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京格 《考试周刊》2009,(18):26-2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本文介绍了几种朗读的形式以期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更有效地提高朗读质量。  相似文献   

2.
魏晓明 《甘肃教育》2014,(18):95-95
正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及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众人瞩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得不错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学生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实践证明,通过多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文章从朗读基调、朗读目标和朗读技巧三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丽 《成才之路》2009,(33):42-43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得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在众人面前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东张西望、有口无心……凡此种种,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积累,在朗读中促进良好素养的形成,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朗读训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引导学生通往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征,采用表演朗读课文的方法开展教学能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教师可运用表演朗读,培养学生感悟词语的能力;运用表演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运用表演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运用表演朗读,培养学生手、口、脑并用的能力;运用表演朗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本身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朗读过程中要发挥有  相似文献   

8.
低年级学生刚刚从拼音学习过渡到课文学习,朗读尚处在起步阶段,朗读教学在低年级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教学实践中的朗读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为常见的是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时热闹一片,在教室外很远就能听到他们响亮的朗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  相似文献   

10.
孙荣华 《时代教育》2009,(6):201-201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好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合理指导,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勤于实践,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朗读机会。  相似文献   

11.
朱君宝 《考试周刊》2013,(35):32-33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要,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学生在朗读时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却需要教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的朗读呢?一、教师范读引导当前,许多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点名让学生朗读,由于没有教师的范读,学生就不会带有感情的朗读,导致学生对朗读越来越没有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陌生的课文,对很多的生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 :“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那么低年级要达到新大纲的要求 ,教师无疑要对学生加强朗读指导。笔者略谈几点肤浅的做法。一、激发朗读兴趣叶圣陶先生说 :“令学生吟诵 ,要使他们看作是一种享受而不看作是一种负担……”这就迫切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如教《小珊迪》一课 ,我采用情景激趣法 ,先播放配乐课文的朗读录音 ,创设情景 ,营造课堂氛围 ,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会自然进入情景 ,被美妙的音乐声所陶醉。这样有利于激…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衔接问题和一些教师不重视朗读训练.导致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一阶段都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师,应从朗读兴趣、朗读形式、朗读指导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引导学生在朗读时"雁过留声""有的放矢"和"声随心动",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正>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有这些现象:读得不错的同学在课堂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朗读就是“口而诵,心而惟”,出之于口,人之于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有的同学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放不开;还有的同学读书时缺少情感,有口无心……尤其是小学高段的学生这种现象尤其严重。笔者多年一直从事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在朗读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翻开小学语文课本,我们会发现每篇课文的作业都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学会读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语文教学,都离不开教师对课文绘声绘色的朗读。它不仅愉悦学生的听觉,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更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可见,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教学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读课文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