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前,在北京怀柔区举行的一场亲子教育试验,竟然让家长全哭了。活动一开始,主持人让每个孩子和妈妈都戴上眼罩。在黑暗中,孩子通过触摸妈妈的手寻找自己的母亲。但是有五个孩子没有认出自己的妈妈.当他们把眼罩揭开后,妈妈和孩子全哭了。  相似文献   

2.
缺失     
前不久,我在《生活之友》上读到一则报道:北京市怀柔区进行了一次关于亲子教育的试验。主持人让参加活动的孩子们和妈妈们都戴上眼罩,让孩子们在黑暗中通过触摸每个妈妈的手来找出自己的妈妈。结果,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正确找出自己的妈妈。可是当试验反过来进行时,每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社会空气中应该有感恩的“芳香”。感恩的种子哪里来?世界上的好人来播撒,优美的文字来播撒。《三个儿子》就是一篇播撒感恩种子的优美课文,课文主旨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尤其是在这个独生子女时代,进行这样的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曾在《读者》上读过《爱的种子没有发芽》一文,讲某个电视台搞过这样一次活动:让很多孩子不看脸只看手在很多个妈妈中找到自己的妈妈,结果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找对了;而让妈妈只看手找自己的孩子时,所有的妈妈都找到了自己的孩子。虽说只是一项活动,不代表…  相似文献   

4.
名师一点通     
外国有人做了一个实验,把许多孩子的衣服放在一起,让他们的妈妈来找。结果,所有的妈妈通过气味,准确地找到了自己孩子的衣服。由此可知,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气味,每个妈妈都能通过独特的气味,能够辨别出孩子的独特气味。同样的道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举止,说话语气、熟悉的脚步声、习惯性的动作,等等等等。写人  相似文献   

5.
近期读过一则故事《手心里的字》,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故事叙述的是学校开展亲子活动,其中有一个项目是让孩子通过摸手来辨认自己的妈妈,不少学生与家长都参加了这个活动。故事主人公的母亲是一位下岗工人,由于做搬运工手上磨起了血泡,儿子知道妈妈手上有血泡,所以母亲相信孩子一定能认出自己来。在活动过程中,母亲发现有个孩子在她手上划了几下走开了,妈妈猜想是某个学生与自己妈妈约定的暗号,没有在意。当活动结果最后揭晓时,母亲没有想到儿子竟站在别人面前,这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一位为女儿做童话早餐的重庆妈妈在网上厂为人知。据悉,这位妈妈去年初辞掉了工作在家做全职主妇,一年时间做了220份不重样的早餐。看到这条消息,羡慕之余,我也为不能全身心陪伴女儿感到有些愧疚。妈妈的全职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更多温馨的亲子时光;而对于忙碌的职场妈妈来说,如果工作与亲子时光都不想放弃,那就只能挤压自己。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有的只是放弃多与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孩子为什么总被别人欺负?这样的情形经常出现!你的孩子哭着跑回家来:“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儿。”“他们都欺负我。”“没人喜欢我。”这样的情况让家长心碎。你看到孩子是那么委屈,你既着急又不解:为什么别的孩子不喜欢他?你隐约地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事而让别的孩子远离  相似文献   

8.
换一把钥匙     
冬天来了,孩子们都戴上了帽子,有的孩子还戴上了耳罩。一天,我正在批改作业,芳雨突然哭着跑来告状,说自己的耳罩丢了。我安慰了她一番,并告诉她老师一定会帮她找到的。  相似文献   

9.
一个孩子在玩皮球的时候,不小心跌倒了,跌得并不重。这个情景被妈妈看见了,妈妈心疼得把孩子搂在怀里,看看头,摸摸脸,嘴里还不停地说:“看看,可把我的宝宝摔着了。”妈妈不说还好,妈妈这一说,孩子就张口大哭起来。相反,另一个孩子在做游戏时跌了个大跟头,爸爸却说:“孩子,快起来,不要紧,多勇敢,跌倒了都没有哭。”几句话,孩子不仅没有哭,而且自己从地上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     
《家庭教育》2009,(3):17-17
宝宝太缠妈妈怎么办 祖辈烦恼:“小孙儿是儿子媳妇自己带大的,现在他们工作忙,请我们老两口帮忙带宝宝。孙儿不熟悉我们,所以每天都哭着找妈妈。唉,他都两岁多了,眼看着就要上幼儿园,这么缠妈妈怎么办?”怎样让孩子尽快适应与祖辈相处,我们听听专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手套     
寒冷的冬天来了妈妈织了一双手套给我上学的时候戴这双毛线手套就是妈妈的手握着我的手我的手就不会被冻坏了我的手很温暖我的心里也很温暖小明没有妈妈小明也没有手套我要请妈妈织一双送给他好让他的手也有妈妈的手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就不会被冻坏了他的手会很温暖我的心里也会很温暖韦苇:妈妈编织的毛线手套套在孩子的手上,不就是妈妈的手握着孩子的手吗?妈妈的手是温暖的,妈妈把温暖一针一针地织进了手套里,让温暖伴着孩子上学。诗人用心发现了这一点,把这一首诗写得很温暖、很别致、很清新、很自然。但是这一首诗的好,好在诗人并没有停留…  相似文献   

12.
细节感人     
今天教学的课文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师让学生说说对“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的理解。几个反应敏捷的学生立即发言,后来又有一个女学生举起了手,她说“家把爸爸、:妈妈、孩子结为一个整体,每一个人在家里都有自己的位置。”她接着说道“可是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都不愿意要我,我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我……很……难过……”整个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了……老师走近了那个泣不成声的学生,将她轻轻地搂在怀里。片刻,老师开口说话了“孩子,别难过,我给你讲一,个小故事吧。你知道珍珠贝吗?我…  相似文献   

13.
张瀚 《小学语文》2013,(1):38-40
冬天,下雪了,小狐狸的手冻得冰冷。妈妈带他到镇子里买手套。一看到镇子上的灯光,妈妈就吓得走不动了,上次来她被人追赶差点送了命。她把小狐狸的一只手变成了孩子的小手,给了钱,千叮咛万嘱咐要小狐狸把人手伸给店主人看,千万不能伸错了。小狐狸找到卖手套的店,慌乱之间把另一只手——狐狸的爪子伸进门去。店主认出是狐狸,还是卖给了他手套。小狐狸高兴地跑回来,妈妈都快担心死了。  相似文献   

14.
幼儿刚入托,由于他们自出生以来就没有离开过家,一直生活在妈妈、奶奶的怀抱里,一下子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对环境的不适应,容易使其产生分离焦虑现象。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缩短适应期,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宝贝一样看待。首先,我让宝贝们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两个配班老师中,我的年纪稍大一点,黄老师年轻一点,所以,我常常扮演奶奶的角色,黄老师则扮演妈妈的角色。刚开学,大多数孩子都在哭,一个老师抱一个孩子,其他孩子又不乐意,怎么办?坐着,左腿、右腿上坐满了孩子,两腿之间夹着孩子;站起来,两手拉着孩子,…  相似文献   

15.
"他们都是些自私的家伙,从来只会考虑自己。而不会为别人着想。"受了委屈的阿里回到家里的时候,还在生气。他问妈妈:"世界上真的有那种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的人吗?""当然,孩子,让妈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妈妈轻轻地对阿里说。那是发生在一个建筑工地上的故事。年轻的马丁和科尔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都是建筑工人。一个秋天的下午,他们正在尚未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十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走上了幼教岗位。我曾经为自己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而自豪,更为每天能和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而兴奋。我精心组织每一个教育活动,善待每一个孩子。我用真诚、爱心启迪童心。可是辛勤的付出没有回报,复杂的社会环境也不时困扰着我。记得那天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了一位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虽然他不在我班上,可是他还是在远处认出了我。只见他兴奋地对他妈妈说:“那是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我正准备上去和他打招呼,只见他妈妈拉着他的手急急地往前走,一边还说:“什么老师,不就是每天看看孩子,帮孩子…  相似文献   

17.
心里的妈妈     
我离婚了,和儿子相依为命,在一家饭店当洗碗工。这天,幼儿园要召开“亲子联谊会”,老师要求做“孩子找妈妈”的游戏,首先让每一位母亲站在一排纸墙后面,然后将手伸进纸墙上面的圆洞里,由另一侧的孩子来辨认。如果撤去纸墙后,孩子就站在自己的母亲跟前,那么他们就算获胜,可以赢得一朵小红花。  相似文献   

18.
王淑娟 《山东教育》2003,(36):36-36
我们班搞得生成课程主题“鞋”,已经接近尾声了。在研究鞋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展开了自己想像的翅膀,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把孩子的作品挂出去,让家长共同来分享孩子的快乐。有一个孩子看见妈妈时,像小鸟一样扑过去,拉着妈妈的手,走到自鞋,你看能穿吗?”顿时,这个孩子马上低下了头,满脸的不高兴。而另一个孩子情况就不一样了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向爸爸介绍着自己作品,而爸爸呢,听得很认真很欣喜,孩子从爸爸的眼神中找到了自信和成功。看到前者,使人感到压抑。孩子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并且很自信自己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可是家…  相似文献   

19.
李凯旋 《教师》2014,(9):21-22
每年的新生幼儿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总会出现分离焦虑症,不能很快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能很快融入一个新集体。作为父母也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哭吗?会自己喝水吗?中午吃饭吗?……面对幼儿的不适应和家长的担心,可以借助亲子班活动,发挥家庭、幼儿园双方力量,让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年轻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几乎都不可避免会遇到孩子提出的一些尴尬问题,例如: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邻家的小妹妹为什么没有小鸡鸡呢?……面对这些尴尬的提问,有不少做妈妈的,并没有引起重视,只是敷衍地答复,或者编造一些谎言来哄骗孩子。孩子们在接受了这些错误的引导之后,对他们今后的心理与智力的发育都会造成一定损害。就让我们来看看应如何解答孩子的这些尴尬的提问,让他们能健康的成长———“妈咪,我在逗小鸡鸡张女士下班回家,让儿子一个人呆在沙发上看动画片,自己便去厨房给儿子煮奶。等她端着奶回到房间时,却发现儿子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