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注疏发源于经部,而注疏自其创始之日起就不局限于解释单纯的字词,在<毛诗正义>中,孔颖达将单纯的字词解释称作"释文",将以疏通句义、抉发文旨为目的的训释称作"释义".同样,当将仇兆鳌<杜诗详注>中的追溯语源,寻绎典出定义为"释文",而将此外所引经史诗赋,以证诗意定义为"释义",就不难发现仇氏注释具有明显的"释义"倾向,仇氏之援引典故正为点明诗旨、申明杜义.  相似文献   

2.
汉代扬雄所作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汉语方言比较词汇专书.它模仿<尔雅>而作,同时又超越<尔雅>,这表现在<方言>在解词释义时突出的时空观上,同时,这种利用时空观念解词释义的方法对研究音韵学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黄侃曾发明两个训诂条例,其实质是用和被释字(词)共现于同一上下文的词来解释被释字(词)。这种方法可概括为“线性释义”。本文重点分析了《集韵》因滥用线性释义而导致误释的例子。线性释义往往与字形的改变交织在一起。线性释义被社会承认、接受时就是所谓的“相因生义”。  相似文献   

4.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之一,然其基本要义在<语文课程标准>和众多专家的"解读"中,却始终未能清楚解释.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当今流行的权威辞书对"人文"二字的释义有误;二是我国语文教育界对当代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人文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与"科学(工具)"相对的"人文"一词,只能是指"人类社会中一切以人为中心、主体的,能体现人的本性的各种文化现象",而不是如<辞海>所解释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文章在澄清以上失误之后,着重对"人文性"及其相关术语作出简要而规范的解释,并以课文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书评<一个人格分裂的人>是发表于<星期日泰晤士书评>上关于拉迪亚德·吉卜林的传记的评论.文章试图从文学批评的接受反应文论及翻译技巧方面讨论对该书评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在明代注<庄>的各本中,<南华发覆>和<庄子内篇注>因其作者释性通和释德清的佛教学者身份而显得独具特色,虽然两注本在阐述<庄子>思想方面均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但是两者在释义上却有着更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以<逍遥游>与<齐物论>两篇为例,试比较两注本释义之异同,并考证了两注本的成书年代,以期明确两者之间的具体联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相关词语的释义在简明性上存在问题:一、简而不够明.其原因大致为:没有充分利用方位词;没有充分利用标点符号;没有括注或者括注不详;疏漏必要的文字.二、明而不够简.其原因大致为:括注羡余;释义冗余拖沓;没有都采用同义词作注.反映出<现汉>对相关词条的释义方式不够统一,释义系统性上存在漏洞.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对<楚辞补注>本身的注释情况以及<楚辞补注>对五臣注的取舍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认为<楚辞补注>"补曰"前出现的五臣注的内容不是后人增补的,而应是补注内容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作为总集之祖的<楚辞>,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今本<楚辞>实则来之于<汉书艺文志>之"屈原赋之属".至于王逸<楚辞章句>题为"汉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刘向集",此显系为后人所加.经由自己所编之书而题前贤之名,这已是自古以来的通例.今本<楚辞>所收作者共10家,作品73篇,其作者一般都可以在"屈原赋之属"中找到主名,其每一作者作品的篇数一律小于或等于"屈原赋之属"中相应作者作品的篇数.所以可证<楚辞>是"屈原赋之属"的选本.  相似文献   

10.
朱熹的<楚辞集注>是继王逸的<楚辞章句>和洪兴祖的<楚辞补注>之后的又一部对<楚辞>的注解之书.<楚辞集注>在汲取旧注成果的同时,克服了旧注中存在的汉儒说经习气,既对字句名物作简明扼要的诠释,也按朱熹自己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做了一些阐发.本文旨就<楚辞集注>中的直音现象作了分类阐释,发现这些直音并非像传统所言只是单纯的注音方式,它们的特点、作用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