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华山三高僧诗》是明代一部尚未引起关注的诗僧文学作品。《华山三高僧诗》是毛晋辑录的晚明华严宗雪浪洪恩系弟子释通润、释慧浸及再传弟子释明河的诗集。《华山三高僧诗》考论可以从三方面展开:一是考论释苍雪《<华山三高僧诗>小引》的价值;二是考论华山三高僧的诗歌;三是考论四库馆臣《三僧诗提要》的正误等。《华山三高僧诗》具有文学性、佛教性和时代性,因此对此诗集考论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中“诗类”正目共收录62部书籍,其中宋代学者的书有18部,存目中所收84部书籍中宋代学者所著的有3部。前人从不同角度对四库馆臣的经学态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四库馆臣尊汉抑宋,而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经部“诗类”中正目与存目收录的宋代书籍的提要并结合正目中收录的清朝学者的22部书籍的提要来探讨四库馆臣对宋代《诗经》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翁方纲"肌理说"的生成,以对"盛世"的盲目认同为背景,隐含着对满清政权的充分肯定。"士生今日"是肌理说的发轫点,以学问、考据入诗反映了《四库》馆臣之一的翁方纲的职业特点。作为朝廷恢复"试帖诗"的执行者,翁方纲虽对"帖括气"不满,仍对乾隆、嘉庆两代皇帝崇尚"学问"的文学趣味亦步亦趋。其诗论的理学背景亦只是来自官方规范的程朱理学,并未真正继承宋儒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4.
"春"意象在历代僧诗中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具体意义。从具体文本出发,对僧诗中的"春"意向进行历时性探讨,从早期经典译经出发,梳理不同时期僧诗对"春"的书写,比较历代僧诗中"春"意象的内涵特质,从而对禅学思想、思维方式的演进得以一窥。  相似文献   

5.
卢宁 《天中学刊》1998,13(3):30-36
东晋僧诗是义解僧和译经僧的诗歌创作。由于义解僧与译经僧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在佛教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不同使命,这使他们对佛教文化及中土文化的把握和理解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了他们各自诗歌风格的不同。东晋文坛玄言诗的盛行,启发僧人将佛理引入文学,以文学形式表现佛理是东晋僧诗的基本特征。佛理进入文学的负面效应是诗歌的抒情审美内质的淡化,这使经文偈颂与僧诗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间接影响了僧诗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国古典目录学集大成之作,既是四库馆臣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亦是中国古代书籍与文化的大总结.蜀籍学人杨慎作为明代开考据之风气者,受到了四库馆臣精审之批评.指出其著述“瑕瑜互见,真伪互陈”,其学术“博洽冠一时”“只成杂学”.四库馆臣在继承并理性辨析杨慎考据工作的基础上,揭示其学术源流概况,表彰其考据中强调“博学”与“博征”.通过梳理《四库全书总目》对杨慎的评价,说明了清代考据学启蒙于中晚明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明代考据学是明代学术史的重要内容,对于明末清初学术风气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四库全书总目》中著录明代考据著作之体要为考察对象,可以洞见四库馆臣这一学术共同体对明代考据学的认识,包括馆臣对明清考据学关系的认识,即承认明代考据学对清代考据学"导夫先路"之功。相对于明代理学末流空疏的学风,馆臣对于明代考据学著作无疑更是偏爱,但由于无法与乾隆时期日趋缜密的学术风气相比,馆臣也对明代考据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皎然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著名的诗论家,也是杰出的诗僧。他的诗不仅在数量上是超乎前僧的,在质量上也远胜一筹,可以说是汉唐僧诗发展史上第一高峰。汉唐僧诗大多为教理所禁锢,而皎然则多有突破。 皎然诗歌对于佛门禁锢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对于教义的突破与戒律的突破两个方面。下文先述对教义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作为五代时闽国文坛能够和韩、黄滔并驾齐驱的诗人,徐寅并未引起今日学界的关注,其原因很可能和清乾隆时四库馆臣对徐寅人品、文品的非议有关。四库馆臣认为徐寅对唐王朝的忠诚是值得怀疑的,又认为徐寅诗文成就在罗隐、司空图、黄滔之下。考察实际情况后可知,四库馆臣的这两个观点都是靠不住的。徐寅应该得到今人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9):29-29,I0003,I0004
1.寺内僧多少 清人徐子云《算法大成》中有一首诗: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中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众僧刚好都用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