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过程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矛盾运动,而使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它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在德育目标的作用下,德育活动和德育评价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积极促进德育自身完善的过程,那么作为校长应如何去控制德育过程呢?德育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德育评价在德育工作中也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即是重中之重。德育评价不但对教师工作和学生表现具有检验、评定的作用,而且对于指导、改进教师…  相似文献   

2.
德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内部矛盾的解决,不断地积累起新品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外界教育影响转化为内部动力,并选择一定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德育工作要实现德育目的,完成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教育者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创设必要的德育情境,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教育手段相结合而形成一定的德育机制,受教育者经过选择、内化等过程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并通过言语和行为表现出来。但由于德育主体参与者、受教育者体验水平、德育氛围、受教育者特点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德育的有效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德育的价值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4.
德育目标是整个中专德育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德育活动的内在动因,是直接制约德育内容、课程、方法、形式以致整个德育工作的首要因素。对德育目标的理解将影响着对德育内容、方法、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 中专德育目标比较重视方向性,强调学生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当然是必要的,但这样一个统一的目标缺乏层次性,目标过高,未能靠近受教育者的德育基础,未能考虑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假、大、空”…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是人对人的一种特殊教育活动,身处其中两极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有着极强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故都是德育活动的主体,即“双主体性”。坚持德育“双主体’’原则,既是德育客观规律的表现,也是德育“互动”特征的体现,是网络信息面前人的主体性的反映。因此,必须充分尊重和发挥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德育活动中的“双主体”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所谓和谐德育,指的是德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构成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谐发展的一种德育模式。它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潘月俊 《德育信息》2002,(10):26-27,40
情境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贴近受教育者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他们融入其中,激发他们的智慧,鼓励受教育者自主选择道德行为方式,并在情境中加以训练与体验,以促进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内化和道德习惯形成的道德教育模式。这是一种在情境之中,充分利用情境的激情、明理、启智、导行、悟德等功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和自我成长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受教育者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促进受教育者提供道德认知,增强道德信念,养成道德行为的教育过程。可德育是一个千古难题!在社会转型和生活剧变的新时期,德育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更艰巨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潘越 《教学与管理》2012,(24):37-38
一、德育内化与内化过程1.德育内化德育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将社会的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内部需要的动力,从而使自己自觉地追求道德。德育内化往往以德育的本质和价值为出发点,重视对受教育者的需要、动机的培养,关注受教育者的感受、认同和理解以及自觉自愿  相似文献   

10.
试谈德育技巧山东叶泽滨[编者按]《试谈德育技巧》一文,内容比较丰富,介绍了不少具体的德育技巧,值得一读。原文分三大部分:一、吸引和接近受教育者的技巧,二、使受教育者确信所传播的思想观念的技巧,三、促进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技巧。这一期先发第一部分,下期发表...  相似文献   

11.
试谈德育技巧(续)山东叶泽滨编者按《试谈德育技巧》一文,内容分三大部分。本刊上期发表了第一部分——吸引和接近受教育者的技。了。本期续发第二、三两部分。二、使受教育者确信所传播的思想观念的技巧可以说,思想品德教育中最为关键的是一个“信”字,使受教育者了...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自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就必须加强学校的德育管理。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整体性的德育内容,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对象的实践活动,培养受教育者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在以往的德育工作中,主要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说教,轻践行的现象,其效果很不理想。其实德育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而且存在于活生生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接受理论在德育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理论在德育实践中的应用易晓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德育如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以为除了寻找外部原因外,更要寻找内部原因;除了从教育者入手,更要从被教育者入手,因为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出发点,又是归宿。只有从受教育者着手,深入研究他们接受德育内容并...  相似文献   

15.
误区之一: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心理特点错位。德育起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最基本的内容要求。德育起点的确立有两个基本依据,一是德育目标的要求,二是受教育者现有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行为的特点,包括年龄特点、现状特点和取向特点的要求。换言之,德育起点既要成为实现德育目标的阶梯和体现德育目标的方向,又要基于受教育者思想、心理的实际。两者相应制约,缺一不可。以德育目标为依据,是为了保  相似文献   

16.
李波 《辽宁教育》2002,(1):35-35
德育过程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晶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晶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矛盾运动,而使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它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在德育目标的作用下,德育活动和德育评价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积极促进德育自身完善的过程,那么作为校长应如何去控制德育过程呢?  相似文献   

17.
如何全面地从实质上认识德育过程,它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方向、性质和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问题.人类社会有学校教育以来,任何学校全面的德育过程都应有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能动过程,受教育者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过程.德育过程的实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德的社会化.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进行教育导向和调控各方面影响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按照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在德的性质和德的发展方向上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并将家庭、环境和社会各方面对受教育者德的影响调控到统治者所要求的德上来.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者要根据社会需要,在品德、思想和政治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导向,使受教育者沿着社会所要求的德去发展提高.二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  相似文献   

18.
个别学生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宁可接受处罚和羞辱,这种现象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德育常抓不懈,却收效甚微,我们的德育该何去何从?现行的德育言传多,身教少;认识多,践履少,使轰轰烈烈、兴师动众的德育雨过地皮湿。德育不是权威对受教育者的驯化,而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学相长、品德共进的过程。德育过程要体现尊重、宽容、激励、关爱,要营造一个师生平等交往的自由氛围,给学生创造和谐、民主、宽松的空间。我们的困境在于,职业学校学生有着与普通高中学生明显不同的特点,但德育模式却如出一辙。职业学校的德育缺少理解和沟通,缺少人文关怀和行为帮助。  相似文献   

19.
郑承军 《中国德育》2007,2(6):18-20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观肯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然属性依附于人的社会活动。马克思主义人本德育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受教育者的立场出发,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强调对人的需要、个性的尊重和重视,强调对人的自由、解放的执着追求,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和自我修养。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德育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在德育理论中,德育过程是一个由教育者主动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理论、观点以及道德规范的教育活动,而受教育者能动地对这些教育内容进行判断、吸收和接纳。家庭作为一个和受教育者朝夕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