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西客家人从宋代开始移民广西,是移民广西最早的客家民系。其移民主体主要集中在宋元时期,明清后逐渐减少,移民性质突出表现为政治性移民。移民迁出地以赣南地区为主,迁入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桂东北地区。江西客家移民的到来,为广西客家方言的形成、客家采茶戏的传播和桂东北地区商业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广西的矿业为什么会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在广西矿业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新桂系集团采取的措施有何利弊,矿业的发展与新桂系集团的势力有何关系。一 20世纪30年代广西矿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新桂系集团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条件,采取了较开明的吸引人才的措施和较正确的矿业政策。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曾就发展广西交通运输业、矿业、农业以及培养人才、开发能源、合理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设想,其中不乏合理的成分。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取浙南云和、遂昌、松阳三县若干个汀州村,实地考察其来源及其现状,验证了学者关于明清时期汀州客家人移民浙南的结论,并在移民动因、移民形式、土客关系、文化承传和移民中畲族与客家关系等方面深化和丰富了客家人移民浙南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论广西客家的源流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的客家人与闽粤赣山区客家人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迁桂的客家人多由广东嘉应州、惠州府、潮州府和福建的汀州府而来。由于发展历史和生态环境的不同 ,广西客家人在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近代 ,经纪业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主干行业之一 ,文章从其形成发展的原因入手 ,分析近现代广西经纪业对农业经济商品化的推动 ,探讨经纪业对商业观念、商业技术进步的影响 ,从而揭示了近代广西经纪业对商业繁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广西的客家人与平话人是两个汉族的族群,尽管由于时空的差异造成了平话人与客家人在迁徙空间、生计方式、风俗习惯、信仰习俗、语言和族群特点等方面的差别,但是两者仍然是汉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继承和延续了汉民族文化的传统,是汉民族同源异流的分支。  相似文献   

8.
近代,经纪业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主干行业之一,文章从其形成发展的原因入手,分析近现代广西经纪业对农业经济商品化的推动,探讨经纪业对商业观念、商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从而揭示了近代广西经纪业对商业繁荣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客家人的生活中,广为流传着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传统民间游戏,这不仅是客家人娱乐后代、教育后代的一种方式,更是客家人精神需要与文化观念的继承与传递。"木楞"、"摸盲鸡"、"死活爬拉背"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游戏形式,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客家后代,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强化了他们对客家文化的认同。在当下,传统民间儿童游戏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游戏研究与儿童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广西金秀茶山瑶仍然保持大瑶山中的"山主"地位,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社会经济发展方面都领先于其他支系,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征,但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容高估。  相似文献   

11.
客家是中国汉族中一个独特的民系。其所处闽、粤、赣边区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带,素有“八山-水-分田”之说。明清时期,客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垦荒辟地,开发物产,兴山利;积极发展纺织业、制瓷业和矿业等手工业;开展商业贸易,促进了市镇的繁荣,形成了客家地区的早期经济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2.
人口迁徙是客家民系形成的动力之一,常受到历代户籍制度的约束。针对流寓民,统治者制定了有别于土著居民的户籍制度,如宋之"客户"、明之"附籍"、清之"客籍"等。户籍制度与客家民系存在密切的关系,学术界忽视了户籍制度本身与客家民系形成之间的关系。"客户、客籍"名称未必是近现代"客家"名称的直接来源。户籍制度是国家政权控制社会资源的重要手段,差别性户籍制度不仅对流寓民进行户口确定,而且进行社会身份的标定。明清时期,土著与流寓民之间激烈的经济政治斗争,强化了族群的自我认同,推动了赣闽粤边区客家民系的形成,而清代摆脱"寄籍"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在台湾地区的客家人绝大部分迁移自清代前中期的粤东地区。在台湾,原籍清代嘉应州地区(即今梅州)的客家人被称为"四县客",而原籍清代陆丰地区的客家人则被称为"海陆客"。"四县客"在台人数较多,势力较大,在全台各地均有分布,受到的关注较多;而"海陆客"人数较少,主要分布于台湾北部的新竹地区,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偏少。基于笔者在海陆丰地区较长时间田野调查所得民间文献,并结合其他正史文献材料,试图展现清代陆丰客家人迁台的基本情形,以及迁台海陆客家人对台湾的开发与建设做出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广西博白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极具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因此也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其艺术风格独特、旋律优美、题材广泛,意境含蓄、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形象鲜明、韵脚整齐。文章浅析了广西博白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旨在让更多人能清楚地了解客家山歌,并促进客家山歌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为更多的专家学者能进一步探究博白客家山歌这一瑰丽的民间音乐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建构的“客家”与区域社会史:关于赣南客家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的"客家文化区"的形象是1990年代以来政府、民众、社会和学界共同建构的结果。其心理基础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粤东影响形成的"客家人"及其认同概念,而其历史基础则在于自唐宋以来赣南先民与明清时期流民之间相互"层累"地构成客家建构所必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推进赣南的客家研究,一方面应对赣南客家"建构"的历史进行梳理,包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赣南人作为一个"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和赣南地区作为一个"客家文化区"地方认同意识的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必须放弃传统研究中以方言和移民作为认定客家的硬性指标的做法,充分展开对赣南复杂而多元的区域文化研究,特别是必须在历史进程中把握这种区域文化之形成,重新认识赣南"客家形成"之历史背景。必须开展一些个案式的研究来展现赣南的区域历史进程及其被"制造"成文化表象,并进一步被人们运用这种表象"建构"成客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台湾客家自明末清初来台至今,饮食有六次较明显的变迁,带来客家饮食文化较明显的离散与融合。台湾客家饮食共同特色是保持食物的原味、特别擅用香料与沾酱、具独特的酱渍食品、自制酒茶饮品繁多。台湾客家还吸收来自大江南北的饮食文化,发展出风靡饮食市场的城市美食。受到移居地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地化"的客家族群出现相当多元而异质的饮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近代广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比较发达的行业是矿业。由于近代中国是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 ,近代钦州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有半殖民地经济的性质 ,矿产品成为主要的外销产品。钦州的矿产资源开发尽管相对晚于相邻的广西其他地区 ,但毕竟是钦州对外交往的一个窗口。由于矿产的开发销售所引起的人员的交流、技术力量的引进、销售运输线路的发展以及贸易对象的变化 ,从而在客观上引起了钦州对外交往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以10余块留存于世的明清客家妇女参与捐田、捐款的碑刻为分析对象,探讨客家妇女的神明崇拜。明清寺庙碑刻反映出客家妇女信仰的神明涉及到不同教派神,佛教、道教、地方神均有。尽管大多数捐款妇女为本村村民及附近有姻亲关系的女子,信仰圈与社会活动圈均不大,但从明清客家妇女对社区事务有所参与,有的甚至主导了寺庙的整场捐款活动来看,传统客家妇女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矿业,清政府针对新的矿务形势进行矿务立法。铜官山矿务交涉源于安徽巡抚与凯约翰私定开矿条约,本为凯约翰与安徽巡抚进行交涉,在英国的要求下,清政府介入纠纷并以新的矿务立法为依据与英商斡旋签订了新的开矿合同。新开矿合同签订不久,因英商的屡次延期开采,清政府在安徽和全国民众的压力下重新与英商谈判收回矿权,最终以赎买方式解决。铜官山纠纷历时数年,清政府在铜官山矿务纠纷事件上用矿务立法和机构建设来维护本国权益,中国矿务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善;然而清政府的矿务政策在强国英国面前未能完全发挥效力。  相似文献   

20.
湖口乡为典型之台湾客家乡镇,清乾隆开始移民从广东陆丰县来台,落脚垦拓定居,湖口首由移垦社会走向农业社会;再因时代变迁,高速公路的开辟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距离,工业区开发等因素由农业社会转型为工商业社会;随着经济、社会、文化之进一步发展,亦由传统工商业社会蜕变成现代科技信息社会,乃为当代台湾客家社会文化变迁之历史缩影。新竹湖口客家社会变迁的案例,其实也反映了台湾迈向现代工业社会之变迁轨迹与发展样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