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宾基是抗战时期流亡桂林文化城的东北作家之一。在桂林的三年,骆宾基在小说创作上达到了一个高峰。他先后写下了长篇小说《幼年》,中篇小说《胶东的暴民》、短篇小说《北望园的春天》等。文章对其抗战时期在桂林的小说创作作了一番总体评述。  相似文献   

2.
《边陲线上》是骆宾基的处女作,也是骆宾基的成名作.它是骆宾基把文艺作为为民族主义革命斗争服务的一个具体例证.骆宾基的创作风格在这部小说中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3.
骆宾基小说以短篇著称,不过这不能忽视其长篇小说的创作内涵。虽然《姜歩畏家史》仅完成第一部,第二部还未完成,但是《幼年》留给人回味的地方却有很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失去乐园苦苦追忆的恋乡情感;对温馨、明媚的童年世界的向往。处女作《边陲线上》更是反映那个时代的代表作品。本文主要立足作者的长篇小说《边陲线上》和《幼年》,通过分析作品,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来谈谈骆宾基长篇小说的艺术内涵和创作思想,希望给读骆宾基小说的读者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艾芜在桂林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小说,既有短篇,也有中篇,还尝试了长篇的创作。在内容上更关注当前的社会矛盾,在艺术风格上更注重现实主义.这在艾芜的文学创作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篇小说《故乡》是艾芜在抗战时期完成的一部宏伟巨制。从桂林辗转到重庆,前后历时五年多,近六十万字,艾芜在克服了诸多困难的情况下,终于完成了这部小说。《故乡》展现了抗战时期大后方国统区人民的真实生活,触及到大后方社会生活的各种现实问题,揭示了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人们的心灵世界,借此引发思考:如何在抗战背景下实现国家与个人的统一?中华民族应该何去何从?艾芜将大后方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时代背景相交融,展现了个人与时代在历史时间上的交汇。  相似文献   

6.
骆宾基在20世纪40年代是疏离以政治为纲的主流文学的一位富有个性的作家。他的与众不同,是受惠于他对契诃夫艺术风格的全面借鉴。骆宾基在大量的阅读感悟之后,开始全面地吸收契诃夫创作中的艺术滋养,他的小说“生活流”和人物并非善恶脸谱化的写法,甚至在戏剧创作风格上明显地染上了契诃夫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曾敏之先生是一位在新闻战线和散文创作领域驰骋半个多世纪的颇有成就的文化人。抗战时期他先后担任桂林《大公报》记者和重庆《大公报》采访部主任。在“西南第一届戏剧展”中,他以《三杰传》、《三导演》等一系列报告文学名扬桂林文化城;湘桂大撤退中,他在我党的组织领导下为帮助施桂文化人疏散、并及时报道行踪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名作家王鲁彦,他关注其病因景况于前,不避战乱生死之险从柳州专程赶回即将沧陷的桂林参与料理丧事之后,以肝胆相照的人品获得文坛友人的称道。桂林沦陷前夕,《桂林风雨与文人》、《流徙中的文艺工…  相似文献   

8.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作家.在抗战时期,他创作了二、三十部抗日小说,其中若论讽刺之尖锐,反映之强烈,发行量之大,则不能不推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小说连载于1939年12月1日至1941年4月25日重庆《新民报》副刊,1942年3月由重庆新民报社出版.《八十一梦》具有哪些思想艺术方面的特点?它与张恨水其他的抗日小说存在哪些异同点?形成这些特点和倾向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无疑是研究张恨水《八十一梦》及其抗战时期小说,必然会遇到并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上海普及出版社在桂林出版的《当代作家书简》,收录"致艾芜"的书简三封,即张天翼的《如果印一份这样的复信》、臧克家的《灵魂底拥抱》以及田涛的《设计长篇"多地层"的报道》。此三简,不仅对写信人的生平与创作研究有所补益,对受信人艾芜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毛萍 《现代语文》2008,(3):45-45
《荷花淀》是孙犁的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战时期白洋淀地区青年妇女锻炼成长的故事,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间,家国之爱,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仿佛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而风韵犹存。阅读这篇小说,进一步感受到孙犁小说创作的鲜明风格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骆宾基是东北作家群的后起之秀,是抗战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创作紧随时代步伐,深刻地多角度地反映了抗战时期各色人等的心路历程,为读者提供了别开生面的抗战文学作品和脍炙人口的阅读兴趣。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颇有深度和独具特色的作家。  相似文献   

12.
骆宾基,这位抗战时期活跃于文坛的东北作家,曾以被茅盾称赞的长篇小说步入写作生涯,以迅速反映抗日武装斗争並产生较大影响的报告文学跨入作家行列,以显示其独特的美学追求的短篇小说而趋于艺术的成熟。然而长期以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他却一直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至少对他的中篇小说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在此,作者想从具体作品出发,仅就骆宾基四十年代的创作,特别是短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所体  相似文献   

13.
骆宾基论     
一、抗日烽火里诞生的东北文学战士骆宾基的家乡珲春县,位于吉林省东端,那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着勤劳而善良的人民。早在日本占领朝鲜时,珲春就置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了。尽管当时骆宾基还很小,但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日本一步步侵吞珲春,挑拨汉朝民族关系,镇压中朝人民抗日斗争等一系列事件,不能不印在他幼小心灵中。因此以珲春为背景的小说,在骆宾基以后的创作中并不少见,但作为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边陲线上》能将笔触从这里伸出,固然有作者本人对家乡熟悉的因素,但却不是主要缘由。因为东北作家群中的大多数作家中长篇处女作也都描写了作者所熟悉的人和事。可见其中除了对生活  相似文献   

14.
黄药眠的小说《陈国瑞先生的一群》等作品被视为抗战时期讽刺文学的代表作,但他在创造社时期创作的一批小说却长期湮没无闻。这批作品中,短篇小说《毒焰》、《A教授的家庭》、《工人之家》以及中篇小说《痛心!》、《一个妇人的日记》,它们的内容和主题都烙上了彼时作者生命体验、革命信仰及文艺主张的印记。同时,它们在题材选择、情节模式及主题升华等方面,与蒋光慈式的"革命文学"若合符节,但在书写重大事件、表现革命动力等方面,则与蒋氏革命小说颇有参差,也因此不被当时的读者青睐。然而,这批作品在思想主题、人物刻画、讽刺手法和批判意识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贯穿于黄药眠小说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也成就了其小说批判现实主义的总体特色。  相似文献   

15.
抗战期间,台静农以不同的笔名发表不少小说和杂文,在国统区文艺界曾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大时代的小故事》,先后被香港大时代出版社、重庆文摘出版社出版的文艺丛书,选为短篇小说集的集名(另收入《电报》一篇)。过去对台静农文学创作的研究,多是限于他二十年代创作出版的《地之子》、《建塔者》,至于他在抗战时期的创作,几乎无人提及,这对一个作家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个不足。这里仅就台静农抗战期间的小说创作,略作评价。  相似文献   

16.
端木蕻良在桂林时间并不是很长,1941年3月来到桂林,1944年年底离开,在这3年半的时间,端木蕻良一共创作了15篇小说,尽管数量不多,但在端木蕻良的小说创作生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桂期间端木蕻良的作品取材由"实景"到"虚处",小说结构由"外放"到"内收",而这样的创作风格都与桂林这个城市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康天刚是骆宾基短篇小说《乡亲——康天刚》的主人公,小说讲述了他为求娶财主女儿,尽快筹齐财主所需要的礼金,迫不得已闯关东的故事。小说主人公康天刚的人生际遇暗含一种无可逃避的悲剧性。本文通过对《乡亲——康天刚》的文本解读,主要探究了隐含在作品中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是反抗,一个人抗击大自然、社会、命运悲剧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王进珊先生自本世纪二十年代踏上文学道路,在近七十年的文学生涯中,集作家、文艺编辑、学者于一身。他先后发表、上演过十多个剧本、出版过散文集《山居小品》等,还发表过很多诗歌、小说,在书法、绘画上亦有造诣。在抗战时期的重庆文艺界和主编《申报》副刊时期产生过一定影响。1949年后,长期执教于高等院校,较少为人知。新近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辞典》(广西版)和《抗战时期大后方文学书系》等。扼要地介绍了他的创作情况并选录了他的部分作品。本文从创作、编辑和教学研究等侧面,对王先生鲜为人知的文学历程,作了记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9.
孙犁是抗战时期在冀中平原血与火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小说家。他长期投身革命的实际斗争,忠实于生活的真实,并致力于对生活中固有的美的发现和汇歌;创作了《荷花淀》、《嘱咐》这样脸灸人口的小说。《荷花淀》于1945年5月写于延安,《嘱咐》于1946年写于河间;前篇反映抗  相似文献   

20.
冰心在小说《两个家庭》中着力刻画亚茜的形象,把自己的理想倾注在亚茜身上,使她成为温柔、静雅、乐观的化身,以后冰心的小说描写了一系列这样的女性,直至抗战时期写的《我的学生》中的S太太,她们聪明美丽、温柔静雅、有学识,有教养,栽负着作家心目中的女性美的理想。这对于当今女性学创作具有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