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勤 《考试周刊》2012,(20):38-3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明确指出:"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2.
教学简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吴学连 《教师》2012,(22):79-79
新《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更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钟梅清 《考试周刊》2011,(51):85-8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璐 《教师》2012,(7):99-100
一、小学高年级开设英语报刊阅读课的意义及研究背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在二级目标中指出:"应培养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要求,《标准》还提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  相似文献   

6.
章学平 《考试周刊》2011,(72):75-75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就告诫同行:"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语言学家吕叔湘撰文《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应该是飞扬着激情,燃烧着思想,闪烁着智慧,充满着朝气。学生登堂入室,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总目标"中也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也写道:"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程多次对"体验"一词加以反复强调,作为语文教师,值得深思,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随着课改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教师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并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表现才华的空间,如此一来,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相似文献   

9.
张洁 《天津教育》2011,(9):58-59
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提出:"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小学美术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学生评价。我认为,实施发展性评价,需要树立全新的评价理念,并解决好下面一些环节的问题。一、明确评价功能《标准》指出:"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是要充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创新性学习的理念,有机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为此,联系自己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谈谈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刘国民 《考试周刊》2009,(17):57-57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杨任云 《教师》2011,(36):44-4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小学生习作要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发挥创造性;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叶圣陶先生也早就呼唤:"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  相似文献   

13.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科学探究过程的要素中有一条:合作与交流。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与交流"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的途径来实现的。课堂讨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宋兆敏 《成才之路》2013,(23):19-19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要"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教育心理学指出: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该怎样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更富有创造性呢?  相似文献   

16.
倪美志 《考试周刊》2011,(38):53-53,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从此处可以知道: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陈登周 《考试周刊》2011,(33):73-7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标准》的这一理念从内容上强调了过程,体现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自从参加因学定教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吴揽月 《考试周刊》2012,(28):50-5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基于新课程阅读理念背景,反思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现状,探讨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的误区;力图寻求新课程文本解读的新思路,努力构建"生成性状态"的语文课堂。一、"文本解读"新解洪镇涛先生认为:"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立足于文本,紧扣文本,组织和引导学生解读  相似文献   

19.
任会凤 《考试周刊》2012,(56):34-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主动、积极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1.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马延灯 《教师》2012,(1):79-80
传统教学,教师教得过死,牵得过多,压抑学生个性发展,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异和学习的潜能,使学生失去自己"觅食"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