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安徒生童话在“五四”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徒生童话对中国儿童学产生了 至为深远的影响。安徒生童话被介绍进入中国并为中国儿童学界所称誉、所推崇,有着特定的历史渊源。到了“五四”时代,随着“人”的发现而发现了“儿童”,人们才发现了安徒生,选择安徒生是中国儿童学建设初期焦虑与期待的结果。安徒生童话为中国现代儿童学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似文献   

2.
青年学者李红叶的著作《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对安徒生的童话做了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全方位研究;此书是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著作.本书学理层面的意义在于作者由"儿童的发现"的做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在中国到了"五四"民主运动开创的时代,才有了"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现",也才出现了对安徒生童话的"立体解读 ".李红叶的著作是"一部完整的安徒生的接受史,阅读史",她是做此工作的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3.
青年学者李红叶的著作《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对安徒生的童话做了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全方位研究;此书是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著作。本书学理层面的意义在于作者由“儿童的发现”的做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在中国到了“五四”民主运动开创的时代,才有了“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现”,也才出现了对安徒生童话的“立体解读”。李红叶的著作是“一部完整的安徒生的接受史,阅读史”,她是做此工作的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我和李红叶教授初识于2000年,她让我看了她的硕士论文《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接受》。由于我对安徒生的喜爱和我对安徒生在中国受到的某些误解的不安,我对她在论文中综合的中国读者(其实主要是安徒生童话的译者和近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评论家们)对安徒生童话的阐释以及阐释的演变过程,有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在2005“安徒生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有这两部书的出版,我觉得这是送给“安徒生年”的一份厚重的礼物。我认为,《中国安徒生研究一百年》是一部中国学者对安徒生的研究史,而《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则是一部中国读者对安徒生的阅读史。这两部书合在一起,能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安徒生。  相似文献   

6.
《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是青年学者李红叶潜心五年的研究专著,立意在对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存在史、接受史、研究史进行系统梳理与学理分析。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深入地研究安徒生童话的接受历史的专著,它的出现既是中国学人对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诚挚献礼,更是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在新世纪发展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7.
安徒生童话从20世纪初被译介到中国一直到新时期的不断重译和出版,有两个关键的阶段和两住重要译者的推动。周作人在民国初年,“五四”之前首次将安徒生童话译介到中国,他也是第一个用白话文翻译安徒生童话的人,极大地促进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译介,这一过程在“五四”之后达到顶峰,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建国之后,叶君健的翻译使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翻译进入一个新时期,使安徒生童话的翻译超越了儿童读物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今年由于是伟大的安徒生诞辰200周年、逝世130周年,所以2005年实际上成了全球的“安徒生年”了。从今年年初开始,尤其是4月2日安徒生200周年诞辰日以来,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纪念、研讨安徒生的活动可谓连绵不断。今天,借王泉根教授主编的《中国安徒生一百年》和李红叶副教授的专著《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由中国和平出版社隆重推出之际,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2日是安徒生庭辰200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国的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怀念这位给无数儿童带来感动和快乐的童话巨人。对今天的中国儿童来说,安徒生过时了吗?如何以新的视角解读安徒生?《中国教育报》今天刊——  相似文献   

10.
安徒生童话: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徒生童话是中国儿童文学最初的理想范式。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建设者们正是借世界一流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尤其是安徒生童话所蕴有的现代儿童文学理念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形式——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所具有的纯正而丰富的儿童文学艺术因素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而且成为中国儿童文学长期遵循的艺术典范。安徒生童话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源。  相似文献   

11.
杨文华 《文教资料》2011,(10):18-19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他在童话中把现实生活、个性化的诗引进了童话创作。安徒生童话背景下的中国童话,在吸收了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中国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加入了本民族的一些特有元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童话。  相似文献   

12.
蒋芳 《娄底师专学报》2005,(6):133-134,137
新近,读到李红叶女士撰写的学术专著《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简称《安》),收获很大,感受颇多。在这本长达32万字的著作里,安徒生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史清晰明了,安徒生在中国受众心中的不同面相鲜明突出。通过它,读者了解到的不只是安徒生在我国的发生与发展史,更重要的是我国学界在不同时期对他的某种误读与疏忽。  相似文献   

13.
安徒生童话深具儿童精神,安徒生童话的儿童精神在中国的流变从一个侧面记录着中国文学自身成长的足迹,梳理安徒生童话的儿童在中国的流变为思考自身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  相似文献   

14.
安徒生童话在世界童话之林中是一株奇葩,吸引了无数少儿读者。从安徒生童话“拿来”的中国童话,在吸收安徒生童话深刻的思想意义及其“真”、“新”、“奇”、“美”的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入了中国自己特有的元素,形成了中国童话自己的特色。与此同时,中国童话在变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对100名大学生和100名小学生的问卷调查,初步得出了学生所期待的童话特色,这对我国童话创作的方向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介绍安徒生童话第一人周作人早在1908年,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儿童文学的启蒙家周作人,在《域外小说集》第2卷末刊出的“域外小说集以后译文”的目次中,就预告要翻译“丹麦安兑尔然”(今译安徒生)的作品。1912年,周作人作《童话略论》,其中就有介绍安徒生及其童话的文字。1913年,周作人发表《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这是我国第一篇介绍安徒生生平和创作的文论,有3000字,与世界同步介绍了安徒生,成为当时国人了解安徒生及其童话创作的重要窗口。1917年,周作人又发表《安兑尔然》,介绍安徒生。针对译界存在的随意篡改安徒生童话的现象,周…  相似文献   

16.
梁志坚 《莆田学院学报》2008,15(1):56-59,71
探析安徒生的基督教情结,对安徒生童话中基督教主题作品进行探讨。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忽略了宗教文化对安徒生创作的影响,导致了中国读者对安徒生童话作品的误读。  相似文献   

17.
叶君健与安徒生童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座的很多人都是研究安徒生的专家,本人作为门外汉,不敢在这里就安徒生的研究班门弄斧。本人作为曾经翻译过安徒生童话的叶君健先生的儿子,只能谈点家父生前在这方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些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准感动     
安徒生200岁时,有中国人拈出“安徒生没有现实意义”的高论。道理很深刻,似乎也很有一批人共鸣。其实,目前对家长和孩子最有“现实意义”的莫过于练习题了,因其事关考分,关乎命运。再次,最有意义的就是少年成名。某位少年作家的母亲曾像得了发明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以作家为标志,这就是安徒生的丹麦——丹麦的安徒生. 与童话紧紧连在一起的国家是无限美好和充满魅力的.它叫人联想到纯洁、无邪、真率与童心.从人的"根"上影响人的还是童话,安徒生是影响着全人类的作家.所以丹麦人以他们的安徒生为荣,在这个国家几乎处处可以看到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和他的自画像,还有一种用纸剪成的类似太阳神的头像——这是安徒生剪纸作品的标志,名叫太阳头. 安徒生对剪纸之爱到痴迷地步.然而,剪纸并非只是他的一种艺术爱好,而是他童话的一部分.他常常在给孩子们讲童话时,一边讲一边剪纸.  相似文献   

20.
许多实际材料表明,安徒生可能是丹麦国王克里斯钦八世私生子。因政治原因,安徒生由穷鞋匠汉斯·安徒生和女佣人安娜·玛莉娅抚养长大,丹麦王室暗中关照着他。安徒生将特殊的身世对象化,把自我糅人童话人物之中,使其童话具有了浓烈的自传色彩。对安徒生童话不同时期的不同基调进行的分析及对安徒生特殊身世在其童话中的对应关系的合乎逻辑的推理论证表明,安徒生童话的自传色彩是其童话人道主义特色等许多特色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