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提问人人都会,关键在于“巧”。因为“巧”的提问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能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一、先易后难,拾级而上《学记》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这就是说,教师在提问题时,就像砍伐坚硬的木材一样,要先从易砍的地方砍起,随后再砍木材的关节。提问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学生无法回答,学生会失去信心;太容易,学生则不用动什么脑筋,起不到推进思考、开发智力的作用。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遵循因材施…  相似文献   

2.
汪慧琴 《学语文》2012,(6):75-75
《礼记·学记》有言:"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善于提问的教师懂得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热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提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所以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量、衡。一、度——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识水平和想象能力。《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会精心设计提问的深浅…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顺畅、和谐地发展,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这个问题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课程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一、巧妙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一、明确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 心理研究表明,在学生大脑皮层兴奋最高的时刻,教师恰到好处的质疑设问,能有效地触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动员起他们积极思维的内部诱因。收到事关功倍的效果,课堂提问设计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思维的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道出了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从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角度看,并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其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也就是说教师通过提问,学生答问这样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起到开拓思路、启迪思维的目的,教师的巧妙设问,一是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掌握所学知识.二是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大大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的思维进射出耀眼的火花来,三是能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7.
激活学生思维的课堂提问有着较大的优越性,它渗透着素质教育的若干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选取能触及学生思维敏锐点的课堂提问,寻找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的"焊接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学记》中记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可以克服学生的“思维缺席”,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提问,只要有不同想法都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只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掌握灵活得当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委婉客观的评价就可以了。下面是我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得到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9.
能够提出问题体现着学生的思维,反映着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是学生思维创新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同时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要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舞台,创设学生乐于提问的条件;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进而在课堂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问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提问。本文结合以下几点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将课堂提问贯穿于数学课堂,不仅符合数学学科固有的特点,还对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理解具有重大意义.总的来说,课堂提问能够使教师在课堂中及时获取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此外,还能够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注意力,跟上教师讲课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建立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加深学生理解知识的目的,也是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我们课堂提问不仅要使学生“通其义”、“得其要”。而且要叶旨点”学生掌握“下手”的方法。 一、课堂设问的技巧 好的设问要渗透学法,抓住本质,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使学生积极思维。课堂设问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教师该怎样提问学生?《学记》有这样一段生动的叙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大意是说教师的“问”,应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思维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现代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看作是“思维的路标”。可见,课堂提问,它既要教师具有提问的素养和教育机智,又要有科学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正>《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善于提问的教师,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要求的问题,问在关键处,问在疑难处,对调动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精妙的课堂提问。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早就总结了“善问”的经验:“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问者反此”。这句话告诉我们善问的人能够让听者非常愉悦地、水到渠成地理解问题,不善问...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思维的擦火石。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触发思维,积极踊跃地投身数学课堂,精彩而富有艺术的提问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创设疑问情境,点燃学生的好奇之心,激发其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很大帮助。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精彩而艺术的课堂提问,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的技巧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巧的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有效的思维空间,激发他们强烈的数学探究欲望,从而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实施新课程以来,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却依然存在随意发问一问到底缺乏思维的无效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阻碍了学生的有效思维。那么,如何探寻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落点呢?  相似文献   

18.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同时,课堂提问能够让教师全面清楚地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计划和调整下一次的课堂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效率。然而,不同的提问策略产生的教学效果大相径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亟待对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9.
现实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往往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①提问内容过于简单化,没有思考性:比如类似"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这类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也难于使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学生错误症结所在。②提问的设计随意性强,问题无层次,前后问题之间缺乏连续性,前言不搭后语,思维胡乱跳跃。或在教学过程中横生枝节,突然提出某个问题,造成学生的思维断层。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种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教师们为达成教学目标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和学生数学思维建立的关键。教师如果能够熟练并准确地利用课堂提问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诱导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还能做到先声夺人,从而激发出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好奇心,为整节数学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