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讨论汉语南方方言入声韵尾的类型及其演变,根据入声韵尾的现实表现分为五种类型:三分型、二分型、合流型、脱落型、双层型.下面又分一些次类型.在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入声韵尾演变的一般趋势,并且对少数方言点的特殊音变作了分析.文章首次指出,闽语的入声韵尾为特异的双层型,并对双层型的形成提出了一种假设.  相似文献   

2.
湘南土话咸摄、山摄韵尾情况复杂。-m并入-n尾后,n尾演变有两大方向:一是韵尾舌根化,演变为后鼻音;另一个演变方向是弱化甚至脱落。湘南土话中闭口韵的音变现象属于典型的回头式的语音演变,非存古性质。  相似文献   

3.
沅陵乡话、湘南几个土话的韵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沅陵乡话,东安土话,宜章土话,江永土话等集中在湖南境内尚未分区定性的土话的韵母进行共时描写,并同时与吴语,湘语进行比较,研究其韵母演变格局,发现这些土话与吴语,湘语共同具有:果假遇摄元音高化链;支微入鱼;流效摄的联系;阳声韵尾归并;阳声韵三分格局等音韵现象,沅陵,东安,宜章,江永与吴语,湘语韵母的相同之处反映了它们的历史联系,应该是原来相同或相近的方言因素的共同留存。  相似文献   

4.
在河北方言中,中古阳声韵的读音情况比较复杂,鼻韵尾不仅有弱化、鼻化的情况,而且有脱落鼻音尾元音化的情况。从历时演变过程看各地方言中阳声韵的读音差异,是由于它们处在阳声韵演变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造成的,而且阳声韵有最终走向消亡,从而和阴声韵相混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现代方言材料、历史文献、方言地理学和实验语音学的证据共同表明,北方地区鼻化韵有三种演变类型:始于an类音的,在随后的扩散过程中分化为两种类型:一是以韵尾-n为条件,一是以韵腹a类音为条件;第三种则始于aN类音。山东方言属于第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中古咸摄阳声韵—m韵尾演变到今方言,韵尾消变程度不一。本文从《汉语方音字汇》中选取由南至北的十个方言点来探讨咸摄阳声韵—m韵尾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古入声在方言中的分化一直是方言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它对方言音韵比较研究及方言归属都具有积极意义。桂阳土话作为湘南土话的一部分,在入声的发展演变上有自己的一些特点。通过比较研究,桂阳土话入声分化的类型有四种:敖泉型、流峰型、燕塘型、荷叶型。  相似文献   

8.
桂北全州县的文桥镇是广西最北的一个镇,与湖南的东安县接壤。被称为桂北土话的文桥土话,与老湘语和两省区的土话都有密切关系。文桥土话声韵调的主要特点有:保存了差不多整套的全浊声母,有“舌上归舌头”和“轻唇归重唇”的现象,鼻音韵尾大量脱落而混同于开尾韵,古入声韵尾变成较弱的喉塞音韵尾,保留入声调类。  相似文献   

9.
孙伯君 《中国语文》2012,(2):170-176,192
《番汉合时掌中珠》(1190年)夏汉对音和《文海》的分韵显示,12世纪河西方音中的通摄阳声韵与失落韵尾-的宕、梗两摄的演化有所不同,据此,学界一般主张通摄阳声韵保留了鼻化音。本文通过归纳《掌中珠》和《类林》(1181年)等文献中的夏汉对音字例,指出通摄阳声韵只有端组和精组字保留了鼻化,其他声类字均已失落鼻韵尾-,并进一步结合梵汉对音字例,分析了端组通摄-尾的失落滞后于其他声类的原因可能是河西方音中端组与遇摄不搭配。  相似文献   

10.
小江话是浦北县内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方言,有24个声母、46个韵母和8个声调。古全浊声母今小江话一律清化,古徽母90.8%读同明母,念重唇的[m];古阳声韵和入声韵分别保留[-m-n-η]鼻韵尾三分和[-P-t-k]塞音韵尾三分,有自成音节的声化韵;古入声字保留独立的调类,基本依声母的清浊分阴阳。  相似文献   

11.
陕西关中西府太白、岐山两县交界的几个乡镇有子变韵母。关中西府子变韵的类型属于长音型兼拼合型。子变韵是名词的一种语法标志。岐山的拼合型数量比太白多,表明子变韵的发展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台山话、开平话部分曾梗摄三、四等字文读时收-n/-t尾,是广东四邑方言阳声韵尾、入声韵尾最显著的变化。这种音变的重要诱因是,这些音节的主要元音为e,其舌位较前较高;而这种音变最终得以实现,应该与两地方言使用者的言语取向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区语音共有声母22个(含零声母),韵母36个。中古音系有声母40个。古韵母分16个摄。石家庄市区语音与中古音在声韵调上的对应关系大多都有规律可循,但也都有例外字。石家庄市语音声调的演变与中古声母的清浊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入声分别派入了阴阳上去四个调类中。  相似文献   

14.
安徽五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县内方言又分为三个子片区。分析浍南片区新集镇方言的音系情况,概括其声韵调的特点,并配以声韵拼合表,指出新集镇方言与五河县方言的差异性,为五河方言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益阳方言的古全浊声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益阳方言与长沙方言同属于湘语长益片,但在古全浊声母演变方面,益阳方言却颇具特色。益阳方言的古全浊声母根据声调、声母、韵母进行不同层级的演变,演变按照清化和弱化两种模式进行。这种演变方式使益阳方言的古全浊声母同其他湘方言相比,显得更加复杂。本文讨论益阳方言古全浊声母的读音以及演变顺序,认为益阳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演变模式对研究汉语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陇东方言音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陇东方言属中原官话秦陇片。陇东方言声母23个,韵母34个,声调4个,和普通话声韵调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记述了晋语邯新片的邯郸方言近百年来入声韵母的简化过程,报告了新的语言事实,讨论分析了入声韵母简化的方向、简化顺序及其制约因素、简化速度和简化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陕西方言对知照两系及日母逢入声薛药觉韵有关字的读音问题,其中牵扯“说(~话)”字以及“卓戳硕若”等北京翘舌音声拼[uo]韵母字的读音问题。“说”字在米脂等处读作入声,关中以及陕南山阳等处读作阴平调,陕南的西南官话读作阳平调,白河方言读作去声调,商南读作阴去调。“说”字的声韵组合很复杂,例如关中方言区西安等。“设摄涉赊奢”等字同音。陕北晋语以及宜川等处亦如读本文所讨论的“卓戳硕若”等字,关中多数方言点读这些字为平舌音声母拼以[Ц]为介音的音节。蓝田等处“卓戳硕”等字读作平舌音声母。  相似文献   

19.
许村是许村镇政府所在地,是歙县北方政治文化中心,为徽青古道的中转站,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方言有声母27个、韵母34个、声调5个。与共同语相比,声韵调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