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得集     
鞋子上的小耳朵常州市建工幼儿园谢辉小班幼儿较难辨别鞋子的左右,把鞋子穿反的事时有发生。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幼儿穿的鞋子大多是毛刺搭扣,如果把两只鞋放在一起,搭扣都往外搭,就比较容易辨别鞋的左右。但怎么让孩子们愉快地接受这个办法呢芽一天,我拿着一双毛刺搭扣的鞋,摆好后说:“小朋友快看选我们脚上的两只鞋放在一起是个小娃娃的脸呢选子们都瞪大了眼睛在看。”孩“你们瞧选这个小娃娃有眼睛、鼻子、嘴巴,在脸蛋旁还有两只小耳朵选到“小耳朵”时,我特意把毛刺”说搭扣前后掀了掀。“可是,有的小朋友的鞋放在一起不是小娃娃的脸。…  相似文献   

2.
教小班幼儿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其目的是为了对幼儿进行对应感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比较能力,激发他们数数的兴趣,为计数活动做准备。我曾用“我为娃娃服务”的游戏方法,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分清了两组物体的多少。教师先出示4个布娃娃,让布娃娃向小朋友问好,然后准备3把椅子请3名小朋友给娃娃找座位。用这  相似文献   

3.
我班是新收的小班,刚开学时,每次睡觉,幼儿总是把袜子放得乱七八糟的:有的放在床上;有的放在地上;也有的把袜子放在鞋子里面,这样既不整齐也不符合卫生要求。 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是这样引导他们的:“你们进睡室要做什么?”小朋友抢着回答:“睡  相似文献   

4.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穿鞋时,常常分不清左右脚,经常穿错。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每当午睡起床后,鼓励幼儿自己穿鞋子,穿完后坐好,等我检查。我请一个穿错鞋子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我说:“哎呀,你的两只鞋娃子在吵架吗?你看他们都歪着头谁也不理谁,好像在生气。我帮你把他穿好,让他们成为好朋友好吗?”于是,我把穿错的鞋子换过来,并说:“你们看,现在两只鞋子在对着脸呢!”“现在请大  相似文献   

5.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差,特别是在穿鞋时,常常分不清左右。于是,我想了个办法。每次孩子午睡起床穿好鞋后,我就请孩子们坐好,然后请一个穿错了鞋的孩子到前面来。我说:“哎呀,你的两只鞋娃娃吵架了吗?你看他们都歪着头,谁也不理谁呢!”我请孩子们看清楚两只向外的鞋尖之  相似文献   

6.
黄娅 《今日教育》2006,(2):23-23
下午游戏活动时间时,我班幼儿正在玩“扮家家”的游戏.我也走到孩子们身边想和她们一起玩游戏。可是我刚走过去就见到尧尧小朋友将玩具娃娃的头“取”了下来.然后将娃娃放在桌子上又拿起旁边的餐具玩了起来。我见尧尧没有理会娃娃就问:你在做什么呢?尧尧说:“我在给娃娃做饭。”“你的娃娃呢?”她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她难过的看着娃娃说:“他的头和身子不小心分开了,他生病了。”我又问:“尧尧.你说怎么办呀?”她看着玩具娃娃很难为情的说:“我把她送医院吧?”  相似文献   

7.
幼儿期的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幼儿教育目的是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做一个有道德品质、有价值观念、能与人交往的和谐的个性。一、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在带班过程中经常会看到这样几种现象:一、当教师说:“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搬一下桌子。”,这时,总会冲上许多个热心的幼儿,他们有的抓桌角、有的抓桌腿,各占据桌子的一方,用力的搬动桌子,可是他们热心换来的只是桌子东倒西歪,增加了桌子移动的难度。直到教师给他们分配各搬桌子的什么地方,由哪几个人合作搬,桌子才能较顺利的移动。二、小朋友搬着椅子要放到一个地方,但那却有人挡住了路,这个幼儿就什么也不做搬着椅子站在一边等着别人发现他,或是挥动小拳头,用武力让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学习给1至10各数排序。准备:1至10数字卡片各1张,系上线可挂。方法:请10个幼儿当数字娃娃,每人胸前各挂一张数字卡片。教师说:“数字娃娃,请你们和小朋友一起散散步吧!”全体幼儿即四散走动。不一会儿,教师说:“现在请数字娃娃赶快排好队”。“数字娃娃”即按  相似文献   

9.
大鞋小鞋     
针对一些乐感较差的幼儿合不上节拍的情况,我组织了“大鞋小鞋”音乐活动。我请幼儿穿着爸爸的大拖鞋走,并播放缓慢的音乐。幼儿拖拉着大拖鞋走得比较慢,他们很自然地理解什么是慢节奏。接着,我请幼儿把娃娃的小鞋套在手指上,随快的音乐“快走”。逐渐地,幼儿能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提高了感知音乐节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谜语——是运用儿歌、顺口溜的形式,通过形象的比喻表现事物的特征,它语言简炼,短小精悍,生动具体,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小班开展猜谜语活动,不但能启发孩子积极思维,而且能丰富幼儿的知识,训练幼儿的口语,培养幼儿大胆发言的能力。一、从直观到形象,启示幼儿理解谜语我经常想,如何在幼儿中间开展猜谜语的游戏呢?如何让小班的孩子理解“谜语”这个词的概念呢?小班孩子的思维具有直观性。针对这一点,我用实物过渡到抽象,使幼儿理解“猜谜语”。我对幼儿说:“小朋友,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很小,在我的手里。小朋友先猜猜看,你们是不是能猜对?”说完我就把握着东西的  相似文献   

11.
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了“填歌词”的初步尝试。我选择了《小朋友,想一想》这首歌。第一课时,我让幼儿学唱第一段歌词:“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鼻子长,是大象,我先出示大象图片,同时播放第一段歌词的录音,让幼儿轻轻跟唱;  相似文献   

12.
该不该换纸     
那天,我组织小班幼儿学习用纸折鱼,材料是大小不一的各色蜡光纸。以前我曾把材料放在桌子中间让幼儿自由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活动区游戏中,玩“娃娃家”的几个小朋友突然大喊:“着大火啦!快救火呀!”说着,几个小朋友一起把娃娃家的家具往“墙”外扔。看到他们那兴奋劲儿,我马上意识到应因势利导。为了既不影响其他活动区幼儿的活动,又要教育幼儿爱护娃娃家的玩具,我扮演了一位娃娃家的邻居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苏阳喘着气说:“家里着火了,正在抢救。”“那你快去打电话,拨119,请消防队来。”我也装作非常紧张的样子对苏阳说,然后请小朋友们快把家具抬出去。小朋友还真按我说的去做了,随着我小心翼翼地往外格家具。接着我又说:“不行,火太大…  相似文献   

14.
陈腊珍 《早期教育》2003,(12):27-27
案例1:某幼儿园中班。游戏收拾完毕,小朋友与老师各就各位。老师说:“我来请小朋友说一说今天你玩了什么?”A幼儿说:“今天我去了娃娃家。”B幼儿说:“今天我在图书角。”C幼儿说:“今天我在表演区。”……老师:“你们怎么玩的?玩得怎样?”D幼儿说:“我们大家一起搭了个大桥,玩得很开心。”E幼儿说:“我和××、××一起跳舞,玩得很高兴。”教师略总结:“今天大家玩得都很开心,但如果×××、××能遵守规则就更好了。” 案例2:某幼儿园小班。游戏结束,老师说:“今天我们都玩了哪些游戏……”“哦,娃娃家的妈妈应该……爸爸应该……下次记好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是要分工的……”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只有让幼儿真正理解歌词,幼儿才能很快学会歌曲。为此我在教小班幼儿学习《小朋友爱上幼儿园》这首歌时,做了以下尝试: 我先出示一幅鱼在水里游的图片,请小朋友自由组织语言,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小朋友们纷纷举手说“小鱼在水里游”、“小鱼在水里做游戏”、“小鱼在水里玩”。最后我小结“小鱼爱在水里游”,让幼儿跟着念一遍,幼儿很高兴地接受了。  相似文献   

16.
爱劳动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图片内容,培养其观察力。 2.丰富词汇:“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3.学用短句说出图片内容。二、教学准备: (1)大娃娃一个。(2)图片一幅(小朋友在劳动——扫地,擦桌子,整理玩具)。(3)请一位大班小朋友表演。(4)小图片每人一张。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巧化争执     
孩子们在一起,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争执和矛盾,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差,协商解决冲突和矛盾的能力较差。虽然老师多次教育引导幼儿:不能争抢玩具,要和小朋友商量着玩。孩子们往往前面明白道理后面就发生冲突,搞得同伴关系较为紧张。一天,佳佳和文文在“娃娃家”里玩,游戏前协商好由文文当娃娃的妈妈。不一会儿,佳佳跑过来,一把抢过文文手里的娃娃,“我当娃娃的妈妈,你去当娃娃的姐姐吧!”“不行!我还没当完娃娃的妈妈呢!”“我就要当娃娃的妈妈,你去当姐姐!”两个孩子互不想让,“娃娃家”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是任由他们这样争吵…  相似文献   

18.
一天,我园大班的一位教师带着本班幼儿在园门口等车外出,这时,小班教师带着幼儿走过来了,这位教师立即提醒本班幼儿:“请小朋友让一让,让弟弟妹妹先乘车。”事后我首先肯定了她注意培养幼儿关心弟弟妹妹的做法,然后和她一起分析怎样才能让  相似文献   

19.
神秘的箱子     
小班幼儿很喜欢玩水,在娃娃家里,不时地出现孩子手拿一块抹布,一瓶水,擦擦这儿,擦擦那儿的情况。有一次,我竟发现一位小妈妈用刚擦完桌子的抹布去擦饮水的杯子。由此,我组织了本组教育活动“神秘的箱子”,本次活动为第二次教育活动,通过小朋友喜爱的“小魔女”来信人,配以有趣的游戏,其中融入讨论与实践,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清洁技能,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孩子们对数字学习的兴趣不大,因为单纯的数字过于枯燥和呆板。为此,我设计了一张统计表,让幼儿统计家里物品的数量。由于小班幼儿识字不多.所以给他们的统计表一般以图画为主。对大班幼儿,我则设计了一张全文字的统计表:我家住在_楼,有_口人,冰箱_台,电视机_台,空调_台,电风扇_台,桌子_张,漂亮的床_张,电脑_台,镜子_块,我可喜欢我的家了!并请爸爸妈妈帮着读,幼儿填写相应的数字。因为,这是统计幼儿家里物品的数量,教师难以检查幼儿统计的是否正确。通过父母的帮忙,可避免幼儿乱填一气,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