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众多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的第一落点”早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第一落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抢快出新,并以此类推出第二落点、第三落点,等等。但在我看来,仅仅将第一落点理解为抢快出新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当下几乎所有的新闻形式,都因这个落点而定。无论后面如何发展,如何深度解释,第一落点始终是基础。可以这么说,对第一落点的寻找,绝不仅仅是一个快的问题,它可以读解为新闻人对新闻本源的追索与把握。成功的媒体,首先就是对新闻第一落点的锁定与控制取得了成功。新闻的第一落点在哪里,又该如何寻找呢?其实,新…  相似文献   

2.
报道时效中的“第一落点”是新闻竞争的关键性要素,这个观念已经在传媒从业人员,特别是主流媒体中形成了共识。本文通过《新安晚报》几起突发事件报道,分析如何抢抓新闻第一落点,如何在新闻素材共同占有的状况下面对“第一落点”共有的常态,用新闻深度和贴近度弥补拼抢时效可能留下的遗憾。对区域媒体而言,急需探索有利于实战指挥的竞争新对策。  相似文献   

3.
赵鹏 《青年记者》2016,(21):16-17
在今天的新闻传播领域,有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经常会出现反转新闻.本文探讨的反转新闻主要是指由于新闻采访、报道的不完整、不严谨而造成的在事实传播过程偏离事实主流的现象. 从抢“第一落点”到当“第一定义者” 新闻竞争既要速度、时效,也要准确、恰当.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媒体过分看重新闻的速度和时效,认为事实可以不断被修正.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无论何时,准确与恰当都应该是第一位的,因为“第一落点”本就不该是我们的目标. 把“第一落点”放给新媒体,把“第一定义”攥在自己手.这是我们今天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4.
戴志磊 《青年记者》2002,(11):34-34
“新闻落点”一词时下经常被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挂在嘴边,抢抓“新闻落点”亦成为许多业内同仁选题策划的常见操作方式。那么,什么是“新闻落点”?其内涵、外延如何界定?“新闻落点”首先是新闻事实。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运动的。按照新闻传播学的理论,新闻所传播的是具有新意的事实,就是指当事物的变动由“普通事实”变化为“新闻  相似文献   

5.
许杰  杨云亮 《新闻传播》2006,(11):64-64,66
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是就事件新闻的时效性而言的。同样的,谁以最快速度传播给受众,谁就会赢得主动,赢得市场。这也是任何一家媒体必须花大力气争取的。但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的是一个信息共享的大舞台。某一家媒体即使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占据社会上发生的全部有价值信息。再加上各种主客观原因,新闻的传播速度有时也会受到影响。这就导致我们会错过新闻的“第一落点”。因而,抓好“非第一落点”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6.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本地媒体除了努力追求第一落点外,还需要挖掘第二落点新闻的金矿,在主题思想上创新或角度上出新,以独到的新闻眼光去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做到"后发制人"。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报道中,一个新闻事件往往能够引发与之关联的其他新闻事件,这些事件也许已经存在,也许即将发生,其新闻价值由前者引发或提升,被称为新闻的多个落点。有时,当我们循着新闻事件第一落点,去追踪新闻的第二落点、第三落点……经常能挖掘出深层次、不易被发现  相似文献   

8.
深度体会寻找新闻“第二落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相同的新闻事件,谁做得出新出彩技高一筹,谁就能赢得竞争.如何做到同城同题不同质,拼抢到闪光的新闻"第二落点"? 新闻竞争新动向 先从本地的一次新闻竞争说起.2009年4月,广西南宁发生一起三姐妹失踪案.由于整个事件比较离奇罕见,在当地引起轰动,"三姐妹事件"成为热门话题,一时间出现各种猜测.4月30日,警方宣布案件告破,并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本地煤体蜂拥而至,新闻大战随之展开.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新闻媒体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客观实际,指出,深度是新闻写作的"制胜之道"。作者结合自身新闻实践,着重探讨提升纸媒的新闻价值问题。作者认为,新闻易碎,但思想不朽,在重特大新闻事件中,要在关注新闻信息"第一落点"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新闻的"第二落点",从而更大满足读者的信息渴求,延长新闻生命。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新闻出新?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采写、刊发的稿件,谈三点体会:深入挖掘、巧用素材、迅速及时。深入挖掘为什么说深入挖掘出新闻呢?因为,深入挖掘是新闻出新的前提和准入条件。常听有人抱怨碰不到好的新闻素材。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深挖细掘不够所致。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性工程,只有深入挖掘,才能发现“真金白银”,并写出“出新”的新闻。  相似文献   

11.
陈紫玄 《今传媒》2014,(6):127-128
新闻的第二落点,一般是指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事实公布于众之后,继续寻找、挖掘新闻蕴含的更多内涵和外延。由于周报的出版周期长,抓第一落点失去了现实意义,第二落点的把握成为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在读图时代,利用图片专题挖掘新闻的内涵和外延成为周报的不二选择。在实践中,泉州广播电视报在体制上采用采编一体,在内容和版面编排上求新求变,走出具有周报特色的"轻新闻"图片专题版面。  相似文献   

12.
记者在同一新闻事件的采访中,如何挖掘出不同的新闻,做到同一新闻不“同质”,在新闻落点、引导舆论上,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呢?这是新闻竞争的需要,也是读者对所关注的主流媒体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对新闻采写的操作者——记者,采写“习惯”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在电视直播中被人同步目睹,信息的第一落点直接进入了观众的眼球。作为传统媒体报纸的记者,由此不能不对新闻落点的问题再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刘力 《新闻战线》2012,(7):92-93
做足第二落点,开辟"第二战场",把握读者的"第二需求",不失为纸媒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之良策。近年来,不少纸质媒体面对新媒体的不断挤压,提出了抢抓第二落点的理念。从新闻的本质属性来说,失去新闻的第一落点转而抢抓第二落点,实在是纸质媒体的一种无奈选择。然而,无论从新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这其实是就事件新闻的时效性而言的。同样的新闻,谁以最快速度传播给受众,谁就会赢得主动,赢得市场。这也是任何一家媒体都必须花大力气争取的。但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的是一个信息共享的大舞台。某一家媒体即使再神通广大,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不可能占据社会上发生的全部有价值信息。再加上有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新闻的传播速度也会受到影响。这时我们就会错过新闻的第一落点。而抓好非第一落点的重要性,便在这时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6.
从第一层次报道延伸至新闻的"第二个落点"新闻的第一层次报道是指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力求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多年来,新闻媒体不惜代价,以快制胜,力求在时效上争抢新闻,第一层次报道成为各媒体竞相争抢的新闻传播制高点。但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媒多元化的形势下,网络媒体以其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相似文献   

17.
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和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闻大战从传统媒体蔓延至全媒体。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新闻从业人员想尽一切办法抢抓新闻事件,争夺受众眼球。在此过程中,如何从采访时就领先一步,抢夺新闻"第一落点",成为所有记者们追求的目标。这其中,有很多成功的经典案例,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作为新闻人,笔者也曾从事过社会新闻、文体新闻等的采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不  相似文献   

18.
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闻报道如何才能吸引读者更多的眼球,是众多媒体记者一直以来不断孜孜以求的目标。目前有些记者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新闻报道就是抢新,抢快,抢首发,这固然不错,但只一味抢快而忽略了许多典型的新闻细节,就会削弱报道本身应有的力度。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想让读者经久不忘,引起心灵共鸣,不仅要注重题材独特、主题深刻,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对细节的巧妙把握和有力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前,改革的浪潮正席卷全国,抓住时机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已是举国共识。在这种喜人的形势下,新闻的时效性对构成它的新闻价值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由于科技报本身的局限性,在新闻的时效性上,不能与日报同日而语。那末,作为新闻媒介一员的科技报,究竟如何去抓新闻的时效性呢?我认为,从科技报的特点出发,扬长避短,去抢抓新闻的“第二落点”不失为一种途径。“第二落点”本是足球赛中的一个术语。足球在对方禁区附近的落点,称之为“第一落点”,由于“第一落点”的位置关系到攻破守方球门的球的控制权,所以攻守双方争抢的非常激烈。当球又传至适当的位置,称“第二落点”,是攻方破门得分、守方门前解危的关键时刻,故“第二落点”是双方势在必夺的。可见,抢“第二落点”与抢“第一落点”是同样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花宇 《青年记者》2009,(14):42-42
报道新闻,类似于足球运动员在球.门前抢点破门,谁找准了球的落点,谁抢占了先机,谁在落点上恰当地发力,便意味着破门,意味着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拔得头筹。因此,众多“强势媒体”纷纷在最典型的事件上(时间与空间)严阵以待,争取率先发出准确的报道,也就是在“第一落点”上发力。对于很多缺乏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弱势媒体”来说,往往在“第一落点”上缺乏优势,需要在“第二落点”上发力,将其他媒体错过的线索塑造成新闻事件,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在报道经济新闻的实践中,笔者多次在“第二落点”发力,形成了操作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