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册第十单元。一、回顾已知,初步整理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其中有一个,数学家认为它是最美的,知道是什么图形吗?(圆)谁能说说你掌握了圆的哪些知识?大组交流……师:看来大家知道了许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利用已有的知识再次来认识圆,也许会有新的收获。(板书:圆的再认识)二、合作体验,自主探究(一)第一次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初三年级第一单元一、情景。1.说明。新的一学年开始了,大家重新见面,便要相互打个招呼,问一声好,况且在九月初刚好是教师节,因此同学们也要向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那么,这些招呼以及问候应该如何表达呢?推而广之,如果遇到圣诞  相似文献   

3.
初语一册第八单元是记叙文单元中的一个辅助单元,选了三篇文学作品(古白话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童话《皇帝的新装》、民间故事《渔夫的故事》)。这一单元在初语一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怎样它同初语二册教材又有什么联系? 这一单元以前的十五篇记叙文都是写真人真事的,而这一单元中的三篇文学作品所写的人和事,都是虚构的,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在选材组材上,这三篇文学作品充分印证了《记叙的顺序》中的有关知识。教学本单元,应该起到复习和  相似文献   

4.
这首诗可以说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诗歌单元中最难理解的一首,包括参考书在内的许多资料都没有明确的鉴赏,大多模棱两可,“王顾左右而言他”,同学在阅读中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对于这首诗或类似的诗作应该怎样去阅读理解呢?我们不妨以此为例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Unit Five (第五单元) 一、情景。 A:说明。本单元的话题相对比较简单,是用英语表达一些日常见到的事物。刚学英语,同学们是否有好奇心,试问 身边的事物用英语如何表达呢?比如说课本、钢笔、房子、汽车,等等。如果你不知道,应该怎样询问呢?或是别人问你,你应该怎么说呢?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也是  相似文献   

6.
习作导引近来,你留心观察了什么事物?你是怎么观察的?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在观察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仔细回忆一下,把你的观察和发现写下来,可以写成日记,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题目自拟。写作指导1.学会观察,用心观察,才会有新的发现。把这种发现的乐趣写下来,文章也一定会给读者带来惊喜! 2.注意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把你的发现讲述清楚。(可配合苏教版6册3单元、8册3单元;人教大纲版11册6单元;人教课标版7册2单元、5册4单元)  相似文献   

7.
高三一轮复习经常是按照教材顺序分单元来复习,但这种复习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也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校。多年的实际显示,高考始终是依纲靠本的,高考语文试题都可以在课内的文章中找到影踪。所以高考一轮复习的成败至关重要。我这里提供一种新的高三一轮复习思路,与大家交流。分出新的序列,调整教材次序,把相近的单元、课文放在一起复习,在一起练习,而不一定要等到二轮复习时才进行专题训练。我是这样安排高三一轮复习的:(一)记叙文板块复习包括第一册第二、三、四单元,第三册第三单元等。(二)小说板块复习包括第二册第一单元,第四册第…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新增加的板块,这块新内容的教学,许多教师都感到比较迷茫,"数学广角"究竟应该如何去教学呢?一、恰当要求,把握目标每一册数学广角单元的安排,主要都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  相似文献   

9.
《火山》是人教版《自然》第九册地球单元的一课,按照新的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应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火山》这课呢?我觉得,我们应本着“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0.
谈对应观察     
初中语文教材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使你感兴趣的各种事物。”(见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二册 P_(340))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对一般观察的作法作了专门介绍,解决了观察一般人、事、物的基本问题。但是,假若要对个别人、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的特殊观察,那该如何进行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特殊的方法——对应观察,即观察时注意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前后、内外、上下等。下面说说对应观察法的运作要领。  相似文献   

11.
到底该如何备课才能发挥备课的最大效能呢?2021年春季学期,笔者以一年级下册教材(人教版)为例,进行了四种备课形态的探索。一、胸有成竹留余白该册第3单元是"分类与整理"。教学参考用书上建议,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用什么素材呢?我早就琢磨好了——用第2单元检测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12.
面和体有啥不同?面和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在生活中有单独存在的纯粹的面(图形)吗?虽然面和体都是学生们在生活中所熟悉的,但如果要明确地以科学的语言来表述,对小学生们而言又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对于面在体上的认识及各图形的特征把握,需要学生不断经历与体验。“认识图形”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体会面在体上(面从体上来),这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也是具有相当困难的。因此,用这一材料来讨论如何指导开展小学生体验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一、…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部编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角的认识与度量”。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认识角及其表示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教学过程: (一)宣布新课今天开始学习第五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学习第一节——角。 (二)导入新课  相似文献   

14.
课前思考 在和老师们一起对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乘法”单元进行备课时,大家对“队列表演(一)”的教学设计有一些疑问,问题聚焦在“为何不出现竖式”.是啊,教材为何用这么大的篇幅让学生利用点子图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样处理究竟对学生理解算理有什么帮助?会不会对学生理解竖式有帮助呢?为此,大家争论不休,特别是:这节课是否应该出现竖式呢?  相似文献   

15.
面和体有啥不同?面和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在生活中有单独存在的纯粹的面穴图形雪吗?虽然面和体都是学生们在生活中所熟悉的。但如果要明确地以科学的语言来表述熏对小学生们而言又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对于面在体上的认识及各图形的特征把握,需要学生不断经历与体验。“认识图形”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一内容教学的重点是体会面在体上(面从体上来),这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也是具有相当困难的。因此,用这一材料来讨论如何指导开展小学生体验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指出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把握这一课程性质呢?前不久听到的两个课例,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案例一](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蜗牛的奖杯》第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包括第二册的4——7课,这是继第一册对水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之后.对水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因此,它不仅是对水这种物质的认识,而且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的认识。 本单元的教学指导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儿童尝试独立研究问题来认识水能溶解别的物体的性质; (2)通过指导儿童进行过滤,使他们获得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本领;  相似文献   

18.
《菜园里》是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看图归类识字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是:学会本课生字“卜、又、心、风”和新笔画“卧钩”,认识本课所学蔬菜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点。案例一、引入情境,揭示课题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参观,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去哪儿呢?快看!(播放课件,展现一片菜园,各种各样的蔬菜)大家说说,老师带你们去的是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缘起时间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北师大版教材把时分认识这个内容安排在两个阶段教学,在第一册安排了"整时半时的认识"和"快几时和几时刚过的认识";第二阶段是第三册安排了"时分认识"。时间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丰富多样;第二,钟表结构复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一次教学展示活动中听了甲老师的一节第三册"时分认识"的课,教学片段如下:(一)谜语引入(略)(二)研究钟面1.教师提问: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请大家仔细看看,说  相似文献   

20.
高中三年级上期代数课程中关于“复数”这一单元的教学,存在着较多问题,其中如:“怎样引入复数概念?”、“(-1)~(1/2)应该怎样解释?”以及“复数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应该怎样具体安排?”等问题,如何在既不违反科学性同时又照顾到中学生的接受水平的要求下合理地解决,教师们有着不一致的看法。吉西略夫的课本(前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编译高级中学课本代数第三册),这一章的叙述存在着一些缺点,也已受到了公正的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