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人”是《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课标2011版》)的第一个知识点,各种版本的教材也经常把它作为初中历史的起始课。笔者认为,本课应发挥历史学习的“先行组织者”作用,即在探究“北京人的特征”过程中,渗透历史学习的基本框架,体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为此,笔者在“先行组织者”理论指导下,进行了“中国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顾此失彼     
课本第 7~ 8页 :“元谋人的发现 ,揭开了祖国大地人类历史的新篇章。”这句话在逻辑上不通。按课本的说法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也就是说在元谋人之前“人类”在我国还没有。没有出现 ,当然也不会有人类的历史。压根儿就没有人类的历史 ,揭开了祖国大地上“人类历史”的“新篇章”又从何说起呢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到了同一课的第 8~ 9页 ,又说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特点 ,但能够用手使用工具劳动。他们已经是人了。”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北京人已经是人了”的理解 ,在课本第 12页的练习题中还设计了一个问答题 :“看看…  相似文献   

3.
<正>《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是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华夏文明的起源。一、整合课标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和主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中国古代史史前时期的内容要求如下:通过了解元谋人、  相似文献   

4.
倪仲 《教书育人》2015,(4):53-54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的"内容标准"为"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根据课标,笔者撰写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读图并结合自身已有常识,说出处于蒙昧状态的早期人类的世界观,体会人类认识自我的过程。2.学生通过回顾必修Ⅰ所学知识,结合教材文本,归纳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引起地理上的大发现,是孕育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之一。学生通过探究本课会更清楚地了解哥伦布等一大批航海家和探险家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和意义。并且学会从整体角度出发.探讨大航海对人类从分散到整体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历史。  相似文献   

6.
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北京美术实验教材第四册,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教学内容是:了解中国杂技艺术的起源和历史,培养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通过记忆、分析、了解人物动态变化,并且表现杂技的场面。  相似文献   

8.
注:为了解决九年义务教材中国古代经济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历史教研室决定以大家普遍认为难以处理的这一课做研究课,北京市和西城区的历史教研员及一些优秀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和研讨,由北京六中的青年教师赖锦(北京市青年历史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执教,本课教学受到了听课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远古时期指的是"文明社会诞生之前的史前社会阶段"[1]。苏秉琦先生认为具体指商代以前的历史[2],2016年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在编排上把远古时期划为夏朝出现之前的历史,即教材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包括《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三课。这一时期,由于文字还没有产生,史源主要来自考古学[3];历史人物多是群体而非个体;除了远古传说中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故事外,知识点没有情节性;七年级学生对这些历史内容不熟悉、难理解。  相似文献   

10.
适用于七年级历史课标教材(人教版)第1课—第11课。一、选择题1.某人出生于公元前15年,死于公元56年,这个人活了()A.41岁B.70岁C.71岁D.72岁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D.蓝田人3.考察我国水稻的种植历史,应该去哪一先民的聚居村落()A.半坡居民B.河姆渡居民C.元谋人D.北京人4.右图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用具。它是()A.储藏粮食的用具B.炊具C.取水工具D.装饰用具5.远古时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有许多,其中被尊为“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B.黄帝C.嫘祖D.后羿6.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文明门槛的伟人是()A.尧B.…  相似文献   

11.
本单元包括中国有史以来至秦统一以前的历史。祖国境内大约在170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处于原始人群时期,山顶洞人开始进入氏族公社时期,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和大汶口文化早期处于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已经在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河南南召、湖北郧县和郧西,还有贵州黔西观音洞、山西芮城匼河、河南三门峡等地区都发现了古人类文化遗址。《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群》这张挂图,是结合中学教材编辑的。挂图简介了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的遗址、遗物。元谋人是我国已发现的早期类型的直立人的代表。元谋人本身的化石材料,目前只发现两颗上中门齿。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应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的年代距今为170万年。1973年对元谋遗址再次进行考察时,发现了石器和用火的遗迹,选入韩图  相似文献   

13.
[学习目标]同学们要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要通过对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学习,能简述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要了解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能够区分传说和史实。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新课(教师首先用幻灯片打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还可以挂出长江、黄河流域图,教师边指图边讲解,使学生能集中精力跟着老师的思路在共同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引入新知识,进入新课题。)师:同学们,这节社会课我们要学习两个内容,请同学们看幻灯:(1)知道黄河、长江这两大流域的半坡、河姆渡遗址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知道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半坡、河姆渡居民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我们的祖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元谋人、北京人很早以前就在长江、黄河流域生息劳…  相似文献   

15.
最近收到读者来信,提出我国最早人类究竟是“北京人”还是“元谋人”的问题,特答复如下。全日制五年制小学课本《历史》上册第一页写道:“我们伟大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就有人类生息、活动。到大约四、五十万年前,有一群原始人类,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我们把他们叫作北京人。”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一页写道:“在云南发现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们已知的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据此可知,就目前而言,根据已知的考古发掘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材人教版三年制初一教材下册第十二课增强自律能力第一框自律的表现——自爱、自省、自控。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关于本课教材的分析的说明。 第十二课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课,具有总结和提高的意义。在一个学年的心理品质、道德情操和思想方法的教学教育过程中,诸如调节情绪、磨砺意志、承受挫折、开拓进取、自尊自强、塑造性格、寻求友情、陶冶情趣、培养情操的教育,都包含、渗透着自律的内容和要求。本课则是在前面这些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出了养成自律习惯和增强自律能力的要求,并且对“自律”展开全方位的分析阐释,使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史【考点扫描】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从元谋人到约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代表。原始社会后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全国各个主要地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及其文化遗存最有典型性。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文明的曙光已经隐约可见。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大约与此时期相当。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解体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为…  相似文献   

18.
以"射线、直线和角"一课为例进行课例研究是基于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小学数学课例研究"在"几何概念"教学中选择的一个研究点。本课例研究试图对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三种版本教材进行比较,在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的比较分析中,更深入地解读课程标准、教材编排意图,从而更好地把握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起点。一、教材编排结构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编排有其共性的地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内容分析《海南历史》是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和三环出版社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组织编写的海南省义务教育地方教材。《海南历史》作为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主要记述海南岛的历史。既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又是本土课程应用的平台。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海南的历史发展概况,进一步熟识海南历史,热爱家乡,建设海南。本课为教材第一课《海南历史源流》,是海南古代历史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学生学习海南历史具有开篇  相似文献   

20.
章青 《生物学教学》1999,24(12):21-22
说课是教师在特定场合下,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教学任务、陈述教学目标、讲解教学方案的教研活动。一般包括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有关说明。本人参加了苏州市多媒体课件说课比赛,下面以“减数分裂”第一课时为例来说明:1教材分析1.1本课内容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讲述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1.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是本书的重点和难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知识的基础,因此有承前启后的作用。1.3教学目标(1)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2)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