是我国研究《文子》唯一可用的完整本子;《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并非前者抄袭后者,更非前者为后者节本。  相似文献   

10.
现今通行的中华书局本《史记》以清金陵书局本为底本,金陵本的不少讹误也为中华本所承继。考证其他版本的异文,可以进一步提高今本《史记》的版本质量。本文以版本对校为基础,参考前人校勘记,考证清武英殿本《史记.封禅书》可订补今本之处凡7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