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所谓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的实施,在给教师带来极大促动与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的历史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重新的认识与换位思考。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有感触。本文谨对在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师要转变哪些教育观念、转换哪些角色,略谈拙见。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程改革必然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教育教学策略的革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能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涵实施于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的环节。而我们教师如何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尤其是"语文教学实践应在师生积极的‘心灵对话’过程中进行"的教学理念日渐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共识,并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践行,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能。一、融洽课堂——搭"心灵对话"之台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权  相似文献   

4.
口述史不仅是当代历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而且是一种新的历史教育手段。口述史教学是以口述项目为依托的教学兼研究活动。我国的历史新课程改革重视吸纳口述史这一历史研究新方法,积极倡导口述史教学的新理念,鼓励教师和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述教学实践活动。《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口述史教学》一文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口述史教学理念,讨论了开展口述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历史课程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历史社区课程资源等问题。这些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无疑具有启发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教育理念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先导和灵魂。有位教育专家说:“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就有什么的教育效果。”因此,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更新现代教育理念。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主导下,教师还应确立教育即服务、教学即交往、课程即生活、合作即发展、学习即生存等现代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是关键,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则直接导致教师教学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特别注重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首先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教师的职责已不再只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境地,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在培养目标上,它指向的是“做”而不是“学”,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对教育理念的更新,只有从思想观念上逐渐适应新课程,才能在具体的教与学上适应新课程。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莉 《陕西教育》2007,(9):21-21
教育信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其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教师的教育信念渗透在自己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它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关系到教师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育方式的改变源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并把新的教育理念融为自己的教育信念。所以,教育信念是支持教师教育活动的本源。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在高中已经开始,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觉得并不陌生。因为许多教学理念就是教师教改经验的总结、升华。其实,如果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着深刻的理解,即使是老的课程框架、老的教材版本,仍然能探求并达到新课程的理想境界。因此,我认为,只有对新课程认识正确了,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改革的教育行为。否则,即使课程的设置是新的,教材是新的,课仍然是老的。新课程、新教材的关键还是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程理念在实践活动中深入实施,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本次新课改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实践,大胆探索,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落到实处。教育要现代化。就必须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自然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尽快更新观念,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真正人才。本人认为教师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王玉荣 《课外阅读》2011,(12):102-102
自从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从事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正在积极的探索着,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着力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尝试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深切体会到只有深刻改变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期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的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因而,变革课堂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2.
周宇杰 《学周刊C版》2010,(12):170-171
目前,我国正在推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是核心,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参与程度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从传统教育的角色中走出来,结合新教材教学理念,构思新课程观念下现代教师的角色,引导并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实施新时期的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杨景玉 《考试周刊》2012,(18):41-42
新课程与旧课程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理念。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而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这种先进的理念,转变成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良好发展,主要是通过教学来实现和解决的。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在具体实践层面上落实的重要环节,它左右着广大教师日常的活动方式,决定着整个课程改革的成败。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并不缺乏先进的课程理念,我们所缺少的是具体的对这些先进理念的运用、操作和探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实并检验这些理论的作用和价值,否则,这些所谓的先进理论只能是虚无的空中楼阁,其高深精妙的语言阐释也只能是美丽的神话而已。因此,我们在关注先进课程理念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微观层次的教学实践问题,并且时刻保持一种反思状态。  相似文献   

15.
梁伟玲 《广西教育》2006,(3A):11-12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将一些先进理念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时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县自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课程改革以来,本着省时、高效、实用的原则,采用了多种培训形式和措施,积极开展课改小学数学师资培训活动,不断加强教师的业务指导,有效地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帮助教师掌握新课程的一些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徐新星 《教书育人》2006,(11):24-24
课程改革当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再先进、再科学的教材在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思想落后的教师那里也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因此有人说“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是很有道理的。面对课程改革,教师加强学习,主动完成自身的角色转换,对于适应新课程,缩短实施新课程的过渡期,促进新课程在基层学校的实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闫泽东 《考试周刊》2013,(26):12-13
<正>新课改是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整合并重。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更新,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课程内容,还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下面我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18.
徐会增 《辅导员》2009,(12):51-51
新课程地理教学为地理教师提供了创新的平台,教师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地理新课标的指导下,更新教育理念,大力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主题与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开展了几年,新课程以新的理念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物理课程改革不仅是更换一种教材,而且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超越.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教学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的实施就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新过程.如何进行创新教学呢,本人就以参加省创新教学比赛《压强》一课的教学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万湘涛 《教育艺术》2005,(12):15-15,14
新课程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并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但是仔细分析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新旧教学理念还在发生撞击,有一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并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当前的新一轮教学改革格格不入。据调查表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新的教育理念已具备,但关键是教学一线的教师要真正把这些教学理念用到行动中。教学改革不仅是理论、理念的改革,而是教学行为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