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级短跑运动员训练系统中,专项力量训练,占有重要位置,整个教学训练的效果,在很多方面取决于它按排的合理性。高级一百米、二百米跑的运动员,折算全年的专项力量训练,是制定于速度—力量项目的训练结构大纲基础之上,并在两个同期的计划中,反映出专项力量训练的结构特点。大纲包括: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指标进展的予测(伸腿和屈脚掌开始的肌肉力量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我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中铅球项目的素质指标与优秀运动员的素质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确定各阶段素质选材与训练的重点指标,并对大纲中的阶段性指标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王林 《少年体育训练》2013,(3):41-42,84
田径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大项,打好青少年田径训练的基础,不仅是田径运动发展的需要,而且对其他体育项目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田径中心")对2009年版《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进行了修订。以下针对新大纲青少年的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和训练导向加以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正> 确定了课余训练的目标和体系之后,理顺和协调训练与竞赛的关系就成了关键的环节,这是课余训练目标能否顺利完成的保证。我们知道,在课余训练体系中,训练与竞赛是完成目标的具体手段,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训练为了完成培养后备人才的目标,竞赛则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的载体。训练通过竞赛来表现训练水平,通过竞赛发现问题,又反过来指导训练实践,以保证训练沿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理顺两者关系中,必须通过实施统一的训练竞赛综合大纲来进行协调(见图)。在大纲统筹下,训练及竞赛各司其职,共同促进。训练竞赛综合大纲的制定,必须根据各类项目特点和要求,根据青少儿各年龄组的年龄特征,把各项  相似文献   

5.
<正> 一、时间保证 (1)在体育教学中,在保证完成“大纲”任务和要求的前提下,把“大纲”的选用教材的教学时数加到传统项目上去,使各年级的传统项目的教学时数增加到40%以上。在教学中加强传统项目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每次课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传统项目练习。每学期考核,传统项目都要有一至二项。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时,传统项目要占百分之三十至四十。 (2)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每周三次的课外体育活动,其中传统项目活动安排两次。每学期安排一次传统项目“活动月”活动,全体师生参加。学校还作出规定,凡传统项目活动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目的对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早期训练情况、身体训练情况、运动损伤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在过去尚未有先例。目前,国家体委正着手编制各运动项目的训练大纲。本文的研究目的即是为全国青少年篮球大纲的编制工作提供依据。同时,为更好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更多地发现培养优秀篮球运动员,及时进行早期科学化训练,确定合理的训练指导思想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编写冬季项目教练员岗位培训大纲的指导思想、目的、内容和方法加以分析,指出对教练员岗位培训是提高教练员业务素质、训练指教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的重要途径。为此,教练员岗培大纲、教材建设必须要结合教练员的实际,符合职业培训的特点和规律,借鉴国内外先进培训方式和经验,才能使大纲和教材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特点,与国际接轨,使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教练员的指教水平和训练方法逐步走向世界,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8.
田径运动项目繁多,并各有其特点及属性,在训练中怎样将运动员的年令特点和各项目的要求相结合,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现代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令调查(至1978年底止),分析了历年男、女各田径项目成绩最优秀的前50名运动员的年令特点并结合我国田径运动的现状和某些倾向,对不同性别、不同项目在训练中与年令特点的关系,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与教练员以及体育工作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纲周期13—20岁。大纲按年限、时期、阶段的任务来拟定训练程序计划(具体时间表,训练量和基本训练方法),拟定训练项目,检查标准,竞赛日程,推荐训练手段,恢复体力的方法和医疗检查方法。所有教学训练组和运动提高组的年训练周期都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的:训练阶段(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竞赛阶段(早期的基础竞赛),过渡阶段(积极休整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田径教学和训练中,有的教师常把田径各项目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混为一谈,技术教学中抓不住关键,造成教学效果不好。我根据这几年田径技术教学和训练中的经验,结合其他教师  相似文献   

11.
体育院系在体育教学中强调技术教育,而忽视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问题,是目前存在于体育院系术科教学中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本文就在田径技术教学中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方面进行论述,为体育院系在田径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学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我国中学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即目前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学校竞技运动处于较高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体教结合”中体与教的不平等,教练员执教水平不足,学训矛盾依然存在,竞赛体制不完善等。提出相应对策的同时,阐明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武术教学与训练要以体育教学与训练原则为准绳,结合武术运动的自身特点,对体育教学与训练原则在武术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分析认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系统与专题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一般要求与个别对待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和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的原则等六个方面原则对武术教学与训练起到指导作用,为武术教学与训练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归纳等研究方法,对1997-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学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年来,课题研究在激发研究热潮、服务体育实践、熔炼研究队伍等方面取得一些重要成就,但也存在基础研究薄弱、成果应用欠缺、课题结项拖期等一些明显不足。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十一五”期间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教学训练的实践经验,通过分析散打项目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和一般规律,找出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法,以期为散打运动损伤的研究和散打训练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田径运动员营养的应用策略(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德峰 《体育科研》2008,29(5):53-64
田径作为世界上最为普及的体育运动,是比速度、高度、远度和耐力的体能项目。通常将田径项目划分为短跑、中长跑、长距离、投掷、跳跃和全能等项目。田径各项目的供能特点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三大营养素的供给和补充剂的应用策略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训练和比赛中给与运动员合理的营养对各项目运动员取得良好的训练适应和优异的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各项目营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分析,全面阐述田径各项日训练和比赛时三大营养素和补充剂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更新教学方法,做到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内容,优选教学组织形式,强调运动体验,体现运动技能的领域目标,让大部分学生掌握职业训练"双重目标"的各项技能动作,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是本文的研究方向,并进行了一年的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高校排球专项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较多,影响了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竞技水平、正常的教学秩序以及学生的正常生活。通过对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探讨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为今后更好地安排排球的教学与训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Despite the assumption that Sport for Development and Peace programs can foster social change, many fail to provide intentional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This limits the attainme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positive outcomes for participants and communities. The literature calls for such programs to use sport as an educational tool that shifts power to participants in a way that is responsive and respectful to the local context.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findings from a program designed to promote youth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through youth sport in a Central American nation. The teaching person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PSR) model provides the instructional framework for this program and local coach training was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of critical pedagogy. Participants were eight youth sport coaches who became local trainers in the program. Data sources include interviews, observations and artifacts. Participants appeared to have meaningful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themes: reframing the coach's role; personal reflection; developing a critical perspective; and increasing feelings of agency. Findings indicate that in this program, TPSR was a relevant instructional framework that combined effectively with the principles of critical pedagogy to foster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among the participants.  相似文献   

20.
The vast majority of youth sport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 relies primarily on parent volunteers to serve as coaches. Unfortunately, most of these volunteer coaches have not received formal training to prepare them adequately for the role of youth sport coach. To exacerbate the issue, according to the popular media, parents and other adults can commit belligerent and even violent acts around, and often resulting from, poorly managed youth sport events. Although some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standardize curricula, provide training for coaches, and contain or prevent inappropriate parent behaviors, few efforts have been directed at investigating the self-described needs and concerns of the coaches from their persp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ncerns and issues of youth sport coaches related to coaching and parental education. Five focus group interviews with 25 volunteer youth sport coache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se issues. Results were organized around four higher order themes that emerged from inductive content analyses: (a) coaching education content areas of need, (b) barriers and problems of offering coaching education, (c) coaching education format recommendations, and (d) efficacy of parental codes of conduct.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potential impact administrators, coaches, and parents could have in implementing formal coaching education programs and developing their coaching education pract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