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导员》2014,(2):5-9,16
12月4日,由新华网主办,携手众多教育媒体打造的以“传承教育魅力”为主旨的2013新华教育论坛——第四届“大国教育之声”活动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
正12月4日,由新华网主办,携手众多教育媒体打造的以"传承教育魅力"为主旨的2013新华教育论坛——第四届"大国教育之声"活动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传承教育魅力,打造教育强国,让"中国梦"扬帆起航。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长李锦韬,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是孔子关于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如此。“知之者”是从道理上使受教育者认识、懂得为什么这么做;“好之者”,是让受教育者在习惯上成为一种爱好,习惯于这么做;“乐之者”,则  相似文献   

4.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教育”思想,成为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开辟者、先行者。他的思想主要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培育具有集体精神的“真善美的活人”为目标;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主张解放、培养并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的新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思想领域的一笔珍贵遗产。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认真挖掘、整理、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闻时空     
《中国德育》2008,(1):3-3
团中央召开关爱留守儿童现场会探索关爱行动长效机制;第三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京召开;教育部在京召开高较较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研讨会;第四届全国中职学较“文明风采”竞赛颁奖大会在京召开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的出发点,总是建筑在“让你怎么样,你就怎么样”上,其实质性表现是——让受教育者:接受。而先进的现代教育的出发点,直接建筑在“生存方式的必然选择”上,其本质性表现是——启发受教育者去主动适应客观规律,简述之,也就是两个字:创造。  相似文献   

7.
晋中位于山西省中部,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勤劳智慧的晋中人民在自己繁衍生息的土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光辉灿烂的地域文化,其中尤以“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晋商文化为世人所称道。秉承“进取、敬业、诚信”的“晋商精神”,晋中教育人奋发有为,敢为人先,在教育之路上艰辛跋涉,取得了丰硕成果。2009年,晋中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2008,(12):63-63
第九届中围教育国际论坛第三专题——基础教育国际研讨会于10月18日下午在京召开。专题论坛以“全球化时代的基础教育:质量和创新”为主题,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江波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铁道主持,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柳斌为研讨会致词,教育部督导团办公室林仕梁副主任做了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县初中教育的龙头学校,丰县初级中学坚持“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宗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1234工程”,即围绕一个核心——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突出抓好两翼——以常规管理为抓手,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培养三支队伍——骨干教师队伍,青年班主任队伍,学生干部队伍;提升四大品牌——每周话题、国旗下的讲话与主题班会、德育之窗、德育论坛和文明交通伴我行活动。  相似文献   

10.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扩大教育开放,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总体要求,坚持以教育对外开放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推动中国教育以更加开放自信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同世界各国互容、互鉴、互通,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共同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其核心要义在于,以教育开放宣示国家开放、以教育开放推进人文交流、以教育开放塑造文明新形态、以教育开放培养创新人才。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布局结构更加优化,留学工作创新发展内涵提升,服务人才培养能力更强,人文交流愈加丰富,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更加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立足于现时代,试图找出属于其本质的对象化的因素——创造、创意、创业、创利,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别阐述“造化”之创、“意象”之创、“职业”之创和“利益”之创,以期为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的实际操作提供一种具体可感、行之有效的抓手。  相似文献   

12.
八月情炽     
对热衷上网的教师而言,这个暑假注定是难忘的。“新教育实验室第三次研讨会”和“《教师之友》第一期高级研修班”——新教育在线的这“两会”,使江苏扬州的翔宇教育集团成为全国网友向往之圣地。思想的收获一时看不分明,仅“李镇西之家”和“教师之友论坛”上有关“两会”的图片,就足以让没有参加的教师既大饱眼福,又惋惜不已。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人类的根本追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理想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近年来,江阴市第二实小在“引领孩子创造幸福”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努力打造“幸福教育”品牌,通过设计并实施细节化的幸福教育,还原教育的本源,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为孩子未来的幸福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的身心健康教育思想,是他立足生活经历和受教经历,在反思社会现实与时代情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认为,身心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人民健康生活的“维稳器”,同时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为创造“健康之堡垒”,陶行知指出身心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立足日常生活,囊括体育运动、卫生教育、饮食调节、心理关怀等各个方面;在教育上,他秉持“预防为先”“劳逸结合”的健康教育,并强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采取“知行合一”“做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借鉴陶行知身心健康教育思想的有益因子,启示当今教育应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采取“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发挥“家”“校”“政”“社”育人合力;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受众范围,实现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培训》2004,(10):18-18
中新社报道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占山近日在“首届全国职业教育发展论坛”上表示,为适应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需要大批技能人才的现状,教育部将对中国职业教育进行结构调整。目前,教育部明确提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要超过高校本科教  相似文献   

16.
惩罚之所以与基础教育难以分离,就是因为它符合了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 饥饿,教人有组织地狩猎和按季节耕种;寒冷,教人去盖房和穿衣;冲突,教人尊重他人情感和权益;车祸,教人要遵守交通规则……正是为了让人们免受自然和社会的惩罚,教育才设立了种种学科。可见,惩罚是教育之“母”,是教育的“摇篮”! 教育是人类走向文明的产物。惩罚教育可以使人类头脑不再“纯天然”,从而生活得更美好。 教罚并行,或者说教罚一体,是为教而罚,是以人为之“蛮”扫天然之蛮,是以学校之小罚替代自然和社会之大罚,是在弘扬文明!其实,连动…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的教育形式要求下,教师要转变观念,探索创新教育的路子。本文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弹好地理课的前奏曲;组织讨论,探究问题;布置地理调查内容;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新的课型六方面阐述了创造“乐学”氛围,激发“主体”意识这一创新教育的经验尝试。  相似文献   

18.
桂文 《广西教育》2014,(8):15-15
据新华社消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日前举行的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部将出台教育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同时要求各省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于2014年上半年出台改革“实施方案”,在有意愿、有条件的省份和高校开展改革试点工作。袁贵仁强调,今后学生在学校期间参加志愿服务将以纪实方式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逐步使之成为评优升学的硬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话语     
《天津教育》2008,(4):3-3
我们把中等职业教育办好,让孩子愿意去当工人、农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一条道”升学的问题。 ——2008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表达了上述观点。他说,2007年约有1000万学生报名参加高考,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想从高考改革出发去解决“一条道”升学的问题,就是走独木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教育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开展得适当与否,可以从诺贝尔奖自身的特性找到衡量的标杆。与诺贝尔奖的特点和要求相对应,中国当代的创新教育应具有广泛性、先导性、原始性、科学性,它不只是面向少数人而是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大众教育;它不仅仅是培养创造技能还是培养创新潜能的全面教育;它既是知识创造也是传承知识的全部教育;它是对既有文明的超越可又不能超越基本素质的全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