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呼唤“第二代新闻导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改革的时代呼唤着新闻改革。在新闻改革的序列中,导语改革应该说是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场革命,用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取代世界第一代新闻导语已是现实的需要和历史的呼唤。新闻导语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是随着电报在新闻传递中的应用而产生的。它开始于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以后逐步推广到欧洲的日本。在二十世纪初,我国新闻界也开始使用新闻导语。关于世界第一代导语,美国新闻学家休曼下的定义是:“凡一新闻,宜将要点列于第一句。无论新闻长短如何,其精髓统宜列于第一节内。……凡‘何人’、‘何事’、…  相似文献   

2.
新闻五要素凡一新闻,宜将要点列于第一句。无论一新闻之修短如何,其精髓统宜归入第一节内。所谓起承转合之法,学校生徒所兢兢者,于新闻家无当也。凡“何事”“何人”“何地”  相似文献   

3.
廉筠 《新闻窗》2013,(4):91-92
一、导语的发展历程 不同的时代导语有不同的定义。在介绍导语发展历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新闻的六大要素,即: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因(why)、如何(How)。简称为“五个W加一个H”。在导语写作中,常常会出现这些要素的身影。  相似文献   

4.
消息写作的难点在导语,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识。怎样组织一个好的导语?不仅是刚踏入新闻界年轻记者的难题,也让老新闻工作者着实头痛。翻开教科书,对导语写作的总结是六要素,即五个W和一个H(何事、何时、何人、何地、何因、如何)。而现实写作中,我们发现六要素俱全的导语文字冗长,难以体现“新闻  相似文献   

5.
也谈第二代新闻导语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妹 《今传媒》2004,(3):55-55
在新闻改革的历程中,第二代新闻导语写作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在编校国际新闻稿件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个地区与时差错位的问题。2006年11月30日晚我值夜班时,对一个已上版的新闻标题《“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于12月7日升空》的准确性产生了疑问。消息来自新华社的通稿,标题是本报制作的,主要的新闻要素(何事、何时、何人、何因)都具备,但我仔细琢磨,发现“何时”和“何地”上有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方的消息,与我国的消息一样,是对新闻事物的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的报道。由于对新闻基本要素的交代重点不同,西方的消息又可分两种类型:纯新闻和解释性新闻。纯新闻与我国的动态消息相似,即采用精练的语言对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纯新闻虽然要求交代何时、何事、何人、何地、何因、怎么样等新闻六要素,但其报道重点在何事这个要素上,而对何因的交代比较简略。解释性新闻虽然也会涉及上述诸新闻要素,但报道的重点在“何因”这个要素上,即通过对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的挖掘和交代,揭示事件产生的原因,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更深层次的新闻事实。解释性新闻同样属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消息,与我国的消息一样,是对新闻事物的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的报道。由于对新闻基本要素的交代重点不同,西方的消息又可分两种类型:纯新闻和解释性新闻。纯新闻与我国的动态消息相似,即采用精练的语言对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纯新闻虽然要求交代何时、何事、何人、何地、何因、怎么样等新闻  相似文献   

9.
要善于突出     
如果说,最先出现的导语的特点,是不分主次、平列地叙述新闻的诸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和何故)的话,眼下被称作“丰富型”导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善于突出。这包括:善于挑选和突出最重要的新闻要素,最美好的图景,最具有新闻价值或最容易使读者感兴趣的部分。这种“从最生动处开始”的写法,比较符合消息写作的规律,也比较适应读者的欣赏口味,是打破从头说起、平铺直叙和空泛概括等弊病  相似文献   

10.
节省文字、炼字、炼句,删掉一切不必要的字、句、段,把水分挤出去,使新闻变得扎实、精采。首先是导语,当代导语的写法和过去已经不大一样,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讲究导语必须有新闻五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因,必须一个不少地写在导语里。这种写法一时被奉为金科玉律,成为导语的写作模式。这种5个“W”一应俱全的导语,被西方记者称为“晒衣绳式的导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写法有了变化。他们把导语简化,选择新闻五要素中最主要的要素——一般是  相似文献   

11.
五个“W”,是指新闻的五要素。“W”是五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为什么,这是新闻报道最起码的条件,是新闻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但写  相似文献   

12.
新闻的基本功能是告知。即向受众传递信息在新闻理论的概念中,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果等构成新闻的要素无一不是围绕信息“做文章”。所有这些新闻的要素都在执行着告知的使命,这是人们的普遍认知。如果把“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果”等要素的寓意和内涵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新闻还应该有一种延伸的功能——释疑。  相似文献   

13.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这新闻五婴素,简单到只要稍有新闻常识的人都知道。但正因它初级,许多新闻专业人员都不朋于研究它,导致在新闻实战中常常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主管采访的副总编在交流时都有这种感受:  相似文献   

14.
《实用新闻学》一书,是美国新闻记者休曼撰写的,1903年出版,为美国最早的新闻学专著。1913年由史青翻译,上海广学会出版,是上海出版发行的第一本实用新闻学专著。《实用新闻学》共16章,6万多字。全书论述的重点是如何办好一张报纸。其中有关于新闻的采访、通讯和评论的写作、报纸编排、副刊、告白等许多方面都作了较详尽而具体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不少论点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如作者十分强调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提出“新闻务求其信,”,必须做到“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故”的准确无误,“疑则别探之”。消息写作的基本规范是“新闻  相似文献   

15.
会议新闻由于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沟通信息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笔所在的县级台,每天十分钟的新闻里,会议新闻占了大半。眼下存在的问题是会议新闻成了“人头展览会”:何时、何地召开何会,何人参加,议程,然后是领导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消息写作是以事实为依据。它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真实报道。因此,“何事”往往是一条消息的核心内容。换句话说,“何事”是构成新闻的重要材料。没有“何事”也就无法写成消息。即使是简讯或快讯等,常常没有“何时”、“何人”或“何地”,却不能没有“何事”。由此可见,消息写作正确掌握和处理“何事”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消息中写出的“何事”又有哪些基本要求呢?对于这个问题,新闻写作的实践是这样回答的:  相似文献   

17.
两方的消息,与我国的消息一样,是对新闻事物的迅速及时、简洁明快的报道。由于对新闻基本要素的交代重点不同,西方的消息又可分两种类型:纯新闻和解释性新闻。纯新闻与我国新闻界的动态消息相似,即采用精练的语言对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进行的报道。纯新闻虽然要求交代何时、何事、何人、何地、何因、怎么样等新闻六要素,但其报道重点在何事这个要素上,而对何因的交代比较简略。解释性新闻虽然也会涉及上述诸新闻要素,但报道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平时,我们习惯于简单地将五个W(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写进新闻导语。但这样的导语由于内容太多,重点不突出、没有抓住事情的核心,难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1998年7月,鹰潭市梅园工商所在市场上查获了盖有定点屠宰检疫章的猪婆肉。我们对这件事进行了采访报道。导语是这样的:“7月26号,梅园工商所在梅园菜市场进行市场检查时,发现一起以次充好,贩卖猪婆肉事件,查获猪婆肉50公斤。”这样的导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待了,但没有突出事情…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基本功能是告知,即向受众传递信息。在新闻理论的概念中,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果等构成新闻的要素无一不是围绕信息"做文章",所有这些新闻的要素都在执行着告知的使命,这是人们的普遍认知。如果把"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果"等要素的寓意和内涵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新闻还应该有一种延伸的功能——释疑。  相似文献   

20.
端文 《新闻记者》2005,(8):32-32
新闻讲究五个“W”。但时下一些新闻在披露“何事”的同时,对“何人”却常常隐讳其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