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本土化”特指由于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对域外新闻内容进行的复述与重构,目的是消除本国受众的理解障碍和排斥心理,更重要的是维护国家基本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利益。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人民了解世界的窗口,国际新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国际新闻传播的天生特性和必然要求,“本土化”问题不可回避。一旦媒介在对国际新闻“本土化”的处理中发生偏差,那么其最后发布的新闻将会偏离真实、客观的原则,违背国家的根本立场,也势必影响受众对…  相似文献   

2.
毛银秀  王京山 《传媒》2018,(1):74-76
在新媒体时代,中国国际新闻传播需要乘势而上,实现跨境经营的大发展.阿里巴巴收购《南华早报》是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报业的典型结合,其跨境并购思维对我国国际新闻传播具有借鉴意义,跨境并购策略对于新媒体时代我国国际新闻传播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广州日报》与《羊城晚报》国际新闻版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各地方报纸都加强了对国际新闻的报道,这是我国新闻报纸媒介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由于来稿渠道的相对增多,办报理念的转变和更新,各地方报纸对国际新闻报道的热情空前高涨,国际新闻版已经成为各家报纸争夺读的重要版块之一。从受众方面来看,国际新闻报道也已经成为最吸引读的板块,“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国际新闻在大中城市居民中的阅读率列首位,大大高于本地新闻及副刊版。”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时期我国的对外新闻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先元 《新闻界》2002,(4):28-30
新时期对外新闻传播要取得和整个国家的战略方针相适应的地位和作用,除了深刻理解及切实掌握党和政府在新时期里所制定的一系列对外新闻传播的方针政策外,还需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对外新闻传播的特点,积极探索新时期对外新闻传播的规律,把握新时期对外新闻传播与过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尤其是要探究这些不同点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新时期对外新闻传播的基本框架。新时期我国对外新闻传播的国际语境新时期我国对外新闻传播所处的国际语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它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新闻传播的全球化格局当今世界多极…  相似文献   

5.
章彦 《传媒》2023,(12):61-63
在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有关国际新闻传播“本土化”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须跳出既有认识框架,从中国大局和世界变局层面进行再思考。本文从现有“本土化”理念和相关媒体新闻实践等角度入手,对新形势下国际新闻传播本土化研究进行理论拓展,提出媒体本土化的优化路径,阐述和分析本土化策略对扩大我国国际新闻传播影响力以及在我国战略传播体系构建过程中起到的筑基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4年8月9日新华网(www.xinhuanet.cn)推出了ESS聚合新闻,提供聚合新闻的栏目有“国内新闻”、“国际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11个新闻栏目和“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专题栏目,新华网称其为“试运行”。这是我国主流媒体首次大面积的推广新闻聚合服务,可以看作以ESS技术为代表的新闻聚合技术在我国的决定性发展。对于网络新闻和以新闻为主的网站来说,作为最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的新华网提供的ESS聚合新闻服务则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现代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 《新闻传播》2006,(2):40-41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传媒由“行业化”向“产业化”转变进程的加快,在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新闻教育和媒体职业需求已达成共识。形成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仅是21世纪我国新闻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储备高层次人才、提高行业竞争力、应对国际传媒挑战的必要举措。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国新闻教育必须以纵览古今的视野和崭新的姿态来迎接一切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日益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国际新闻的传播质量。作为向国际宣传我党和国家战略旨意的一个重要窗口,国际新闻传播的责任和意义任重而道远。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开放性的国际环境为我国国际新闻的传播带来重大的机遇,也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砝码和保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应加深对国际新闻的传播思考,增强国际新闻传播的影响力。站在全球化新闻传播的制高点上,形成与我国大国实力相匹配的传播能力,在国际化的环境下,发挥大国的优势和地位。  相似文献   

9.
王永懿 《新闻窗》2007,(5):29-30
对目前国内各类报纸版面调整的分析可以看出,国际新闻版的比重无疑越来越大。对社会生活类报纸来说,国际新闻已经成为其一个重要内容,与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共同构成了这类报纸最重要的版面要素之一;对地方报而言,由于报纸的定位和功能的限定,往往难以引起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国际新闻版恰好成为一个亮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易欣 《今传媒》2008,(6):21-22
今年以来,一些西方媒体就我国有关问题大肆炒作,特别是对"3·14"拉萨事件的歪曲报道严重违背了其一向标榜的"客观、公正、真实"原则,在报道新闻时先人为主,戴着有色眼镜,在国际新闻旧秩序下推行新闻话语霸权,散布政治偏见,混淆国际视听,其新闻观的虚伪性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不断融入国际事务,我国电视观众对国际新闻已不再满足于了解简短消息,知晓简要结论,而希望更深入了解新闻的内在意义,积极参与讨论并得出自我判断。因为如此,国际新闻的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我国观众的关注。而再发现,则是国际新闻深度报道的必要手段和重要特征之一。本文通过CCTV《深度国际》节目的案例,说明记者在国际新闻深度报道中,新闻再发现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国英语新闻网站需要重视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价值观,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掌握更大的国际话语权,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国际新闻受众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在此过程中,新闻编译工作对于提升我国英语新闻网站传播成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英语新闻网站中的新闻编译工作者需要理解新闻编译内涵、把握新闻编译原则、探索新闻编译工作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楚明 《出版科学》2002,(3):33-35
WTO协议涉及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主要内容,有分销服务、关税、版权保护三个方面。加入WTO对我国新闻出版业有利有弊,从长远看,利大于弊。应对WTO,要加强党对新闻出版业的领导,通过组建出版集团、发展连锁经营、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等发展壮大我国新闻出版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评价模型准确反映了当今国际市场上各国新闻出版业竞争力与影响力的现实分布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新闻出版业实现国际化发展的短板,为提高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念 《新闻记者》2005,(6):25-28
广义概念的国际报道包括外国或国际新闻,也包括对外传播本国的新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说.涉我国际报道是有关我国的国际报道的跨国家、跨文化的传播。跨国家是指新闻事实来自国内外并具有国际认知价值;涉我国际报道的传播主体是国家这一特定主体;传播客体除了外国公众外,还包括本国的受众。而所谓跨文化是指国际报道的传播一般都经过一个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的信息二次编码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电子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社会节奏的整体加快,新闻与短视频呈加速融合势头。“湖北日报”抖音账号作为省级新闻事业单位媒体融合发展的产物,其国际新闻以短视频形式创新报道,取得不俗成绩。本文聚焦“湖北日报”抖音号,将其在现今国际新闻短视频转型背景下突围而出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坚守专业价值、呈现新闻爆点、覆盖用户追踪需求”,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省级新闻事业单位国际新闻报道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荷赛"入手分析灾难新闻在西方新闻摄影中所占的比重与分量,并剖析其理论根据,继而回顾我国的灾难新闻 的曲折历程与现状,结合新闻事例,指出我国灾难新闻的图片报道与国际同行在同一领域的差距,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际新闻史的历史分期和研究课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新闻是新闻出现的最初形态,如今依然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新闻总量的10 - 30 %。相对于国际新闻的巨大现实存在,我国关于国际新闻的理论研究却非常薄弱。本文认为,国际新闻史是新闻史中值得注意的部分,并试图提出对国际新闻史的分期及相关的课题研究,以弥补国际新闻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只要肯登攀     
1997年3月,美俄首脑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第12次会晤,ZI00多名各国记者前去采访,展开了激烈的新闻大战。历来,这类重大国际新闻的摄影报道都被西方大通讯社垄断,我国新华社所发的有关图片,多为美联社提供。而这一次,美联社反过来向我新华拉索要现场图片,这是极为罕见的。新华社现场摄影记者赵长春为此撰写了一篇拍摄记(载(中国记者)杂志1997年第6期),读后令我振奋,也启人思索。应该承认,在重大国际新闻的摄影报道方面,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西方大通讯社,凭借其政治、外交、经济、设备与技术诸方面的优势,抢到了不少内…  相似文献   

20.
傅秀武 《新闻实践》2005,(11):55-55
晚报与日报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空间。晚报的国际新闻报道,在新闻时差和报道深度上比日报类报纸有着明显的优势。打好晚报国际新闻报道这张优势牌,已成为许多晚报人的共识。 利用时差优势,狠抓当天新闻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晚报和日报类报纸在出报上的时间差,使晚报在国际新闻的报道上处于优势。 由于时差关系,美国比我国北京时间晚了13个小时,英法德则晚了七八个小时。也就是说,白天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新闻,相对我国来说刚好是当天夜里至第二天凌晨的消息。新华社驻外记者采写的新闻稿,通常要在第二天早上才能发给国内各新闻媒体,而日报类报纸一般在晚上12点左右就截稿了,这些消息对他们来说已是“相见恨晚”,但对通常中午才截稿的晚报来说,刚好是一道新鲜出炉的“早餐”。这也意味着,在国际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